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底,美劇進入了冬歇期。
原先追的幾部新番,也步入了收官階段。
即將劇荒的我,只好點開新劇列表。
沒想到,還真讓我尋見了一支潛力股——
【裝台】
![](https://img.jasve.com/2025-1/e68f64d41c1d2f9da5aa5e635bf9c7fd.webp)
光看海報,我就瞬間眼前一亮:
總算等到文藝復興的這一天了!
為啥呢?
本劇改編自作家陳彥的同名原著,他曾憑借【zhu'jue】獲得過茅盾文學獎。
換言之,這是部血統純正的文學改編劇。
![](https://img.jasve.com/2025-1/73c9f6dd0c6f5ea6cc27c580dfc496ed.webp)
這劇要放在30年前,半點不稀奇。
上世紀90年代,正值中國影視創作的黃金時代。
雖說市場體量不大,卻是人才輩出、湧現過無數傳世經典。
以張藝謀、陳凱歌為首的第五代導演,更是創下一段與文學相互成就的佳話。
同時,也撐起了國產電影的裏子和面子。
![](https://img.jasve.com/2025-1/8db32468aae8ee767e62ab9d89f0002f.webp)
現如今,國產片的昔日盛景不再。
九成以上的國產劇要麽原創,要麽改編或翻拍。
而主流的改編物件,則來自網文和暢銷書。
大環境的影響下,像純文學改編這樣吃力不討好的活,極少有人願意沾手。
尤其,是【裝台】這類內建「 改編debuff 」的嚴肅文學。
比如,原著中夾雜的大量陜西 方言 。
要想保證原汁原味,勢必會犧牲部份觀眾的觀看體驗。
![](https://img.jasve.com/2025-1/a35fa15c562cd17389b0823cd08c64d2.webp)
更別提,原作還踩中了另一處「 盲區 」。
我猜,99%的觀眾都不知道何為「裝台」。
至少我是臨時抱佛腳,查完資料才知道。
原來,「裝台」指的是舞台搭建。
張嘉益 飾演的 刁大順 ,正是負責帶領一群「裝台人」的班頭。
他們大多是進城務工的農民,靠出賣勞力掙幾個辛苦錢。
![](https://img.jasve.com/2025-1/0eb70e81c1ee9f9edf539db9e72585e1.webp)
說到這,你可能就理解本劇為何一直不溫不火,評分人數慘不忍睹了。
以底層民工為主角的家庭劇 vs 光鮮亮麗的偶像劇/職場劇。
那後者必然完勝。
![](https://img.jasve.com/2025-1/c21a47da8e182aaccc5473ebd0f79110.webp)
不信?
大數據從不騙人。
單看這份新鮮出爐的微博「年度人氣劇集名單」,你就有數了。
古裝劇、偶像劇、職場劇,牢牢占據著半壁江山。
余下的份額,還得再勻給青春校園劇和懸疑劇。
![](https://img.jasve.com/2025-1/fa6b971c4fcf511875f8a1df96c2001b.webp)
所以真相就是,國產劇中「 底層視角 」的缺失,由來已久。
【平凡的榮耀】熱播時,我就對此表達過不滿——
編劇借角色之口,再三強調只有白領才算正經工作。
而男主孫弈秋原本的快遞員工作則顯得不夠體面。
![](https://img.jasve.com/2025-1/8eadc057035d4c57ca1c3f9a7022e428.webp)
綜上,【裝台】確實不具備所謂的「爆款相」,不過無所謂。
本劇最抓人之處,莫過於它的「 俗 」。
因為一起意外事故,刁大順騎著三輪車撞傷了 蔡素芬 (閆妮飾)。
順子便領著女方進屋,說要為她搓藥酒。
結果搓著搓著,這對孤男寡女就搓出了火花。
既沒有你儂我儂,也沒有山盟海誓。
水到渠成的兩人,只默默領了結婚證。
蔡素芬自覺地搬進院子,開始操持家務。
另一頭,順子對外宣稱,說他在街上撿了個媳婦兒。
![](https://img.jasve.com/2025-1/a5f04404b03a1a27f69309c097325be0.webp)
順子手底下的兄弟們一聽說還有這等美事,便鬧著要見嫂子。
初次見面,素芬好奇地聊起關於外號的事,他們便各自解釋了一番。
比方說,油餅是因為臉大,看起來很像油餅。
而麻刀呢,是過去頭發總是油膩膩,和工地上用的麻刀似的。
