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陳正道所言:「青春本身是一種狀態。能夠成為理想中的自己,能夠在漫長的成長過程中長大,然後體認自己想要的生活和自己愛的人,或是你幸運的可以找到愛你的人,青春期才真正的結束。
原文先發: VISTA放映廳
王遲到 | 撰文
【盛夏未來】首周票房不俗、口碑上佳,豆瓣評分7.8,成為繼【過春天】【少年的你】之後話題度最高的國產青春片。 其難能可貴的清新、真摯,為寡淡無力的暑期檔註入了一股力量。
與此同時,爭議也不少。影片最初的宣傳噱頭是兩位主演張子楓和吳磊的「甜蜜CP」「夏日熱戀」,但在實際的故事裏,兩人並沒有走到一起。甚至連吳磊角色的性取向都成謎,不少觀眾大呼上當。
15年前,導演陳正道拍出了【盛夏光年】,一夜成名;挑戰過各種題材後,他再次把鏡頭聚焦到年輕人的身上。叛逆之外,多了沈穩。從【光年】到【未來】,依然陽光炙熱,再次擁抱青春。
秘密與孤獨
【盛夏未來】的外包裝是「青春愛情」。
張子楓飾演的尖子生陳辰高考失利,為了應付家長的盤問,她謊稱是因為「失戀」才考砸的。臨時捏造的「假男友」是校園裏的風雲人物。吳磊飾演的鄭宇星:長得帥、富二代、玩電子樂,還是抖音上的小網紅。沒想到復讀的時候兩人被安排在一個班裏,陳辰的媽媽又暗中向班主任告了狀。這段「無中生有」的戀情就這麽在校園裏傳開了。
張子楓 飾演 陳辰
學霸+學渣,這樣的CP組合在青春片裏很常見。但【盛夏未來】講述的不是兩人之間的愛情,而是他們彼此的單戀。在長期相處後,陳辰逐漸喜歡上了鄭宇星;但鄭宇星內心牽掛著的,卻是另一個人。
這個人雖然不曾露面,但透過各種蛛絲馬跡可以察覺,TA也許並非女人。
所有提到這個人的中文字幕,都用了女字旁的「她」,但在對應的英文字幕裏,沒有用過任何的「he/she」,統統只用名字「MING」來指代,模糊了性別。
鄭宇星和陳辰去參加有MING出場的音樂節。現場的眾多巨幅海報裏,只有MING的被切割了臉部,只露出部份面具和手指。再加上陳辰震驚卻又恍然大悟的表情,以及鄭宇星那句「現在你欠我一個秘密」,足以說明很多問題。
片中有個段落,是陳辰去鄭宇星家一起復習功課。鄭宇星並沒有學習的興致,反而開始彈唱起五月天的【擁抱】。當初的【盛夏光年】,陳正道用過同樣的段落。兩個男孩也是一起在房間裏復習,調皮愛玩的那個也是不願學習開始放歌,放的也是【擁抱】。
昨天太近 明天太遠 / 默默聆聽那黑夜
晚風吻盡 荷花葉 / 任我醉倒在池邊
這首歌據說是五月天的主唱阿信,讀了白先勇的小說【孽子】後特意為同誌群體所寫。詞中的「荷花池」對應的正是書中「青春鳥們」的秘密聚集地:新公園的荷花池。
吳磊 飾演 鄭宇星
同樣的旋律,相似的場景。在【盛夏光年】中暗示了男孩對好友的暗戀,在【盛夏未來】裏暗示了鄭宇星的秘密心事。
北上發展多年,陳正道早已熟諳大陸電影的審查規則,像【盛夏未來】這樣故事發生在內地,又涉及校園教育,肯定更加敏感。
當然,關於鄭宇星的性取向只限於觀眾的「自由發揮」,若按照中文字幕的指示,這些聯想原則上是並不存在的。
還有那個飽受爭議的「吻」。在陳辰表白心意後,鄭宇星主動給了她一個吻,卻又說「如果我也能喜歡你就好了」。因為這個動作,鄭宇星被扣上了「渣男」的帽子。
其實,陳辰與鄭宇星之間的情感,夾雜著情竇初開,也有依賴與認同,因為能理解對方孤獨而抱團取暖。
對陳辰和鄭宇星來說,這個吻,是步入成年的標記,是美好青春的紀念,也是少年時代的一個溫柔句號。 在這段殘酷的成長陣痛中,他們彼此依偎,相互取暖,最終坦然地接受了「愛而不得」的現實。
找到一個你喜歡也喜歡你的人
對於青春期的年輕人來說,探索愛情只是成長過程的一部份,真正的目標是尋找自我。
似懂非懂的年紀,迷茫和孤獨是最大的敵人。明明心智開始成熟卻總被當成不懂事的小孩,目力所及只有升學這唯一的目標,既不想隨波逐流,又不知該何去何從。被人群包圍卻仍覺得孤立無援,只能用叛逆宣泄憤怒。
陳辰高考失利的真正原因是她發現父母已經離婚的秘密。她堅信父母深愛彼此,不惜透過故意考砸的方式挽留。復讀一年,是不是這個家庭就有可能破鏡重圓?
鄭宇星愛上了一個比自己大十歲的DJ,這份特殊的情誼得不到回應。在網路上他得到粉絲的擁護,回到家裏只能與Siri對話,獨自舔舐傷口。他故意缺席高考,是不是只要不畢業,就能逃避關於未來的種種問題。
這些行為在成年人看來很幼稚,怎麽可以拿高考這種人生大事來開玩笑呢?
