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我寫過一篇【唐探2】的影評。
釋出不久,便拿下知乎點贊第一,引發無數熱議。
內容?
簡單概括——
【唐探】系列看似是喜劇,實則卻想用中式哲學,打造一個偵探宇宙。
秦風看似是凡胎,實則卻擁有神一樣的超能力。
但,秦風卻一直在拒絕神之權杖,拒絕像神一樣去審判兇手。
【唐探1】中,秦風得知了真相,卻離開了泰國,讓思諾的秘密沒被戳破。
【唐探2】中,秦風找到了證據,卻交給了宋義,讓宋義的復仇沒有受懲。
面對復雜的案情,秦風始終都選擇在陰陽中間,以「道」的方式維持平衡。
說白了,秦風一直都在貫徹老子的理念,「無為自化,道法自然」。
過度解讀?
想得比陳思誠還多?
三年前,確實不少人這樣說我。
但現在,想必你們應該懂了吧?
【唐人街探案2】終極解讀 - 知乎
按照目前的情勢走向,【唐探】系列的內核,已經非常明顯了——
表面上,它講的是頭腦風暴,是一群高智商偵探和兇手如何較量。
但實際上,它講的儒道之爭,是價值觀與價值觀之間的碰撞。
和前作一樣,【唐探3】的開場,依然是句中式謎語: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但,與前作不同的是——
這次的中式謎語,並非出自道家典籍,而是出自漢代儒家的【禮記·禮運】。
說白了,這次的中式謎語,暗指的並非秦風,而是與秦風對立的,另一個派系。
誰?
Q。
【禮記·禮運】中,在「天下為公」的後面,還有很長一段話。
註意看加粗部份——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jǔ)能,講信修睦,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 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什麽意思?
我們逐字逐句地分析。
「天下為公」是儒家的終極追求,也是一個高度理想化的,烏托邦式的大同社會。
在這樣的社會裏,人人都誠信和睦(講信修睦),都有合適的工作(男有分,女有歸)。
無論老、幼、殘、障,都能得到供養,舒適地活著(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百姓不必再擔驚受怕,因為壞人都消失了(是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那麽,如何才能施行大道,將這個理想化的社會,轉變成現實呢?
關鍵就在於,四個字:選賢與能。
眾所周知,在中國古代的諸子百家中——
法家,作為平民的政治代表,主張以法治國,「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
道家,作為自由主義者,主張尊重萬物,讓每個人成為自己的主人,「無為自化」。
而儒家,作為精英階層,則力圖王道,主張以德治國,「行仁政而王,莫之以禦」。
何謂以德治國?
說白了,就是人治。
選賢與能,就是要用某種方式,選拔出賢能的人治理社會,實作「天下為公」。
這就是為什麽,秦風來到日本不久後,殺人案忽然穿插進了一起綁架案。
為了救出小林醬,秦風連同三名偵探,參與了Q的選拔遊戲。
第一關:兩顆麵包,三個人,只準切一刀,如何才能平分?
麵包,無論怎麽切,都無法變成單數。
答案,唯有修改規則,切死一個人。
這說明什麽?
世間的資源本不均等,若想實作真正的公平,就得靠殺戮和掠奪 。
接下來,混亂的街上——
一個酷似小林醬的美女玩偶,帶著密碼機走了過來。
Q要求偵探們自行猜測,並輸入三位數的密碼。
依靠神技「記憶宮殿」,秦風和野田昊,很快檢索到了3和6。
然而,第三位數,則只有唐仁成功破解了。
因為,第三位數是D(美女的胸圍)。
這說明什麽?
智商不能解決一切,只有正視人性的欲望,才能找到你想要去的地方。
再往後,Q要求秦風,在全世界最繁忙的人行道上,統計一次綠燈時的人流量。
第一次,秦風大腦走神,統計失敗了。
第二次,秦風聚精會神,卻因有人闖紅燈,統計再次失敗了。
第三次,秦風走上運鈔車,以俯瞰眾生的姿態,向下面瘋狂撒錢。
結果,所有人都不約而同聚集起來,人行道的流量變成了0。
這說明什麽?