當問起大雀兒時,其他兄弟忍不住一邊捂嘴竊笑,一邊起哄。
大雀兒只好支支吾吾,尷尬地擺手,「你別問了,別問了!」
![](https://picx.zhimg.com/50/v2-cc48cb018e91b25d8f4dad90723b2f1f_720w.gif?source=2c26e567)
類似的「葷腔時刻」,劇裏還有不少。
比如,夫妻倆有個約定俗稱的暗號:「我想跟你生活一下。」
每到這時,順子總會露出壞笑,眼睛直勾勾地盯著對方。
素芬則低著頭,微微漲紅了臉,然後起身、關門、拉燈……
![](https://picx.zhimg.com/50/v2-64f12e3585bd999752aaf34b882e1c32_720w.gif?source=2c26e567)
一夜「生活」過後,順子準備上醫院辦事。
素芬卻誤以為他想去看病,趕緊勸他別花冤枉錢。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是暗示順子不夠「給力」。
自覺面子掛不住的順子一咬牙,撂下狠話:
「今兒黑回來,我叫你看看我刁大順不紛紛的時候啥樣子!」
![](https://img.jasve.com/2025-1/339bf3a1e1a3ca5fb193ba9e9fbc7387.webp)
我琢磨了下,這場對手戲倒真有點妙不可言的滋味。
一來,它隱晦地點破了夫妻生活的隱秘,讓人會心一笑。
二來,凸顯了素芬逆來順受、溫柔軟弱的性格。
你想,她不光不嫌棄丈夫的窮酸,連他是否能「交公糧」都不介意,只念著安心過日子。
換做一般人,比如順子的前妻,早就熬不住苦日子,跟人私奔去了。
![](https://img.jasve.com/2025-1/10a208cd0e94e4dd3565dd3d0e6f4d35.webp)
關鍵是,這從側面反映出順子的生活有多麽不順心。
要不是天天疲於奔命,有折騰不完的煩心事,誰不想好好享受溫柔鄉呢?
![](https://img.jasve.com/2025-1/50361d4db8cdd25b2e2058650ec86d9f.webp)
最令順子頭疼的不是別人,正是他的親閨女 刁菊花 (淩孜飾)。
對待新來的後媽,菊花那是百般刁難,連個好眼色都不肯給。
她先是摔爛花盆,大吵大鬧,攪得一家人不得安寧。
接著,又故意燒了兩人的結婚證,想逼對方知難而退。
別說素芬了,就連我看到她發瘋時的那股狠勁,心裏都犯怵。
![](https://picx.zhimg.com/50/v2-c9b43d1002c584beaf581c8aebce47d5_720w.gif?source=2c26e567)
這世上,沒有毫無由來的恨意。
這對父女,實則積怨已久。
自小家庭條件差,順子不僅處處虧待女兒,又埋沒了她的音樂天賦。
再加上,他太不求上進,氣跑了菊花的母親。
一直耿耿於懷的菊花這才養成了嫌貧愛富,蠻不講理的臭脾氣。
![](https://img.jasve.com/2025-1/64cb56d04a3eb8d5a0107d6d04656bef.webp)
面對從小缺愛的女兒,自知有愧的順子總是唯唯諾諾,任由對方胡鬧。
真給逼急了,頂多也就是故作惱怒,弱弱地懟上一句,「啥東西嘛!」‘
見慣了國產家庭劇裏唯利是圖的「吸血鬼父母」,突然蹦出個這麽懦弱可欺的爹。
或許有人會覺得這是喜劇效果,甚至有點解氣。
可我不這麽想。
![](https://img.jasve.com/2025-1/65e63c4657ebfb54655ab179543b3ffc.webp)
從各種意義上說,順子是個腹背受敵的中年男人:
被前妻拋棄,被女兒嫌棄,被領導瞧不起。
唯獨夫妻生活的這點甜,能夠稍微化解生活的苦處。
即便如此,也要面對力不從心的時刻。
依我看,他像極了王小波筆下的待閹老牛。
在緩慢挨錘的過程中,被生活抽空了血性和反抗的本能。
![](https://img.jasve.com/2025-1/e2eaf0be7dbeead9d79f31256601fd1d.webp)
順子家那點雞毛蒜皮的俗事,道盡了生活的苦澀與酸甜。
而他身邊的這幫俗人,則象征著生活的另一重面相。
就以麻刀上門道歉這場戲為例。
因為客戶跑路,心直口快的麻刀便把氣撒在順哥身上,怨他沒能討到工錢。
順子心想,為了照拂這幫人我才忙前忙後地拉活,每次也多賺不了幾個錢。
到頭來這夥人居然還敢甩鍋?!