但「人生大事」這種詞語是只有大人們才會用的。 就像郝蕾飾演的母親,辭職、搬家、拒絕愛人,全身心地陪伴女兒,以一種自我犧牲的姿態為女兒的高考保駕護航。這當然是母愛,但也並非純粹的奉獻,而是在期望現實的報酬:考個好學校,找份好工作,嫁個好人家。她是否真的關心女兒的所思所想?
陳辰、鄭宇星,這兩個站在拐角的年輕人,相比具體的考試分數,更想弄清楚:自己是誰,未來該怎麽走。既然高考被認為是走向成年的獨木橋,尚沒有做好心理準備的他們,寧可推遲一年,先找尋答案。
逃避高考的叛逆行為現實中也許不多,但成長岔路口的退卻與猶豫大多數人都曾有過經歷。 從2006年的【盛夏光年】,到今天的【盛夏未來】,討論的其實都是同樣的問題:一個人要如何迎接長大,與青春共處。
年輕人面臨的困境也在發生變化,陳正道也敏銳地捕捉到了時代的不同。
【光年】的孤獨感是外在的:「那個時候每個人都在找自己的同伴。因為訊息沒有這麽流通,喜歡搖滾的,喜歡龐克的,喜歡電影的,我們在用很多方法慢慢找到同類,共同經歷生活。」
如今的年輕人借助的網路,尋找有共同聲音的同伴不再困難,難的反而是與自己相處。所以【未來】的孤獨感是內在的:「他們要面對自己,跟說出一些自己心裏真正的話,但本質上沒有不同。」
相較之下,【光年】的傷痛意味更濃,故事以一段失敗的暗戀告終,以為永遠不會結束的青春也在落寞中戛然而止。而【未來】更加光明、豁達。青春沒有潦草收場,美好部份仍在未來等待,直到你能夠找到一個「你喜歡也喜歡你」的人。
「20幾歲拍【盛夏光年】的時候感覺青春是當下的一個故事,但我覺得【盛夏未來】有一個時代跨度。青春片有時候不是泛指或者特指主角在青春時期所經歷的事情。 其實每一個人的青春期都很漫長,在你能夠面對自己,也許在這之中你很幸運地找到你喜歡的人也喜歡你,可能青春期才真正的結束。 」陳正道說。
父母和孩子的互相放手
【盛夏未來】中還有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是親子關系。
影片對兩個家庭的著墨非常多:陳辰與母親,鄭宇星與父親,都處於相互依賴又互相對抗的關系。不僅如此,郝蕾飾演的陳辰母親,明明已經有了新的戀人,但為了不耽誤女兒高考又刻意隱瞞離婚的事實。她的困境,跟女兒陳辰的困境是相互對應的。
這也體現了陳正道創作視角上的變化,因為在【光年】裏大人們幾乎是被隱藏的:
「 青春不是一個年紀,也許父母也還在成長。 片中最大的沖突是,父母有走過一段人生,但是這段人生也許跟你的人生不一樣,時代不一樣,但是他因為太愛我們,想要給我們一條路覺得我們會比較不受傷、比較安全,不見得這條路一定對。這是父母和孩子互相放手的過程,父母怎麽學會對孩子放手,尊重他的個體;孩子怎麽樣了解父母對自己不是管束,不是灌輸,而是真正的一種互相成長。」
郝蕾 飾演 陳辰媽媽
片中,郝蕾飾演的母親有幾個有意思的細節。
她對於女兒「早戀」起初是堅決反對的。但她越是禁止,女兒的逆反心理越重。這裏面其實存在一個資訊的錯位。母親以為女兒的反抗是舍不得戀情,而女兒的不滿實際上是父母的離婚。幾次對峙後,郝蕾索性改變了策略,戀愛可以談,只要高考前不分手不影響成績就行。
郝蕾對女兒態度的轉變,也是在放過自己。她禁止女兒戀愛的同時,也在壓抑自己的感情,狠狠心把新歡老王的微信拉黑了。放寬對女兒的限制後,她也把老王「解禁」了。守著手機一整天,抱怨對方怎麽還不主動聯系,給點困難就放棄了。幼稚的模樣跟熱戀中的少女沒什麽分別。
影評臨近結尾這對母女有一場精彩的對手戲。女兒終於袒露心聲,說早已知道父母的「秘密」,是故意考砸想挽回家庭。兩個角色在這個段落情緒極度飽滿,又盡量克制,郝蕾和張子楓的演技實力得到徹底彰顯。
采訪中,張子楓也坦言這是難度最高的一場戲:
「跟郝蕾老師對戲她經常會突然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詞,你又要在瞬間和她接上,就會出現很多意想不到的火花。那場戲就是最後那一條的時候,也不知道她加了些什麽詞,但那個詞的出現和我們倆感受到的東西直接導致後面整段戲的節奏都變了。那個節奏點卡得很好,那個的情緒點對我來說幫助很大。」
在良莠不齊的國產青春片市場裏,【盛夏未來】的出現給出了一個新的答案。
正如陳正道所言:「青春本身是一種狀態。能夠成為理想中的自己,能夠在漫長的成長過程中長大,然後體認自己想要的生活和自己愛的人,或是你幸運的可以找到愛你的人,青春期才真正的結束。 所以我希望這個電影去呈現,不管你現在什麽年齡,什麽年紀,都努力的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
關註: VISTA放映廳
用故事照亮生活,向世界分享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