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娛樂

如何看待劉慈欣小說【全頻帶阻塞幹擾】改編電影?

2020-12-05娛樂

現在年輕的新軍迷太多了,基本上都是12-15年以後入坑的,12-15年那會兒,航母有了,054A已經兩位數,盾艦算上115/116也有快兩位數了,殲10B已經快要量產,殲10A從2004年開始按照每年一個團的速度也列裝了超過200架,殲11B開始列裝,殲11A的105架加上蘇27SK/UBK的76架,100架蘇30MKK/MK2,空警2000,空警200,乃至轟6M/H/K,他們已經看不上垂老的飛豹,甚至說運20,殲20也開始出現……

我算是06年開始接觸,正好觸摸到了一個絕望時代最後的邊緣,也看見了一個光明時代的曙光。

這一代新軍迷沒體會過什麽是絕望。

他們不知道美軍的F15E和F16C,美軍的B52和E3已經打出來沙漠軍刀和沙漠風暴之後,解放軍空軍對地攻擊只能靠強5和轟5的年代,一整個強5飛行團因為缺乏精確制導武器炸不掉一座橋的悲哀;不知道在殲轟7服役之前中國空軍唯一可用的前線轟炸航空兵力量只有50年代研發、作戰半徑只有500千米的轟5時候的黯然;不知道對方已經在試飛F22,立項JSF的時候我們還在殲6打天下,殲7-3剛剛服役的絕望;不知道空軍零幾年還需要捏著鼻子列裝殲7換掉殲6的悲哀;不知道空軍防空兵在手裏只有60年代水平的半自動指揮系統時,面對ALCM和TLAM,面對F117和B2A的絕望。

特大空情發生時,中國的沿海防空網,依賴的指揮系統還是語音通話,依賴的決策系統還是參謀的手繪資料。而那個時候,我們的對手已經有一整套成熟的EW體系。

對方有15個航母戰鬥群的時候,我們的051都還是主力,65型火炮護衛艦乃至更早的四大金剛都沒有完全退休,2艘可憐的052被視作決戰兵力,一條船8發鷹擊8飛彈,兩條船16發,亞音速飛彈,決戰兵力。

那是一個FC-1都被視作未來可能爆發的戰爭中的主力的年代,是一個殲7MF出現都歡呼雀躍的年代,現在軍迷已經看不起的蘇27/30在那個時代是決戰兵力,殲8H/G因為具備BVR能力被視作珍寶。

所以戰士的遺體會被砌進塹壕,所以林雲會說「我盡責任」,所以莊宇會撞進太陽裏。那個年代的愛好者和美分辯論時,最常使用的話是:

美國死不起人,死人了士氣會崩潰,我們不會。

我們不會!

【全頻帶阻塞幹擾】、【球狀閃電】,乃至【夜色】,還有很多很多小說,我記得要麽是劍走偏鋒研發出邪門科技,要麽幹脆是得到外星人的援助才能和美國人對抗。

那是一個絕望的年代,但我們從來沒有失去希望過。

因為我們知道我們會有林雲這樣的軍人,莊宇這樣的航天員,我們會有師長和政委這樣的中級指揮員,我們會有十號首長這樣的高級指揮員……

因為我們知道,我們一直都有這些人。

中國人一直被他們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從來都是這樣。

【全頻帶阻塞幹擾】寫得好,不是因為科幻點子好,軍事細節好,或者其他什麽好,是因為劉慈欣深刻把握著一個時代裏的精神。

深刻把握著這個文明的精神。

我知道制片方會考慮新時代的要求,把劇情改為對抗外星人或者什麽恐怖勢力,會有犧牲的情節,會有煽情——但那不是【全頻帶阻塞幹擾】!

任何文學作品都有它深刻的時代背景,這本書代表的不是一個科幻,而是一個時代的不屈和抗爭。只有在一個特定時代的基礎上,它才有能夠打動大多數中國讀者的特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