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過年看片的排序,我是把這部放到最後看的。因為老公是喜劇咖,我是懸疑咖,我們先【刺殺】再【唐探3】,看完了前兩部,我和老公都是略微有點失望走出電影院的,後來為了老公的喜劇愛好,被他強拉看【你好,李煥英】。
我們看電影之前有個習慣,不會去看任何影評和宣傳,所以所有片子,我們都是看完電影我們倆自己討論過,再看影評之類去打分,今年也不例外,唐探3和刺殺我都給的4星,我打分一般會偏高,多給一星是給支持國產電影。
只有李煥英,我和老公都給了5星。上次打5星的,是在電影院小廳,我非常困的情況下,把我看醒了的【看不見的客人】。
先說我和老公,我雙親健在,幸福安康。老公單親,父親離世,母親獨自撫養他30幾年,我們晚婚。老公比我小4歲,我們都是80後那一代人,門當戶對,都不是非常富裕人家,所以對影片特別有感觸的,可能就是我們這類人。
在那個年代,我們都屬於底層工薪階層的人,不是特別窮,比起大山裏的,我們真不算窮,起碼能讀得起書。也不算富,比起當時的萬元戶,是摸不著的天花板。我比賈玲小一歲。所以論背影,和賈玲是特別像的一群人,
對於【李煥英】我本就是不期待的,因為對賈玲的印象,我第一個打問號,估計也就是賀歲喜劇吧,在老公的強力推薦下,去看的。因為初六最後一場,淩晨了,估計隔天很多人要上班,只有這場沒人,我們就定了這場。整個影院就三個人,我和我老公,還有我前面的一個年輕漂亮的妹子,我們要是沒進去,妹子都要走了,說一個人看害怕~她剛在玩什麽恐怖遊戲,說著要走出影院了。我們說,沒事兒有我門陪著,安心看吧。於是,整個廳就我們3個人。
都12點多了,自己忙了一天了,有點困意,也是陪老公來的,原本想瞇一下,但是劇情好像越來越有意思,瞌睡蟲慢慢就跑了,越看越精神的感覺。
到最後的大概半小時吧,我真的是眼淚止不住。因為沒打算哭的,當喜劇看,沒帶紙,結果哭的我袖口都打濕了。
我和老公都是80後,都是原生家庭有缺陷,但是現在生活得很幸福的人。這部電影就像我當初看【請回答1988】時一樣,每看一集哭一集,有些場景,就是出來了,眼眶就熱了。可能我是比較感性的人。
說說劇情和人物吧。影評裏有些細節和人物,我覺得非常好的。希望有耐心看完,沒耐心也沒事兒,劃過就好,只是一些個人的感受。
我覺得這不是穿越劇,這是母親面對死亡之前,給自己造的一個夢境。
可能每個面臨死亡的人,最後都會回憶一下過往,回到那個曾經年輕的自己。也許想在夢裏嘗試一下自己曾經不敢,或者沒有嘗試過的事情。
題外話:我記得我幹爸,在癌癥晚期即將離世的前幾個月,去見了他的初戀情人。對這事,我幹媽到現在還無法釋懷。
我覺得本就是媽媽自己給自己造的一個夢,希望在夢裏去實作或者找回自己的一些遺憾。賈玲誤闖了這個空間,然後媽媽用最後的意念,完成自己曾經想,但不敢嘗試的同時,也給女兒一個交代。
但是!這一切其實都是賈玲,給自己,彌補內心的愧疚和遺憾的一個作品。
所以故事才會虛實之間徘徊,故事裏的人物和場景,有真實有虛構的,反而更真實,如果一個人跟我說記得20年前的所有人和事,那才是虛假的。因為當我們記起20年前的某些人和事,其實都是模糊的。
人物:
1.王琴
影評我看了一圈,大部份都是說王琴成功是嫁給沈光林的。我回想了一下,電影中,沒有明確王琴嫁給光林吧?只是是從玉梅含糊的言語中,很多觀眾和20歲的賈玲一樣,都以為那次排球冠軍的大事兒,就是和光林相親?這個我真的得說一下了。
王琴這種人在生活中,是真的不討喜:目標性很強,有野心,有心機,有手段。這種人現實中真的很討厭。
但是大部份人都和玉梅一樣,忽略了她的——實力。
