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繁華】裏的汪小姐再度聲名大噪之後,唐嫣的【念無雙】從開播到收官,一直備受關註。
4月14日,【念無雙】在爭議與熱議中落下帷幕。這部由唐嫣主演的仙俠劇,從開播時的「清一色差評」到後期憑借高立意與演員表現實作口碑逆襲,唐嫣飾演的姬譚音,從「神女」到「凡人」,從「神性」到「人性」,用一場跨越身份與命運的蛻變,讓觀眾看到了仙俠劇的另一種可能,也看到了演員唐嫣的另一種可能。
角色突破:從「紫萱」到「姬譚音」,神女的內核進階
「姬譚音」是唐嫣繼「紫萱」之後的第一個仙俠劇角色,在仙俠劇普遍陷入「虐戀」與「救世主」的套路中,【念無雙】唐嫣飾演的姬譚音打破傳統形象,被定義為「兼具神性與人性的匠造之神」。
這一角色跳出了傳統仙俠劇「聖母」或「戀愛腦」的框架,以「信念高於情感」的設定貫穿始終,撕開了傳統仙俠女主的臉譜化標簽。她不是淩駕眾生的「高冷神祇」,亦非依附男性的「菟絲花」,而是以「人性之光照亮神性」的復雜角色。
面對魔族入侵,她自毀神骨、以一敵百;面對族群不公,她敢與天神據理力爭,喊出「眾生平等並非神族特權」,這正是姬譚音身上神行的重量。同時姬譚音會因源仲的冷漠而失望蹙眉,會因孩童的苦難而眼眶含淚;會在黑暗料理前露出「嫌棄臉」,也會在師徒重逢時笑得溫柔如水,人性的溫度讓姬譚音神女的形象有了血肉。這種「神性」與「煙火氣」的平衡,讓姬譚音成為仙俠劇中少有的「立體角色」。
曾幾何時,「紫萱」是唐嫣的標簽,也是觀眾對她的刻板印象,之後更是因為都市愛情劇讓「傻白甜」的形象深入人心,雖然近幾年一直在努力轉型,但只有去年的汪小姐殺出了重圍,作為【繁華】之後無縫進組的【念無雙】,可以說姬譚音一角是唐嫣的「雙刃劍」,演技得到認可從此轉型成功,但若飽受爭議,那就意味著「汪小姐」也只是曇花一現。好在,【念無雙】讓唐嫣站住了腳。
【念無雙】開播初期,唐嫣的演技曾引發兩極評價。部份觀眾批評其「假吃」鏡頭明顯、少女感演繹略顯刻意,甚至質疑她回歸仙俠劇是「重回舒適區」,加上劇方的不給力,更是讓人一度唱衰這部劇。當讓人沒想到的是,劇集播出後,唐嫣的「姬譚音」角色新媒體指數最高達9.02,網播指數「低開穩走」,最終以黑馬姿態突圍。
這部劇中,唐嫣摒棄配音,以略帶上海腔的聲線融入古裝語境。有人質疑「違和」,更多人卻認為這賦予了角色獨特的「人性溫度」——正如網友所言:「 她的台詞像在說人話,而不是念台詞。 」
劇中與源仲鬥嘴時的嬌俏挑眉、自證內心時的顫抖哽咽、面對宿命時的隱忍垂眸、目睹愛人源仲自戕,眼中含淚卻克制悲愴,而面對天道禁錮,她以毀天滅地的姿態打破桎梏,爆發戲中眼神從脆弱到堅定的轉變被贊「充滿戲劇張力」。
唐嫣用細節消解了「中年演員演少女」的爭議,讓姬譚音的「少女感」與「神性」渾然天成。讓觀眾為姬譚音的「大愛」落淚,為她的「孤勇」喝彩,甚至自發二刷、三刷。有評論寫道:「她教會我們,溫柔何嘗不是最鋒利的劍。」
對比【繁花】中市井氣十足的「汪小姐」,唐嫣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角色中切換自如,證明了她對復雜角色的駕馭能力。正如她本人所言:「演員不應被標簽框定」,這種突破恰恰回應了外界對中年女演員戲路單一的質疑。
【念無雙】的收官,不是終點,而是唐嫣演藝生涯的新起點,繼【繁花】的「汪小姐」後,唐嫣再次用現實主義與仙俠題材證明了自己的可塑性。觀眾期待她繼續挑戰多元角色,打破題材壁壘。
正如其工作室收官文中所述:「會帶著她的赤誠與孤勇,繼續奔赴下一場人間。」期待唐嫣更多精彩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