越想越氣,順子當場宣布散夥,往後誰都別再煩他。
![](https://img.jasve.com/2025-1/48d1c6ad596daf436c1e3d42dc5031c1.webp)
眼瞅著形勢不對,麻刀等人趕忙拎著水果飲料上順子家,準備賠個不是。
素芬一時心軟,就開口替順子做主,決定留他們吃飯。
見狀,順子拎著水果,站在院子裏無奈地嘀咕:
「拿這點東西值不值二百塊錢,還留這夥吃飯。」
他一眼,就看穿了這幫人的小心思。
![](https://img.jasve.com/2025-1/ba5db5fe770f40d3b6240f6c4bec7914.webp)
表面上,這幫裝台兄弟都是老實巴交的打工人;
背地裏,人人心中都有把小算盤,精明的很。
就像每次裝台的時候,他們都習慣於優先考慮如何討價還價。
負責討價的代表,則是嘴皮子最溜的猴子。
他一會兒喊著要加雞腿,一會兒又想討酒喝。
而且他還故意裝蒜,一直推說雀哥飯量大,因此才要多加肉菜。
![](https://img.jasve.com/2025-1/e8acbd5da3806917b0a86592330edc0f.webp)
眼看鐵主任一副老大不樂意的模樣,猴子又試著換了個說辭:
「這下午要喝多少水呢,再加一瓶啤酒吧。」
在場其他兄弟也不搭腔,而是默默地看著雙方繼續扯皮。
等領導答應了,眾人這才露出笑容。
一拉一扯,見招拆招,非得把好處都占全了,才肯安心幹活。
不得不說,這也是種小人物的生存智慧。
![](https://img.jasve.com/2025-1/225475c8083835b0ac5cd151f995c40e.webp)
除了物質之欲,他們在乎的還有更赤裸的欲望。
先看他們對待陌生女人的態度,就兩個字:饑渴。
幹活時,猴子使勁盯著更衣室裏的俄羅斯妹子,都快看傻了。
一下台就直嚷嚷,「白花花,那下邊白花花的。」
聞言,其他兄弟紛紛瞪大雙眼,搶著要上台,差點沒打成一團。
對於這輩子沒碰過幾個女人的光棍來說,能在幹活時偷瞄上幾眼,簡直堪比「福利」。
![](https://img.jasve.com/2025-1/0d18dab478e195834c6929ac9ec4510e.webp)
再看他們對待兄弟女人的態度,也是兩字:眼饞。
自打順子二人領了證,他們動不動就要起哄,一口一個「白嫂子」。
再仔細端詳他們的眼神。
裏頭藏著三分艷羨,七分熱烈。
聊著聊著,麻刀突然用力懟了油餅一把,那意思是:「別盯得太緊,註意點。」
![](https://picx.zhimg.com/50/v2-58d861620424843dbefdd05af6e9a655_720w.gif?source=2c26e567)
如你所見,他們從不掩飾對異性的渴望。
一有機會,就想著好歹也沾點眼福,過把嘴癮。
尤其是墩墩。
閑聊時,他總在抱怨聘金漲了,永遠攢不夠娶媳婦的錢。
![](https://img.jasve.com/2025-1/75396e80e356b0dc093bf1f221c76b6f.webp)
就連眾人相約搓澡,也不忘提一嘴,能不能點個女搓澡工。
![](https://picx.zhimg.com/50/v2-1e2bb7edad1d20769c2c8292efe08337_720w.jpg?source=2c26e567)