都被玉梅帶偏了,其實不管當年就算李煥英她們有沒有上場,王琴也是有實力的,那個不公的裁判或許有問題,但是不是每個球,都有問題,只有最後那個球,是有問題的,但是這也不是專業比賽,裁判為了節省時間,走個過場(也有諷刺某些正式賽場不公的意思),草草結束比賽。但王琴她們這隊大體的實力,肯定是在李煥英她們之上的,李煥英她們心裏也明白,所以他們都選擇了逃避,最後拿到獎勵也能安慰自己,如果他們實力真的比王琴他們強或者不相上下,就不是這種自我安慰滿足的態度了。
真正喜歡和熱愛,稻子要割,晚上排練不行?頭發掉了,不能綁個丸子頭?賺錢抽不出一個小時排練?都不是,只是她們都在為逃避和退縮找個合理的借口罷了。
最後,沈光林要離開工廠,離開前這個位置是王琴坐的,是他喜歡王琴?不是。是王琴更有能力去做那個位置,他要是有能力讓誰坐那個位置,那他應該給李煥英。而且他都要離開廠子自己去拼搏了,後面他的成功,和他是廠長的兒子沒有關系,至於王琴是不是嫁給他,才去美國混得好,其實我覺得就算沒有光林,王琴也能混的好,因為她就是這樣的人,不達目的不罷休,有野心,而且肯為自己野心努力的女人。
看看你們身邊的成功人士,你的上司,你的老板。哪個不是這樣的人?在責怪和嫉妒別人比你成功的時候,很多人都是玉梅。
。
2.玉梅
整部劇說真的我最討厭這類人。閩南語有句話就是「笑人窮,妒人富」就是這類人,可能我們曾經自己就是,或者身邊都有這樣的人,你經常會聽到「要不是當初我沒有如何如何~哪有XXX這麽風光的份兒啊」肯定聽過,而且大機率就是那些三姑六婆,或者男性過得不如意的長輩。
她起先用很模糊的言語,誤導一個20歲的,還沒踏進社會的女孩子,王琴是靠男人上位的。這給一個20歲的沒有社會經驗的女孩灌輸什麽概念?就是賈玲誤以為,只要媽媽嫁給光林,也許就能幸福了的錯覺。本質上,直接造成賈玲討厭王琴,而產生媽媽不應該有我的自卑。其罪一。
在相親的事情的時候, 她其實嫉妒的,是那個和光林相親的人, 所以:「這大好事兒能輪到王琴」到變成「這好事兒能輪到英子」。所以玉梅嫉妒的針對的,是和廠長兒子相親的人,而不只是王琴。 她嫉妒的是所有比她優秀的人, 但是表面還裝客氣,裝不在乎,其實背地裏自私自利的小人,還到處散播沒有證據的謠言。其罪二。
在沈騰演出出醜的時候,她選擇不上台,寧願別人去出醜,她也要顧及自己的面子,不管隊友死活,只要我自己安全和面子,就可以了,這次不是罪。但是這種人,我是發自內心的討厭。
賈玲塑造這個兩個人物很有意義,很多時候,我們都看不清自己的無能和平庸,也看不到別人的成功和優秀背後的實力。
不公,肯定有。但不是所有的不公都是別人造成的。
3.沈光林
老了的沒見著,但是年輕的他,在官二代家庭長大的孩子,最後選擇脫離家庭給的光環和束縛,其實是一個有目標,有理想,也願意為此努力和拼搏的人,他明知道李煥英和賈文田相愛三年,但是他還是願意付出時間努力追求,如果不是李煥英他們公布婚訊,他也許還是會繼續追求的。這種男人,本質上,和王琴是一類人。
所以就算他和王琴以後真結婚了,能混得好,能幸福,也沒什麽奇怪的,本身就是三觀一致的人。也註定他和李煥英,不可能在一起的。
因為李煥英是一個很傳統淳樸的女人,她很容易知足,也很容易快樂,唯獨就是缺少了野心和理想的人,是一個只追逐安逸,淳樸踏實的平凡女人。她又很特別的知道自己的優缺點,很明白自己有什麽需要什麽的女人。高攀不上,就不耽誤人家。不給對方希望。如果不是為了教會女兒道理,她會直接回絕的人。她看電影和劃船都是為了配合女兒的,最後她選擇在女兒面前讓她看到結婚證書,看到她和爸爸的曾經。其實就是在告訴女兒,她曾經的選擇,她不後悔,也從來沒有後悔過。那一幕幕的回憶倒影,裏面滿滿的,都是賈玲~因為賈玲,她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我覺得賈玲想表達的。也許是你認為的幸福,並不是父母想要的,父母有他們認為的幸福,有他們的堅持,不要把我們自以為是的觀念,讓父母去承受。
