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時事

連平: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的九大看點

2022-03-06時事

中新經緯3月6日電 題: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的九大看點

作者 連平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一年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和諸多風險挑戰,全國上下共同努力,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年主要目標任務較好完成,「十四五」實作良好開局,中國發展又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政府工作報告既充分肯定成績,又理性分析當前嚴峻形勢,提出了積極、合理的發展目標和舉措,其中有九大看點值得關註。

第一,5.5%增長目標充分體現了穩增長政策基調。

2022年中國經濟增長目標為5.5%左右,這一目標的設定充分考量了近年來宏觀經濟執行和統籌兼顧中國經濟長期發展目標。

首先,經濟目標的設立要考慮與潛在增長水平相契合。2019年,中國經濟增長6.1%,增速已處下行階段,隨著疫情得到控制,2022年中國經濟在逐步回到原增長軌域中,5.5%的目標與潛在增長水平較為匹配。

其次,平滑2021年出現的高基數,也是其中考量因素。2021年8.1%的經濟高增長是建立在2020年低基數基礎之上,因此2022年經濟增速的目標設立理應有所回落,且平穩下降有助於避免增長失速風險。

再次,要順利實作2035年「雙番」的遠景目標,意味著2022年GDP增長至少是5%的增速以上才能達到理想目標。而從全國範圍看,考慮到各省份的設定水平,地方與全國整體之間的經濟增速差異不應太大。

第二,宏觀政策有空間有手段。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宏觀政策有空間有手段」「及時動用儲備政策工具,確保經濟平穩執行」「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這些表述,不僅說明宏觀政策有充足空間和豐富調節手段,同時表明如果經濟發展需要,調控政策會適時推出,且力度不會小。

因此,下一階段,降準和降低利率等都有可能成為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時的調節選項。2022年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也將加大實施力度。

第三,積極財政政策的實質性力度更大。

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提升積極財政政策的效能,財政支出規模較上年擴大2萬億元以上,預算赤字率安排在2.8%左右。2022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的財政支出強度較2021年會有較大提升,保民生保就業市場主體仍將是財政政策的重要發力點。

顯然,更大力度的積極財政政策將有效地助企紓困,促進穩就業保民生,推動投資與消費增長,在穩增長目標中發揮關鍵作用。

第四,以有效投資和消費恢復擴大內需。

擴大內需助力「穩增長」是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的重要看點之一,其主要內容在於擴大投資和促進消費。按照穩增長的政策要求,2022年將積極有效地擴大投資。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和「十四五」規劃,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成為重中之重。基礎建設投資向來由各級政府主導,是主要的宏觀調控手段之一,能發揮穩定經濟增長的「壓艙石」作用。

2022年將多措並舉推動消費恢復。目前,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貢獻最大,促進消費持續平穩增長就能推動經濟平穩執行。

第五,多重壓力下穩就業任務艱巨。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2年就業預期目標為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失業率全年控制在5.5%以內。雖然歷年來中國實際新增就業人數都超過了兩會期間設定的目標值,但這並不意味著就業目標可以輕松實作。

事實上,2022年的就業目標設定面臨的壓力較2021年要大得多,穩就業任務更加艱巨。

第六,綜合舉措支持企業創新和中小民企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激發市場活力和發展內生動力應當弘揚企業家精神,支持企業家專註創業創新、安心經營發展;依法平等保護企業產權、自主經營權和企業家合法權益,營造各類所有制企業競相發展的良好環境。

政府工作報告在關於深化改革和激發市場活力的宏觀政策上,突出了「支持企業創新」和「助力中小企業發展」的工作重點。

第七,房地產政策維穩基調進一步明朗。

政府工作報告有關房地產行業的政策再次強調了「房住不炒」的定位,定調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良性迴圈和健康發展,房地產市場維穩政策基調進一步明朗。

2022年的「三穩」與2021年的提法相同,但內涵不同。當前房地產市場正處於全面下行階段,有別於2021年年初相對過熱的狀況。如果房地產投資下行過快,不利於穩增長的全域目標。因此,2022年房地產政策的主基調是偏暖的,以保證市場各方面維護行業良性執行,對房地產行業重拾信心。

第八,設立金融穩定保障基金防範化解重大風險。

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要設立金融穩定保障基金,加強風險預警、防控機制和能力建設。2022年,我們可能要面臨的風險有:能源進口沖擊和輸入型通脹壓力;美聯準加息可能引發階段性資本外流;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房地產現金流和債務問題風險;局部重大金融風險事件。

第九,政策多管齊下全力改善民生。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當前中國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要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持續改善民生、防範民生風險,社會政策兜住兜牢民生底線。(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李惠聰

歡迎關註中新經緯(jwview)官方微信公眾號及官方微博,獲取更多財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