以當下的目光審視,這幫大老爺們就是妥妥的「直男癌」。
既粗魯又好色,有賊心沒賊膽。
「直男癌」的背後,藏著裝台工人們貧瘠的精神世界。
每天睜開眼,他們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幹活和掙錢。
沒活幹,就得挨餓;
沒錢,就沒法在大城市裏生存。
迫於自身境遇,他們無從表現優雅和風度,更別提追求詩與遠方。
「老婆孩子熱炕頭」,堪稱他們人生的終極理想,以及對「成功」的世俗化想象。
說到底,越過繁華炫目的燈火,揭露人性邊緣的野蠻與欲望,關照那些鮮為人知的貧瘠。
這正是【裝台】的意義所在。
![](https://picx.zhimg.com/50/v2-af588d9e73726b6db919e784f59033ef_720w.jpg?source=2c26e567)
按理說,這麽一部冷門寶藏劇,絕對有資格列入個人的「年度十佳」 。
然而我還是猶豫了。
誠然,本劇在大方向上幾乎挑不出毛病。
故事紮實,人物生動鮮活,市井氣息濃郁。
與時下的爆款糖水劇相比,高出不止一個lv。
![](https://picx.zhimg.com/50/v2-7a2b4bd77eb4ddc81a89709b3c683ad3_720w.jpg?source=2c26e567)
可惜,作為一部市井生活劇,【裝台】沒能藏好它的「野心」。
什麽意思?
大部份時間,本劇在認認真真推劇情,走主線。
可鏡頭一旦切換到街頭巷尾的小攤子或者美食街上。
好家夥,當場起範。
BGM一響,瞬間無縫切換到美食紀錄片模式:
「鍋貼、涼粉、酸菜、炒米、春卷、醪糟、三原熏雞、酸湯餃子、油潑辣子。」
快速報菜名的旁白,輪番的特寫鏡頭,恍若低配版【舌尖】。
看得我一楞一楞的。
![](https://pic1.zhimg.com/50/v2-103da9242cd47857db50a2766a15f1d0_720w.gif?source=2c26e567)
![](https://pic1.zhimg.com/50/v2-daf8ba32ffcae300914e6a5fd6fe21fb_720w.gif?source=2c26e567)
再拿轉轉二人跟蹤俄羅斯妹子這段劇情來說吧。
無論是鏡頭排程、轉場,還是人物的出鏡方式,再配上這微妙的異國風情,總有種官方旅遊宣傳片即視感。
![](https://pic1.zhimg.com/50/v2-17313d598c6a4061d1131a1cae5a74cd_720w.gif?source=2c26e567)
![](https://picx.zhimg.com/50/v2-8a7c4496f8e4cd7a955493ffc29200e6_720w.gif?source=2c26e567)
這種莫名其妙的小插曲,偶爾來個一兩次倒也罷了。
偏偏,編劇不肯見好就收。
第二集,順子給老相識竇老師送了一袋鍋盔,接著兩人相約去吃烤肉。
飯桌上,竇老師順手抄起鍋盔,開始講解它的妙處,還說的頭頭是道。
有的觀眾,或許聽得津津有味。
但尷尬的是,這倆明明都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啊!
順子難道不懂這鍋盔到底哪裏好吃?