關於劇情,故事。
第一個讓我眼眶微紅的畫面,是賈玲看著媽媽的後腦勺,那隱約的白發,賈玲的聲音說的大概是:我們都忘了,母親也曾年輕過,她們也有過青春。我記不太清了,大概是這個意思,但是我紅了眼眶。 腦海裏父母那一頭白發,和年輕時候意氣風發的合照,一下子打進我的腦子裏。
第二次讓我紅了眼眶的,是賈玲坐在自由車後面,跟媽媽道歉,媽媽原諒她了,並一起幻想未來的樣子。
有很多人說,李煥英很虛偽,明明就是望女成鳳,卻要裝作大度的樣子,這很假,要是現實裏這麽騙,早就回家打一頓了,這種溺愛要不得。我真的覺得你們誤會太深了。
我們回想一下自己,有沒有騙過父母,為了更黑暗的目的,可能比這個更難以啟齒的欺騙? 答案只有我們自己知道。 但是最終,父母都會原諒的,可能在原諒的同時,他們也在自責。這是我們看不到的。
很多年後的我,不敢正視這個畫面,因為我真的曾經做過,比這個更過分的事,找了很多借口,把一切責任推給父母,告訴自己,就是他們如何如何,我才會犯錯。 我想起媽媽當時的失望和憤怒,但現在依然把我當寶的模樣,我淚流不止。
父母的望子女成龍鳳,和溺愛沖突嗎?一點都不?為人父母,哪個不希望自己孩子爭氣?這個「爭氣」兩個字包含的意義真的太廣了。
我們一直以自己的角度誤解,是賺足夠的錢,才是父母口中的爭氣。
大多時候,父母口中的爭氣,其實是在你肯定你的能力的基礎上,他們覺得你是可以的,努努力可以的。這是一種對子女的鼓勵和信任。但最終你是不是飛黃騰達,你有沒有大富大貴,對他們來說,【真的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重要。】
他們就真的就會因為你失敗了,責怪你嘲笑你嗎?不會。(不否認有很小很小一部份父母是會的,但是大多數父母是真不會)。
他們是在你成功的時候,不是只顧著享受,而是會心疼你,看你為事業努力拼搏,看到你成功背後心酸的人。在你生活失意,落寞,潦倒的時候,在他們知道你可能努力過了,栽了跟頭的時候,他們只會安慰你,默默地存錢幫你,支持你的人。
這就是父母。
爭氣,只是他們的鼓勵和期望。但是,就算我們真的不爭氣了,對父母來說,我們的健康幸福,遠比他們的期望,要重要得多很多。
母女倆一起聊人生,聊未來,多幸福的畫面~我從來沒有過,但是我憧憬。這個我後面會說。
中間我是笑中帶淚,淚中帶笑看著的。就像我說得,瞌睡蟲不知不覺趕跑了。
直到賈玲含著包子,哭著跑著找媽媽的時候,我眼淚一下子開閘了。
像不像我們小時候和父母出遊,找不到父母著急無助的樣子?賈玲真的把那種天真無邪找媽媽的孩子的樣子,演的淋漓盡致!!
那一幕,把我帶到了一次父親躲在我身後,捉弄我,讓我找不著的時候,我哭著茫然的看著這個世界的樣子,害怕,焦慮,無助。爸爸卻在身後跟著我護著我,笑嘻嘻著看著我嘲笑我。就像賈玲的媽媽看著賈玲大笑的樣子。
媽媽穿越回來,看到從天而降的女兒,第一時間喊出的「我寶兒~」然後不顧一切,用身體做了墊子。
像不像每次你摔倒,母親都希望摔倒的是她自己,恨不得把每條路都鋪上海綿,或者把自己墊在你腳下的樣子?
在台上,賈玲賣力演出,想博得媽媽一笑,賣力演出的樣子。
像不像小時候你每次在家跳舞或者表演,想給媽媽展示自己,驕傲的樣子?
媽媽在台下,含淚笑著看著自己女兒的時候。
像不像每次看到你成績稍微有點進步,就很開心的樣子?
這段我再說一下。
很多時候,我們總想著,父母為什麽不能多理解一下我們,總是把我們當孩子,總是用輕蔑的語氣,笑話我們的幼稚。
但是,我們看到了父母笑容背後,總是滿含熱淚望著我們的內心了嗎?我們覺得的父母的不理解,換個角度,是不是因為他們太了解我們了,怕我們走錯路,怕我們走彎路的苦口婆心,我們是否又體會到了呢?
