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慧生成內容(AIGC)技術的迅猛發展,影視行業正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在第30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論壇的「中國電視劇精品創作論壇」上,一場以「AIGC長效賦能助推產業升級」為主題的圓桌對談,集結了行業頭部從業者的真知灼見。

本場論壇由資深媒體人李星文主持,參與嘉賓包括: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技術長程哲,博納影業集團影視制作副總經理、博納影業AIGMS制作中心負責人曲吉小江,華策影視集團董事會秘書張思拓,愛奇藝副總裁、智慧制作部負責人朱梁。
四位來自制作、平台與技術領域的專家,從多元視角分享了AIGC的實踐與展望。
AIGC落地「多、快、廣、深」
圍繞「AIGC在精品創作中的實際運用」這一議題,嘉賓的討論可總結為四個關鍵詞—— 多、快、廣、深 。
程哲透露,論壇前兩個星期在公司針對該話題做了詳細分析,走訪了各個部門,發現全公司正在用三十多種不同的AI工具協作生產,覆蓋從劇本創作、後期制作到海外發行的全流程。
曲吉小江則透過微短劇【三星堆:未來啟示錄】給出了更具象化的說明:「目前完成了兩季。我感受很深。第二季和第一季有天壤之別。第一季還在手機小屏上放,到了第二季已經能在電影院大銀幕放映,特別是在中國科幻大會比IMAX還大的螢幕上展示。這證明AIGC技術突飛猛進。」

張思拓將AI技術的運用
朱梁表示,愛奇藝從GPT開始就非常關註AIGC大語言模型作為底座技術,給內容生產帶來的深遠影響。現在愛奇藝從內容研發到使用者互動的每個環節均已深度融合AI能力。「我們創始人曾經舉過一個很形象的例子, 愛奇藝如果離開了AI能力,就相當於一個工廠沒有了電, 很有可能就執行不下去了。」
AIGC時代,創作者如何保持表達權?
當技術逐漸接管流程,創作的主體性是否會被削弱?在場嘉賓也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程哲表示,作為創作者,最重要的還是要保持創作一開始的設計和想法,然後用AI去實作它。「以畫面設計或視訊輸出為例,AI現在做到的程度,一來效果不一定達到預期;二來怎麽用好它、推進它也是個問題。AI工具本身很龐大,用不好反而效果更差。創作人應該堅持自己的創作理念,把AI工具作為輔助,幫自己達到目標,而不是被工具主導。」
曲吉小江則認為, AI不僅不會剝奪創作者的表達權,反而會賦予創作者更多表達可能性。 「因為人工智慧本身沒有表達的欲望,也沒有表達的動力,但是人是想表達的,所以人會向它提問,人會給它下指令」。
尤其對於資源有限的青年創作者來說 ,透過AIGC實作「一人制片廠」是完全有可能的 ——運用AI完成從劇本到成片的閉環,極大地降低入行門檻。
華策影視集團董事會秘書張思拓指出,AI並沒有減弱人的價值,相反, AI時代要求從業者具備更高的專業素養。 「內部做AIGC培訓的時候,我們總是告訴制片人,在AI時代,專業性要求會更高,對人的要求會更高。目前實踐過程中,也是按這樣一個路徑在走的,每一個業務環節裏面,都有人工控制的節點。」

朱梁從平台角度和創作者的角度分別抒發了觀點。站在平台的角度上,作為長視訊內容的供給方,對計畫和對創作者之間的期待是不應該把創作過程完全技術化,或者說工具化;站在創作的角度上,則 希望創作者保持三大核心能力:獨立思考、獨特審美、獨有情感。
智慧時代的「AI幻覺」如何破解?
當AI生成虛假或偏離意圖的內容(即「AI幻覺」)時,如何建立有效防範機制?尤其在影視這種強敘事、重情感的領域,如何既充分利用AI的效率優勢,又規避其「無中生有」的風險?這對影視行業從業者提出了新的挑戰。
曲吉小江介紹道,在【三星堆:未來啟示錄】這一計畫中,博納透過自建三星堆古文明AI知識庫和劇本資料庫,確保內容輸出的專業性。
張思拓也表示,華策會針對不同劇集風格訓練專用模型,從垂直領域源頭降低「幻覺」風險。
朱梁坦言,在AI發展的過程, 人類與智慧工具的協作沒有捷徑可走。 現階段需接受AI的不完美,但透過持續技術叠代與人工幹預,整體效率的提升是毋庸置疑的。

程哲則以新聞制作為例,「有危就有機」,當虛假資訊泛濫時,平台公信力反而會成為更具價值的內容壁壘。
從以上討論中,不難得出一個共識: AIGC絕非影視創作的「顛覆者」,而是推動行業前進演化的「加速器」。 從效率工具到創意夥伴,AI的價值取決於使用者如何定義其邊界。
未來,唯有堅持「技術為創作服務」的初心,在工具理性與人文表達間找到平衡點,影視產業才能真正實作「精品化」升級。
【文/王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