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娛樂

為什麽梅艷芳在歌壇有那麽崇高的地位?

2020-04-08娛樂

梅艷芳當紅的時代,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很多年,但她的影響力,在後來的演藝圈很難有人企及。

梅艷芳為什麽能成為紅遍東南亞的一代天後?
為什麽能成為一個行業的翹楚標桿?
為什麽時至今日依然有人緬懷追憶?

恰逢電影【梅艷芳】熱映,不妨一起聊聊梅姑生前這些鮮有人知的細節.....

大概是受上個世紀港片和粵語歌的影響,大陸人看香港,總是逃不開三個關鍵詞:厚情、混沌、滿布奇詭。

江湖義事和傳聞八卦又多,整個香港被罩上了一道神秘的光暈。

但提起這座城市,有一個繞不開的名人(也是今天故事的主角),曾出現在21世紀初一則流傳甚廣的野聞裏——

坊間傳說,2003年的春節前夕,註重風水的香港電視台例行請來了數位命理先生,想測一測來年台裏的走勢。

一位名叫蘇民峰的相士掐指一算:不得了, 2003年名字帶「木」字的,都要小心了 ;娛樂圈是「撈偏門」的,尤其要註意。

那年,張國榮、林振強(【千千闕歌】的填詞人)、梅艷芳接連逝世,他們的名字不約而同都帶了「木」字。

誰人都知,這不過是個都市傳說,但18年後再一提起,我還是忍不住打了個哆嗦——

真是一歲一景, 「哥哥」和「梅姑」心領神會都去了天上,整個香港娛樂圈就此進入了下坡路。

此後,每年4月1號,關於「哥哥」的悼詞千遍萬遍,世人都是看不膩的;

但作為「香港女兒」梅姑,如若不是幾天前一部褒貶不一的電影上映,怕是我們都難以挪出時間仔細領略她的40年人生。

梅艷芳,香港不得不提的標誌性人物,尖沙咀星光大道上豎立著她的英姿銅像, 與她並肩的另一個藝人,是李小龍。

她是60、70後的愛豆鼻祖,80後的緬懷物件,90後眼裏的傳奇圖騰。

11月12日,關於她的傳記電影【梅艷芳】上映,坐我兩側的女孩(連同我自己)哭到抽泣。

但感動之余,其實是深深的遺憾。 太多事件輕描淡寫,太多事實幾經美化。

我抱著問題進入影院,卻又一知半解地離場——

一介女子梅艷芳,何以代表香港?

歌壇影壇,為何她的地位無人撼動?

翻了不少古早資料,我才心有戚戚,忍不住回答上面的問題——

這個答案, 與她在世時,香港四十年的興衰歷史息息相關,

也與她奉行一生的為人準則逃脫不開,說到底,不過一句 「做人啊,一定要有頭有尾有交代」。

從梅艷芳出生到真正爆紅,電影是沒有給她的家庭、童年留下太多片幅的。 但想要理解她日後的輝煌和種種選擇,這一段其實是最重要的篇章。 1963年,梅艷芳出生香港。父親早逝,母親一人拉扯四個孩子。

梅艷芳雖是家中老幺,卻從4歲起,被重男輕女的母親安排進了荔園遊樂場唱歌,和姐姐一起賺錢供哥哥讀書。 她初登舞台,是1967年。 那一年,邵逸夫等人聯合創辦TVB,開創了娛樂圈的發展先河。

彼時,梅艷芳和姐姐以「依依」和「依娜」的藝名穿梭在客人場座裏倒茶,姐妹倆尚且稚嫩,但為了謀生,不得不厚著臉皮邊倒邊問:

「先生,點歌嗎?」

就這樣在戲園待到70年代,香港的經濟也蓄勢待發。1974年,梅媽創辦了歌舞團,11歲的梅艷芳正式成為歌女。

在這個類似夜總會的地方,魚龍混雜,姐妹倆時不時會被客人調戲。

期間,曾有一個男人幫忙解圍。沒過多久,他成了梅艷芳的繼父,嘴臉卻也換了一副。在家對姐妹倆謾罵不止:

「將來你們有本事做歌星嗎?到廟街接客啦!」

臟話多到梅艷芳不想再提。

家裏氣氛太壓抑,到了學校,也為人不齒。同學總是嘲笑梅艷芳的歌女身份,頂著世俗偏見上學上到初二,她就退學了。

1982年,香港經濟已是勢如破竹,這座被稱為「亞洲四小龍」的城市,人們對文化的渴求愈漸加深。連帶著娛樂圈,也變得艷光四射。

TVB不僅有了四大花旦,趙雅芝、汪明荃、李思琪、黃淑儀,繼許冠傑、譚詠麟,張國榮也開始在歌壇展露頭角。

同一年,TVB舉辦的新秀歌唱大賽,成了梅艷芳踏入娛樂圈的開端。

負責這場比賽的香港資深音樂人黎小田,當時苦惱找不到優秀的新人:「3000人來報名,我們聽都聽到煩死了。」於是去找音樂屆朋友介紹選手,有人介紹了梅艷芳。

「他們說有一個唱得很像徐小鳳的,在一個舞廳唱,在銅鑼灣那邊,總統戲院,我去聽她唱,蠻不錯的。」

當時的梅艷芳19歲,外貌條件在演藝圈算不得上等, 但一流的台風、獨具特色的中低音,讓台下的評委黃霑打出了滿分。

有人百思不得其解:你不過19歲,怎麽輕聲一唱,就把「情」字演繹得這般通達?

