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關系本質上最大的責任在李行亮,而麥麥是浮於表面的問題。展開說就是你把一個德不配位的人放在了那個位置上 - 李把麥這個根本不適合和李打配合的女人放在了全職主婦這個位置上。
很多人看不起全職主婦,我相信那節目裏揚子和留幾手都不會很看得起全職主婦。但全職主婦不容易的,她們賺最少的錢,負責最多的瑣碎,還獲得最微末的掌聲。一個全職主婦最大的收獲最後只能是家人的支持、尊重和愛,外人無法理解。
全職主婦的難在於要把家裏打理得井井有條,還要和老公的事業和時間有個配合,從吃穿住行花銷和對外關系(老公的朋友、公公婆婆)都要有平衡。但凡在家裏真正幹過家務照顧過人都知道這種是非常難的,事事親力親為到最後就沒有自我時間,所以只能需要外包一部份給阿姨,那接著就要考慮自己駕馭人的能力。
你如果把家庭看作一個公司,一個全職至少是COO級別,可能還會加點CFO職能,甚至有時候她就是CEO(丈夫是賺錢但不擔營運責太多,等同於銷售)。
我花三段講這個無非就是一個意思:全職很難,很考驗一個女性的雙商和根本上解決問題的能力及邏輯。
我當時和我老婆結婚的時候我也考慮過要不要讓她全職,因為當時她跟我移民到美國綠卡暫時拿不到,文憑也需要再造,這中間肯定有幾年是不上班的。但我後來考慮下,結合了她跟我的特點和她個人的需求,我覺得全職不適合她。很多原因,包括她沒法開車(美國這個開車需求),家務能力不強,以及她很小資的生活習慣和愛好。我覺得她可以負責家裏一部份的需求但肯定沒法全職。所以最後她負責家裏的財務以及一些物件和生活水平提升(比如咖啡機、switch、洗碗機等等)。
當一個人(我也不說是女人還是男人,因為這涉及到一個人的個人價值)對家裏只能照顧到一部份時,那麽就需要她照顧家外一部份,所以我一直支持我老婆發展職業。現在到美國也10年了,中間陪我在國內浪費了兩年,現在年薪20w美金說實話,覺得也是很ok的獨立女性,以後肯定沒問題。
我不認為我是一個強勢的男人,根本上也不需要我強勢,因為我老婆可以搞定很多東西,不需要我去插手。我去插手反而會打亂她的節奏。就好像家裏有些事情我做她也不插手。
但家和家是不一樣的,李行亮的家裏女方是不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從麥麥個人認知事情的好壞對錯、處理那1000元6人3天餐飲花費等事件來看,麥麥是個【情緒大於解決的人】。
這種人,用我這兩年知乎的最常說的話來說就是「不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社會執行的根本邏輯上來說,一個不具備解決問題能力的人是不應該放到高位上。
我老婆為什麽能管家裏財務?一部份是當初她千山萬水來美國我需要給她個定海神針。但從她大學自己開淘寶店賺學費和畢業後自己創業還賺我就知道這個女人一定在理財和管理上有心得。事實證明,她給我家裏帶了財富,包括房產投資股票投資(全部都賺),這些我自己平時是不碰的。
麥麥管理財務的結果就是垃圾桶用化學廢物、電腦手機不換虧幾千、說是節省結果大房子豪車照買。這些點在我看來都很奇怪。
管錢的核心是生財而非死節約。李行亮說買房靠麥麥節約純粹是給面子,甚至我覺得是上節目想給她造個人設,但這個人設也不make sense。北京三百平胡豪車加起來1000w以上要吧?2000w也有可能合理吧?靠你節約15年每年要節約出至少100多w吧?能節約出100多w代表什麽?代表李行亮賺得動。就算你只付首付,每年也要節約出至少30w吧。能節約出30w李行亮不得年近百萬?不還是他賺得動?
所以這兩個人能買房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李行亮賺得動,而非麥麥節約和生財有道。節目上說這個是李在給麥麥面子。從麥麥自己的表現來看,她是需要你給她面子,不給面子能當眾黑臉。
所以我說這是一個【情緒大於方案的人】,本質上她不適合幹家庭主婦,把她放在這個位置上的李有很大的責任。從當初開始縱容一個德不配位的人在那裏把持朝政,可以說這是李行亮自己供出來的。
要怎麽改變?這個只有男方下狠心,女方現在都飄了,覺得自己能有質的飛躍…那還說啥呢。
也是告誡廣大男人一句,不要自己懶,自己懶,縱容培養出的情緒女主只會把家裏搞更亂。
說到這裏我得去和我老婆撒撒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