試想下,兩個北京老大爺聚餐的時候,一方突然開腔,一本正經地給對方科普:
「誒!這面茶就得講究,咱必須轉著碗邊兒喝,可千萬不能拿勺。否則,就不能一口麻醬一口面茶咧!」
恐怕,對面的大爺只會冷哼一聲,繼續埋頭吸溜他的面茶。
![](https://picx.zhimg.com/50/v2-fcde8eaa9c3211079b3c35abae3fed8b_720w.jpg?source=2c26e567)
當然,這番解說明面上是對準順子,實際還是說給螢幕前的觀眾。
對此,我也心知肚明。
但編劇越是心急,唯恐觀眾get不到知識點,我就越是捉急。
呈現飲食文化,不該建立在犧牲人物邏輯的基礎之上。
否則,只能叫賣弄。
![](https://picx.zhimg.com/50/v2-26f665eabb7804830f7f3e24813ed170_720w.jpg?source=2c26e567)
安利美食,也得找準角度。
你看,同樣把鏡頭對準西安,隔壁【長安十二時辰】就巧妙得多。
劇裏,張小敬先是美美地啃了兩個火晶柿子,再是狼吞虎咽地吃下一碗水盆羊肉。
幾個鏡頭掃過,不僅煙火氣有了,也實打實地令人眼饞。
![](https://picx.zhimg.com/50/v2-59e33680935148f2b7518b771e8af415_720w.gif?source=2c26e567)
![](https://picx.zhimg.com/50/v2-7fda42988fc7f56fccebeef750f30875_720w.gif?source=2c26e567)
至於效果,更是立竿見影。
開播不久,張小敬成了「帶貨達人」——劇裏的一眾美食火速成為爆款。
後來,又帶動了當地的旅遊熱。
誰看了不想誇一句:「張小敬,二次元的丁真。」
![](https://picx.zhimg.com/50/v2-5fc4702a1c3bc172e7691057ee8e3072_720w.jpg?source=2c26e567)
正所謂,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要想體現本土文化的魅力,就必須把風土人情掰開了、揉碎了,滲透進角色的日常,從細枝末節裏展現。
唯有如此,才可能勾起觀眾的好奇心。
![](https://pica.zhimg.com/50/v2-7a1dfd1c652b5822608fafc2a18bfdf5_720w.jpg?source=2c26e567)
而且越往下看,我這個細節控就越是失望。
按我的設想,城中村應該是個魚龍混雜的微型社會,不同階層、出身、背景的人混居在一起:
比如,生活落魄的藝術家、投資失敗的煤老板、離家出走的年輕人,甚至於艱難度日的流浪漢。
結果呢?劇裏只簡單羅列了幾個代表人物。
成天鬥嘴的疤叔夫婦、吝嗇鬼黑叔,愛賣弄學問的竇老師,沒了。
更別說,這幾位的出場機會也相當有限。
![](https://pica.zhimg.com/50/v2-dda537ecfb598c80c7d1dcf89989949f_720w.jpg?source=2c26e567)
如此摳門的黑叔,究竟圖啥?
過去,疤叔夫婦為什麽要鬧離婚?疤叔又為何老纏著疤嬸?
對待這群街坊鄰居,順子又抱著什麽態度?
平日裏,他們如何打交道?
一連串得不到回應的問號,讓我始終難以走入人物的內心世界。
仔細想想,這些「虛有其表」的人物,似乎與街邊的三無小攤、廉價招牌、電線、牛皮癬沒有本質區別。
![](https://picx.zhimg.com/50/v2-b069e7435fea960edbfbb8811e0f1c47_720w.gif?source=2c26e567)
他們的存在,僅僅是為了提醒大家——
城中村的底層生態,微妙而復雜。
![](https://picx.zhimg.com/50/v2-6325557fcb09529ff672020e23c0032e_720w.jpg?source=2c26e567)
問題的關鍵,仍在這「改編」二字上。
本劇在保留原作主線的基礎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動。
最先被動刀的,是隨處可見的「粗鄙之語」:
![](https://pica.zhimg.com/50/v2-2bcca06dca466a05d4845bccebd46c10_720w.jpg?source=2c26e567)
原本生猛辛辣的市井粗話,宛如被清水洗刷了一遍,最終變得老少鹹宜。
不過考慮到收視群體的普適性,文學與影視畢竟又是兩種體裁,這姑且還算是正向最佳化。
![](https://pica.zhimg.com/50/v2-410f867c9e0cfb9afce0a219d80b1d5c_720w.jpg?source=2c26e567)
接下來要說的,才是「負向最佳化」。
就單聊開場的「討薪戲」。
為了多賺外快,順子主動接下野團的活。
等到演出結束,野團的領隊帶頭跑了,負責牽線的中間人跟著消失了。
就連秦腔團的鐵主任也突然玩起了失蹤。
順子一夥人這才意識到大事不妙,怕不是被人聯手給坑了。
![](https://picx.zhimg.com/50/v2-e509da0109cb0698a27f7cdb2afe9aad_720w.jpg?source=2c26e567)
就在我以為會繼續深入刻畫時,劇情迎來反轉。
原來,鐵主任不是真想跑路,而是忙著替大家追討工錢才拒接電話。
於是,談笑間危機解除,工錢也如數奉還。
方才還滿臉不忿的裝台工人們美滋滋地點著鈔票,然後繼續幹活。
一切,又回到了正軌。
雙方出現矛盾—矛盾激化—誤會解除—皆大歡喜。
如何,是不是覺得這節奏分外眼熟?