梅艷芳害羞笑笑:「我已經唱了15年了。」

全場驚訝。但是,新人剛起步也是難的。

簽約華星後,她推出了唱片【心債】,銷量並不理想。不僅歌舞廳表演的歷史被扒,大眾偏見下謠言四起,說她吸毒、私生活不檢點;造型也被毫不留情地嘲笑。這個時候,有名的服裝設計師劉培基出現了。

梅艷芳和劉培基

兩個人第一次見面, 劉培基就從梅艷芳嘴唇微抿的動作裏,看出了不服輸的勁兒。

於是,他為梅艷芳量身打造造型,會著重凸顯梅艷芳的的反叛和野性。

1983年,梅艷芳穿著劉培基設計的衣服參加亞洲級比賽東京音樂節,一舉拿下亞洲特別獎」和「東京電視台獎」兩項大獎。

同年,【赤色梅艷芳】大賣五白金(銷量五萬為白金唱片)。再往後,1985年,梅艷芳一身西裝、墨鏡加上寬墊肩,釋出【壞女孩】專輯, 演唱會上豪邁盡顯,打破了傳統女性的溫婉形象。

80年代,女性主義飛速覺醒的香港,對於這樣的奇女子,相當追捧。

這張專輯,三個月突破72萬張,成為香港本地銷量最高的唱片之一。她火了。

大家逐漸習以為常她的演唱天賦,但她接受采訪卻說了這樣一番話:

「我不是一下子暴漲的,我從小便入行,慢慢一步步才爬到今天的位置,自大的事情我不敢做,我怕有一天萬一掉下來,自己會承受不了。」

在歌壇事業進入巔峰期的時候,梅艷芳碰到了一個人——近藤真彥。

這位當時日本的偶像巨星,成為梅艷芳生命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盡管梅艷芳的戀情,大眾皆知的就有七段,但這一段無疑傷她最深。

並且,某種程度上,他還是梅艷芳驚艷影壇最初的情感來源。

近藤真彥

他們相識於一場晚宴,算是一見鐘情。

戀愛初期,兩人夜夜通電話。異地不到一個月,梅艷芳就忍不住去日本與之密會。

但近藤真彥其實是個腳踏兩只船的渣男。一邊和梅艷芳你儂我儂,一邊與日本女歌手中森明菜戀得火熱。

梅艷芳發現後,近藤真彥信誓旦旦已經與中森明菜分手,兩個人又黏在了一起。期間,她為了解決相思之苦,花800萬港元,在日本買了一處房子。

據媒體報道,劉培基有去日本探望過她,一進屋,全是梅艷芳在超市買的日常用品, 梅艷芳本人則一副全職主婦的模樣,蹲在廁所地上洗廁所。

渣男本性當然是改不掉的,梅艷芳還是發現近藤與明菜纏結不清,含淚提出分手。這段轟動中日兩國的巨星戀情,最終以靚女被渣的結局收場。

分手後的梅艷芳一度精神不振,選擇用工作釋放情緒。

歌壇上,1987年底到1988年,她在體育館連續舉辦了28場演唱會,創下當時紀錄。到1989年,拿了5次最受歡迎女歌手。

影壇上,她借每一個角色講述自己的故事 ,童年的隱忍、愛情的坎坷,一顰一笑,或是悲苦沈重,或是無奈承受。

【川島芳子】,她詮釋了傳奇人物的野心勃勃,也演出了時代剝奪一個女人平凡權利的苦楚;

【審死官】,她的喜劇代表作,與搞笑之王周星馳搭戲,毫不遜色;

【半生緣】,她把舞女的愛恨交織演得絲絲入扣,榮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及第3屆金紫荊獎最佳女配角獎;

【鐘無艷】,她在片中反串男角,扮演昏庸好色的齊宣王……

要著重提的,是1988年那部【胭脂扣】。

出生低微的妓女如花,戀上了紈絝子弟十二少。

為了抵抗世俗偏見,兩人約好殉情。但一個貪愛,一個貪生,就此陰陽兩隔。化作鬼還在惦念十二少的如花,成了梅艷芳最鐘情的角色,她甚至說,希望自己的遺像,可以是如花的照片。

能讓原著李碧華說出「只有梅艷芳,可以真正將命運和技藝匹配,淒艷又淒厲」的背後,大抵是因為,她對愛情本就孤註一擲吧。

再看林國斌,再看趙文卓,戀愛中的梅艷芳無一不是如此。

1991年,梅艷芳去倫敦表演的時候,劉培基就無意間聽到她跟男友林國斌這麽說:「你不要做得那麽辛苦,我來做就好了,我捱就可以,你不用捱……」

劉培基心疼到大罵:「你是想做個男人嗎?我要叫你梅先生了?」

而這段戀情,以林國斌不堪「吃軟飯」的評價等等壓力,而結束。1995年,梅艷芳和比自己小9歲的武打新人趙文卓相戀,這也是梅艷芳生前最後一段戀情。

相關八卦新聞很多,但得到當事人承認的,只有一句:「我們彼此之間有過誤會。」

2003年梅艷芳去世,趙文卓趕來奔喪,送上一副「此生摯愛,一路走好」的挽聯。很早之前,梅艷芳問過劉培基,為什麽每次戀愛好像都是她的錯?這個問題,30歲前的她,好像沒有想通。

