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懸疑電影是一件十分燒腦的事情,作為一名看著【神秘的大佛】、【羊城暗哨】、【暗礁】、老敵特電影成長起來的一代,
跟【名偵探柯南】、【少年包青天】一起成長的一代,
被【潛伏】、【風箏】、【暗算】、武裝了頭腦的一代,
學習了國外【柯南】、【福爾摩斯】的一代,
我們深信自己的骨子裏潛藏著捕快的基因,偵探的潛能與警察的自覺。然而,如果你帶著這種理智的狀態去看【河邊的錯誤】, 那就是個天大的失誤。
看懸疑電影是一種享受的過程,在撲朔迷離的事態開發中,警察與神探們千裏追蹤,反復推敲,層層質疑,多次反轉,最終走向探案的三個終極命題:兇手是誰?動機何在?過程如何?
作案兇手、動機、過程這三者構成了傳統偵探小說的內在框架,故事就圍繞著對這三個問題的追蹤展開並結束。然而,在【河邊的錯誤】這部電影中, 作案動機不明,作案過程不顯現,作案兇手是個瘋子。
因為兇手是個瘋子,沒有道德概念,也不受法律束縛,不能以常理猜度。事實上,就連瘋子是如何成為瘋子的,也沒有交代。
於是,這部電影中的懸案最終也就成了「葫蘆案」。
真實的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