腦力再強,你也無法預測,誰會作弊闖紅燈。
但,只要讀懂了人性,並敢於破壞規則,你就能掌控一切,成為神。
發現沒?
Q安排的每個遊戲,都在對秦風原本的三觀,造成逆向的影響和引誘。
最後一站,秦風來到了水池上,懸崖邊。
水閘被開啟了,小林醬則被綁在水池裏面。
眼看小林醬快要被淹死,秦風卻無計可施。
這時,村田昭走了過來。
村田昭告訴秦風——
「水閘的開關連線著我的心臟,你只有把我殺死,小林醬才能活下來。」
言下之意,你不是尊重萬物嗎?你不是道法自然嗎?
你不是不願意審判別人,不願意坐上神的位置嗎?
那你就別殺我,看著小林醬去死吧!
小林醬,長相甜美,是一個被綁架的普通人(此時還沒暴露身份)。
村田昭,惡貫滿盈,是一個人人喊打的奸殺犯(已經基本坐實了)。
按照慣常思維,把村田昭推下懸崖,換取小林醬的活命,是很正確的吧?
然而……直到最後,秦風也沒碰村田昭的一根汗毛。
為什麽?
戰國時期,道家先賢楊朱,提出了一個理念——
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
多年以後,這一理念被世人誤解,覆寫成了貶義成語「一毛不拔」。
但事實上?
某天,一名叫禽滑厘的人,來到了楊朱的學宮。
禽滑厘左思右想,卻百思不解:「假如拔一根毛就能利天下,為什麽不該去做呢?」
直到,禽滑厘遇到了楊朱的弟子,孟孫陽。
孟孫陽問禽滑厘:「假如有人要打你一頓,然後給你一萬金,你願意嗎?」
禽滑厘答:「願意。」
孟孫陽又問:「假如有人要打斷你的一條腿,然後給你一個國家,你願意嗎?」
這一次,禽滑厘默不作聲,沒有回答。
因為他知道,如果他繼續妥協,對方就會問自己,願不願意用自己的性命換天下。
為了救小林醬,秦風先是在遊戲裏,體驗了一次殺人的感受。
而後,秦風又走上運鈔車,體驗做了一次被萬眾矚目的神。
接下來,假如他繼續妥協,把村田昭推下了懸崖。
那麽,他的靈魂將徹底走向黑化,變成另一個Q。
有些時候,有些底線,一旦被突破,就會萬劫不復。
楊朱死後,作為統治國家的精英階層,儒家將其蓋棺批判為「禽獸不如」。
這,就是儒道之爭。
這也是Q和秦風的不同。
作為系列IP,【唐探】最喜歡做的事,就是不斷提出疑惑,吊觀眾胃口。
【唐探2】提出的疑惑是:Q是誰?
【唐探3】提出的疑惑則是:Q的目的是什麽?
答案,其實並不難推測。
拒絕殺害村田昭之後,秦風還是被人誣陷,進了監獄。
監獄內,田中直己告訴秦風——
Q是一個多人組織,而他(田中直己)就是其中之一。
田中直己還說:
你一直在追求完美犯罪卻不知所謂完美犯罪時刻都發生著
什麽意思?
由於田中直己戲份太少,所以在他身上,我們還解讀不出來什麽。
但。
秦風翻案出獄後,野田昊去找田中直己算賬時,卻發現了一張折紙。
這張折紙,與【唐探1】中,秦風給思諾疊的一模一樣。
也就是說,暗中幫助了秦風的思諾,同時也可能是Q組織的一員(至少有關聯)。
而,作為【唐探】系列中,第一個現身的超級大反派——
思諾的目的,很可能就是Q的目的。
思諾所做的一切,是出於什麽目的?