但2003年,在【名人面對面】裏,梅艷芳接受許戈輝的提問,她的回答裏第一句是: 「我每一次都太投入,投入到別人會害怕。」

她真的覺得這樣錯麽?這樣不值得麽?其實她不後悔。

哪怕每一段戀情都傷自己很深,但在梅艷芳看來,燃燒全部真心,是她對自己的交代。

當這份對自己的極度坦誠,放射線到周遭人身上,就成了難以言說的厚情厚意。張曼玉形容她, 「很少有女演員走在一起,沒有嫉妒心,梅艷芳可以」。

她還說:只要阿梅在,出去玩就不怕別人灌酒,她總會沖到前面替她擋酒。

類似這種電影裏才會出現的情節,在梅艷芳身上發生過太多次——剛出道的草蜢買不起服裝,梅艷芳就帶著他們去商場采購;

演唱會的合作舞台,梅艷芳總要帶幾位新生代藝人亮相;

借給朋友的錢也是一大筆,梅艷芳過世後,基金會計算票據,發現她借出去了幾千萬。有人問她,出手這麽豪邁是何必?

她也很無奈,看到那些有苦有難的人,仿佛看到了自己的過去: 「我受過的難,不想眼睜睜看別人再熬了。」

更觸動人心的,是她的大情懷,也無一不對映了香港歷史——她在街上為出身貧寒的演員羅君左擋過子彈;

因為媒體刊登逝者遺體、釋出名人裸照(劉嘉玲),她帶著演藝圈幾百人,喊出了「天地不容」的口號,逼得八卦雜誌道歉停刊;

她成立慈善基金會,在階層嚴重分化的香港,幫助衣衫襤褸的貧困人口;

2003年非典突襲,因病瘦弱的她,牽頭辦了慈善演出籌集善款,也是為醫護人員打氣。

她說, 「左手拿來的東西,右手要放出去」

她還說, 「如果我發善心,行善事,最後還潦倒收場,那麽沒得怨,因為我曾盡力,問心無愧。」

於梅艷芳,她到底還是想給自己的人生一個交代,但無形之中卻成了香港最豪情壯義一個註解。

循著2003年,再往下走,就是悲劇。4月1日,張國榮從香港文華酒店一躍而下,作為他的一生摯友,已經生病的梅艷芳又瘦一圈。

她自己,則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做了一個決定,辦一場告別演唱會,把自己嫁給粉絲。

陪伴了梅艷芳20年的人,劉培基看不得她如此疲憊,勸了一句:「如果身體累,就遲些再做吧。」梅艷芳說: 「一定要做,不做沒得做了。」

整趟演唱會,一共八場。據媒體報道,每辦一場,梅艷芳身體的積水都會增多,劉培基不得不幫她重新改腰圍,最後從50厘米增到了75厘米。

陳奕迅和梅艷芳

最後一場是在2003年11月15日。

梅艷芳一襲白紗站在台上,因為下體一直在流血,她在裙底墊了厚厚的尿不濕,一段話讓人淚如雨下:「我是一個歌手,也是演員,穿婚紗不是第一次,不過沒有一次是屬於我自己的。

這個可能是我一生的遺憾, 但是我有你們的愛,我的遺憾都忘了,我將自己嫁給音樂,嫁給你們……

這段話說完,【夕陽之歌】前奏響起。

唱到最後,梅艷芳輕提婚紗,緩步走上長梯,到了最上一階,她轉過頭,一臉留戀對著所有人揮手,大喊「Bye-bye!」一個多月之後,梅艷芳逝世。

事到如今,人人都愛用【夕陽之歌】「斜陽無限 無奈只一息間燦爛」表達對她的思念。

我寫到神情恍惚,卻不忘她那首歌【歌之女】: 「為你歌,為你歌,謝你始終不棄掉我;若永可,為你歌,便再不需得到什麽…」

可,Anita(她的英文名),你是否明白,香港的旖旎風情,香港的俠肝義膽,香港的萬種風情,沒了你,又該如何繼續?

部份參考資訊:

Wikipedia,Anita Mui
2003年【名人面對面·梅艷芳】
2013年【劉培基專訪-可凡傾聽】
2015年【老友記之劉培基-魯豫有約】


註:若文章內相關資訊有誤,歡迎大家指正

本文先發於@momself ,國內第一個聚焦「媽媽」身份的新女性自媒體平台。
聚焦親密關系、親子養育、自我成長問題,提出系統性的解決方案。
全宇宙最酷女性聚焦地,讓你有本事不靠譜,ALWAYS有辦法 。(ID:moms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