我們總看到父母或者笑,或者生氣的樣子。但是,我印象中。我沒有媽媽流淚的樣子~我們看父母的角度,和父母看我們的角度,原來是那麽的不同。
這部片子,有很多很多我們可能多年裏從來不曾記起來的畫面,一下一下把我帶回了那個年代,找回那些被我遺忘,或者不曾關註的記憶。
小的時候,對於不是很富裕的家庭,我們是不是曾經有一個念頭,如果父母當初能夠選擇更好的伴侶,我們是不是就能過上好日子了?
曾經,我們是不是看著別人時尚,光鮮亮麗的父母,有那麽一瞬間,覺得自己如果是別人家的孩子該有多好?
曾經,我們是不是聽信了別人的謠言,覺得別人的成功,都是源自於這個世界的不公?
曾經,我們是不是幻想過,如果家庭富裕,我們現在就不用奔波勞累?
曾經,我們是不是誤解過父母的關愛,把詞不達意,當成不愛?
我們是不是從來都沒有關註到父母的容顏,直到白發滿頭,步履蹣跚,才意識到什麽是老?
我們是否從來沒有認真考慮過,我們的父母,也曾年輕過?他們也有他們的青春和故事?
曾經,不成熟的我們,傷了父母多少回?而父母,又無條件的原諒我們多少回?
曾經,我們只在乎自己的眼淚,又有誰?真的看到過父母的眼淚?
電影結束的時候,妹子轉過頭問我:哭了嗎?
我點點頭,無法言語。她笑著對我說:我沒哭。然後走了。
我和那個妹子說:「也許你還沒到能看懂的年紀」
過了五秒,我突然醒悟。
我回過頭和我老公說:「這不能怪他們,因為他們沒有經歷過我們的年代,他們生在這個幸福的年代,沒有穿過修補程式,不是他們的錯。他們離父母的生離死別還太遙遠,我們不能以我們的經歷去要求他們能理解那個時代的我們的無奈。我們哭,是因為我們在這部電影裏看到的過去年代裏的自己,但,那終究是過去,不是現在的年輕人的錯,時代改變,沒有體會,沒有共鳴,不是錯。」
後來我釋懷了,我想,這應該是值得高興的事兒,因為她們生活在這麽幸福的年代。
有人會說李煥英那種溺愛不值得提倡。
但是我想說。80年代,距離現在40年,將近半個世紀。我們50後的父母,文化水平很低。自己名字都寫不利索的很多。他們沒有我們現在的育兒書,教育理念,不是他們不學,是他們沒地方學,只能延續上一代的教育方式。
兩點一線的生活路徑,鄰裏的嘮嗑,社交圈的單調,不是我們現在可以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的年代。 他們為了下一代不再感受他們曾經的貧苦,把自己活成了單調無趣的樣子~
有時候也許方式錯了,但愛!一直都在!
所以我前面說,我從來沒有和母親一起聊過未來,因為思想觀念不一樣,親子之間的行為也沒有那麽親密。但是我憧憬那樣的畫面,也許賈玲也沒有,只是自己內心的一種憧憬的畫面,真的很美好。賈玲在這部片子成全了自己,也成全了我的遺憾。
我理解那些沒有感動的人,這是件好事,因為他們生在無比幸福的年代,我也挺感謝這部電影,提醒我們,我們能有這樣幸福安逸的日子,是多少父母為了下一代努力的成果。可以不感動,但是請感恩!
我和老公都是在不是很完美的家庭長大的。但是我父母還健在,他的父親已經離開人世,走出影院的時候,他看了看黑漆漆的天,長呼了一口氣,紅著眼眶說:真的和我很像。從來都是樂呵呵的他,沒有過那樣的神情,我特別心疼,也特別理解,他看到了我婆婆和他的影子。雖然離開的人不一樣,但是母愛的感受,是一樣的。
所以,我理解不感動的人,也請別嘲笑那些因為這部片感動的人。他們或許有相同的經歷,或許有同情,有感恩的心情,這些都是正能量的東西。沒有什麽刻意煽情,有時候人的感情就是可以這麽純粹,感動了哭,開心了笑。不必去嘲笑。
最後,我想說,我給五星,但是我能理解那些給三星的人。因為時代不同了,每個人的經歷不同,環境不同,這些都會產生對這部片子的看法。但是給一星,真的就過分了。
客觀的來說,4星給劇本和演技,一星給曾經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