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述平可能知道的人比較少,但他的作品廣為人知。
如【讓子彈飛】【鬼子來了】【有話好好說】【太陽照常升起】,擔任【有話好好說】的編劇開始涉獵電影,與姜文相識後成為其禦用編劇。
而在【窗前明月咣】的八位編劇中,述平是第一編劇,第一印象是應該不會差到哪去吧,但與前面這些高水平作品相比,簡直是天差地別。
影片開場沒多久就丟擲了四條線,倒也符合述平人物多、敘事雜的風格。
胡恭平負責的陸俊虎案將要開庭但他作為原告律師卻跟被告律師的助理佘小漫在酒店開房,接二連三的事故便由此而來。
正當他們唇槍舌戰時,房間突降無名「屍體」,為防止私情被撞破身敗名裂,胡恭平打電話讓助理朱士奇來酒店背這個鍋,並編了個朱士奇和佘小漫結婚的謊。
怎料朱士奇的女友施詩陰差陽錯地得知了這件事,對朱士奇產生了誤會,怒氣沖沖的沖進來討要說法,胡太太也前後腳走到酒店,為掩人耳目,朱士奇慌亂中向其表白,本是一團亂麻又添一灘漿糊。
與此同時,余小漫的前男友熊大力僱用私家偵探跟蹤佘小漫有成果,熊大力緊隨其後,把已經出門的余小漫又堵回了酒店。
而那個私家偵探就是無名「屍體」菲什·李,他與胡恭平、朱士奇、熊大力、佘小漫、胡太太、施詩等人一起因一個謊言去圓更多的謊言,從而引發了曲折離奇、弄巧成拙、逃追躲避、插科打諢的故事。
單看這個故事梗概,如果文本結構精妙,演員演技出色,又是一出【瘋狂的石頭】。
寧浩是師從庫布瑞克,本片導演則學希區柯克,不僅用到了希區柯克變焦,還將他的炸彈理論貫徹到底。
宋小寶就是片中的定時炸彈,何時爆,怎麽爆決定影片的品質高低,但導演很明顯沒有寧浩的實力,本該是戲眼的宋小寶成了爛俗的糟粕。
宋小寶醒的無驚無喜,完全是因為劇情到了某一階段發展不下去了需要他蘇醒推動一下,所以他「復活」了,完成階段性任務需要他失憶時又立馬配合演出。
跟角色相關的眾多支線也是拍到哪算哪,根本不理會邏輯不同、條理不清的問題,這就讓該片沒有完整的主線,也沒有細節鋪墊,盡是漏洞百出,接踵而至的笑點不是水到渠成的自然而然,而是大雜燴小品的刻意為之,最後再包餃砸昇華主題。
有人為了放松心情,忽略這些bug,也吃短視訊喜劇這一套,該片還是能讓人捧腹大笑,如果推敲便如坐針氈。
【窗前明月咣】是三一律電影,一出戲所敘述的故事發生在一天之內,地點在一個場景,情節服從於一個主題。
優點是劇情集中,緊湊,目的明確,不論是主角還是配角都是荒誕鬧劇的工具人,出場的時間都是為了放大自身特性逗笑觀眾。
如費翔的話劇腔跟裝模作樣、拿腔拿調的角色內容正相符,營造出一本正經的搞笑的喜劇氛圍,馬東錫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巴掌俠易怒性格與以往懲惡揚善、有勇有謀的型別角色形成反差,還有宋小寶輕車熟路的反串。
缺點是人物扁平化,千篇一律,千人一面。
每個人都因倫理身份制造笑點,除了宋小寶,但也因此讓他與影片格格不入,別人在以電影的方式表演,他的風格卻沒脫離小品的浮誇,導致觀影很割裂。
劇情也是有頭沒尾、亂七八糟,編劇估計都沒想好怎麽收場就走馬上任了,部份支線演著演著就沒了,有些角色更是不做交代就退場了,要麽是三言兩語隨便糊弄一下,要麽是尷尬煽情敷衍了事。
施詩本來怒不可遏突然就幫朱士奇圓謊了,胡太太被朱士奇叫了聲鳳兒就要以身相許,熊大力要自動降智才會被接二連三的騙,陸俊郎這條線甚至都沒有存在的必要,大家都不動腦子,因為一旦有人稍微思考一下,這場騙局就難以進行了。
內地市場還是太大了,瞄準一塊細分市場就能混個肚圓,【窗前明月咣】正中求個樂子的觀眾的下懷。
只是苦了沖著費翔、馬東錫去看電影的其他觀眾,本以為至少有個底線,然而玩諧音梗的開心麻花哪來的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