【唐探1】的結尾,思諾利用日記引導,接連除掉了頌帕和養父。
秦風發現真相後,卻找不到任何能給思諾定罪的證據。
這,就是完美犯罪。
但,事實僅僅只是如此嗎?
臨死前,養父對思諾說:「我愛你。」
思諾說:「我知道。」
養父又說:「不,你不知道,我愛你……」
隨後,養父露出了異常變態的表情。
這表情背後的故事,相信不用我再多解釋了吧。
說白了——
早在思諾實施計劃前,養父可能就已經利用監護權,對她進行了完美犯罪。
監護權,象征 親情與倫理 ,同時,也意味著 權力 。
資本家,象征 文明的社會 ,同時,也意味著 權力 。
【唐探2】中,和思諾一樣,宋義也用「順風車殺人」,制造了一場完美犯罪。
假如,宋義沒有出手救秦風。
那麽,或許永遠都不會有人發現,陸國富死於誰手。
而。
假如,宋義沒有殺死陸國富呢?
那麽,陸國富拐賣非法移民的勾當,則或許永遠都得不到嚴懲。
包括宋義的妹妹在內,很多人都會接連不斷、悄無聲息地被資本家肆意玩弄。
現在,我們回到那個問題。
Q的目的是什麽?
用高智商的完美犯罪,去消滅濫用權力的完美犯罪,強行實作「天下為公」。
這就是為什麽,野田昊用飛機(資本)參與選拔遊戲,會被認為是作弊。
而Q做這一切的動因,則是因為他們對這個世界,實在是失望透頂。
【唐探1】摧毀了少女對親情與倫理的渴望,讓思諾看到了年長者的陰暗。
【唐探2】摧毀了華人對資本主義世界的憧憬,讓宋義看到了燈塔國的骯臟。
【唐探3】企圖摧毀的,一方面是秦風對「無為自化」的堅守。
另一方面,則是東亞文化中,對父權的崇拜,對國家和律法的終極信仰。
小林醬為何要陷害渡邊勝?
上世紀三十年代,渡邊勝的父親,響應天皇號召,成為了「開拓團」的一員。
所謂「開拓團」,就是從日本遷往中國的,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的殖民者。
而,他們的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恰恰是被日本政府引導,「合理合法」的犯罪行動。
後來,渡邊勝以遺孤的身份回了國。
迫於大環境,渡邊勝又在其父親的引導下,「合理合法」地拋棄了妻子和女兒。
渡邊勝的女兒,就是小林醬。
所以?
這一切的邪惡,都源於濫用權力的日本政府,和盲目相信體制律法的民眾。
結尾,IMAX巨幕下,渡邊勝下跪的鏡頭,是整部【唐探3】最令我觸動的一幕。
總的來說,【唐探3】是一部讓我愛恨交加的電影。
愛,在於它延續了前作的內核,依然在試圖獨辟蹊徑,詮釋深刻的文化內容。
恨,在於它為了承前啟後,導致整體的鋪墊性太濃,兩起案件有被割裂的感覺。
以及,或許出於保守考慮,它的很多笑點,都過於陳舊。
比如,一個密室擠進多個團伙,秦風和唐仁闖入「直男場所」……
這些喜劇情節,顯然承接自兩部前作。
最後,鑒於我本人的才華和影響力較大。
這篇影評,也有可能會被【唐探】系列的創作者看到。
索性,我就再說一點,看看能不能給人以微末的靈感吧。
歷史上,儒道之爭雖然存在,但其實兩種學問,是殊途同歸的。
早在【禮記】之前,道家的楊朱就已表明過,自己對」天下為公」的向往。
既想一毛不拔,又要天下為公?
什麽意思?
前者,是對強權的警示,和對個體的保護;
後者,是對萬眾的引導,和對自身的追求。
只要把先賢的這兩句話堅守住,秦風就不會變成Q。
就是實作天下為公的理想不能以損害個人利益
為前提
我們可以提倡
不能強迫
一旦強迫就違背了
天下為公的初衷
關註 羅罔極 ,非週期性推播有獨立思考的高品質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