沒錯,這場討薪戲與春晚小品的距離,不過是幾句夾雜著過氣流行語的正能量號召。
![](https://pic1.zhimg.com/50/v2-ac98c9620fd95028c12c728ce993a067_720w.jpg?source=2c26e567)
關於民工群體,最尖銳的話題被一筆揭過。
剩下的,無非只是收入和婚戀難題。
但我們心裏都清楚,現實並非如此——
民工討薪引起的大規模糾紛,全國各地仍時而發生。
![](https://picx.zhimg.com/50/v2-b4d7403ebd164eb6ce7d8c31a8d05f13_720w.jpg?source=2c26e567)
![](https://pic1.zhimg.com/50/v2-7176633f7e34859366f7c21b705b5ae6_720w.jpg?source=2c26e567)
民工真實的生存處境,也比劇中表現的更為窘迫。
平時,他們為城市建設添磚加瓦,無形中支撐起城市運轉的血脈。
要幹最苦的活,拿最微薄的薪資。
當疫情來襲時,他們卻被推入視覺盲區,淪為最先受到沖擊,也最欠缺社會保障和關註的弱勢群體。
![](https://pica.zhimg.com/50/v2-72c27d166d3a1a9c9dd845729e6c52b0_720w.jpg?source=2c26e567)
對「實質性苦難」的層層過濾,從本劇的別名【我待生活如初戀】,就足見端倪。
落到官方口徑裏,則是不加掩飾的宣揚。
註意,這段話裏的幾處關鍵詞:
「保留原著真實底色的同時,增加了 溫暖 、 明媚 的色彩。」
「對父女關系的刻畫一改原著的 沈重 ,用 喜劇化 的手法表現劍拔弩張的對立。」
按照國產劇的一貫調性,我有種強烈預感——
本劇遲早將成為「【都挺好】2.0版」。
勢不兩立的刁家父女,會逐漸達成和解。
原本被逼走的素芬也會堅持留下,甚至慢慢解開菊花的心結,最後安排個大團圓結局。
至於裝台人呢?他們遲早會在順子的帶領下,步入更美好富足的生活。
![](https://picx.zhimg.com/50/v2-b139d028c41faaf312650ee37c4ccd53_720w.jpg?source=2c26e567)
![](https://pic1.zhimg.com/50/v2-67560865a6cc957ffcaa14e242a60ceb_720w.jpg?source=2c26e567)
我承認,文學改編有難度,不是任何編劇都能駕馭。
而且也不是非得看點苦大仇深的劇才滿意。
就算編劇仿照台劇【做工的人】拍出一部荒誕喜劇,我也絕對舉雙手贊成。
但既然選擇了嚴肅文學,而非速食文化,就理性尊重其嚴肅性與人文價值。
而不是一邊挫去文本的銳氣,一邊心安理得地加大對現實生活的過濾,強添一抹亮色。
話已至此,聯想到【一秒鐘】經歷過耐人尋味的刪補與波折,再回過頭看【裝台】的改頭換面。
我也只能默默地說上一句,「懂得都懂」。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