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麽說呢,看完這部電影我只覺得男帥女靚,但對我來說並不是一個合格的青春電影
青春片的口碑一直飽受詬病,就是因為太脫離現實了。就拿這部片子來說,哪個復讀的高四生會不上晚自習外出玩到半夜?會逃課去參加音樂節?班級的氣氛也是詭異,為什麽高中的教室這麽空空蕩蕩,課桌上的書這麽少,不應該擺滿教材和習題冊嗎?為什麽班裏有一對「情侶」其他人就紛紛效仿,先不說物件容不容易找到,都這時候了你還有心思風花雪月呢?你這甚至不是高三生,是高四啊!人手一部手機我也是很迷惑,一般來說高中管手機都很嚴格的。就連老師問「我們的目標是什麽的時候」,大家回答的也是有氣無力,幾句稀稀拉拉的「考大學」。我感受不到一分一毫復讀生該有的緊張感。不過老師後來說的幾句「現在要努力學習,上大學有的是時間談戀愛。」算是本片最燃的部份了,好歹我看見了當年班主任苦口婆心的模樣。最讓我不能忍受的就是男女主角居然為了自己所謂的「苦衷」放棄高考,真的幼稚得可笑。尤其是女主角,家裏條件一般,年少的意氣用事換來的後果可能就是去「搬磚」(打個比方,沒有冒犯的意思)。自毀前途來對抗家長真沒必要,更何況問題也沒有得到解決,還更糟糕了。除了一段「年少輕狂」的過往,似乎兩人也不剩下什麽。幸好女主後來醒悟了,考了個還算不錯的分數。
男主的人設我也接受無能,為了一個不愛自己的人傷筋動骨(這裏我要說一下,全程沒有看見ming的臉,當時我還和朋友吐槽像男的。後來聽說這就是男的emmmmm好吧我持保留意見),和女主做了一系列曖昧的事情後又說不喜歡人家……我稱這種人為「深情的渣男」。不過我代入了一下我自己,如果我隨便宣稱一個帥哥是我物件,那我大機率會被罵出翔,誒,這就是顏值的力量,化腐朽為神奇,將一切不可能變為可能。
原諒我內心淺薄,我實在沒從盛夏未來裏看到什麽有寓意的內容。我只看到了老師和父母的悲哀,老師的苦口婆心換來的是主角的不理解,一而再再而三地把事情鬧大。而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導致這一切的根源。女主父母各自另有新歡,而男主家庭狀況雖沒作太多描述,但從他爸爸的行為來看,估計也不怎麽樣。可以說,盛夏未來既沒有展現出當代高中生的現狀,也沒有表達出進步向上的正能量。刨除那些外因,男女主相處的日常你要說是大學生活我都信,既然要拍高中生的設定就走點心好嗎?
高中是什麽?是滿頭的汗水和窗外的蟬鳴,是頭頂的白熾燈光和嗡嗡作響的電扇,是要背下來的一段段政史地文字和一道道要解開的數學題,是熄燈睡覺後能感到滿足的時光,是下課時間教學樓走廊上的聊天與輕笑,是老師學生家長共通面對的一道關卡……我是去年才畢業的。高三的最後一個學期 我們有吃不完的營養餐,寫不完的試卷,考不完的模擬考,寫文綜卷子寫得手快要廢掉。學校隔三差五就舉辦一次動員大會,希望我們能再創上一本人數的輝煌,我永遠記得我們的年級口號「青春如火,超越自我,二零騰飛,無堅不摧」和班級口號「擯棄僥幸之念,必取百煉成鋼,厚積分秒之功,使得一鳴驚人」「千秋萬代,七班最帥,鬥誌昂揚,七班最強」。那時的日子過得很單純,大家只需要學習,為了高考這個目標前進。我們都以為高考結束後就解放了,於是懷著期盼和喜悅一天天「熬」過去。距離高考還有四天的時候學校組織喊樓,曾經為學長學姐喊了兩年的口號,如今輪到學弟學妹為我們加油。高考完那天大家都是喜氣洋洋的,仿佛卸下來一個重擔。晚上大家最後開了一次班會,我們看了一張又一張照片,一個又一個視訊,記錄了我們從高一到高三的所有。我有些恍惚:就這麽過去了嗎?時間未免過得太快了。我清楚地記得高一剛來教室時的局促不安,第一次內宿的緊張感和報名那天的傾盆大雨,這些事情依然歷歷在目,怎麽一轉眼我們就要離開了呢?文科班女生多,是非也多,發生過大大小小不計其數的爭吵,但在這一刻,這些糾紛都不算什麽了,大家都握手言和,然後走向下一段旅途。大學和高中真的很不一樣,再也沒有固定的教室和座位。大家都目標也各不相同,集體的觀念似乎沒那麽強烈。家長都說上了大學就輕松了,誰都是被這句話騙來的。我好後悔沒有珍惜高三的時光,那才是人生中最不迷茫的時候,每一分努力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正的畢業不是在最後一晚痛哭流涕依依不舍,而是在未來的無數個瞬間,你會突然想起以前的時光,然後發現:都已經過去了。
學生時代的感情是懵懂且美好的,若要把它拍成故事,無論是大膽奔放的喜歡還是小心翼翼的暗戀,都必須限制在「校園」這個環境裏。他是籃球少年,他是早晨陽光,他是橘子碳酸飲料,他是藍白校服,他是紅色跑道,他是寫不完的習題冊,他是所有青春元素的匯總。他總有一天會帶我去海南吹海風,去歐洲音樂節,去看更廣闊的世界,但不是現在,現在我們的任務就是學習,然後考上一個好的大學。
這麽多年過去,那些年在青春片裏的口碑屹立不倒。電影裏沒有撕逼墮胎,沒有為愛癡狂,沒有出軌打架。要說最驚心動魄的場景可能就是沈佳宜和柯景騰一幹人頂撞老師然後被罰站吧,又或者是沈佳宜高考失利找柯景騰哭訴。胖子,眼鏡,娘娘腔,健身狂,三好學生,家境貧寒努力的農村學生。當然,還少不了大家都公認的班花,再到系花和校花,這些都是我們身邊有跡可循的人物,沒有那麽遙不可及。仿佛他們還停留在原地,時光也不曾走遠。柯景騰和沈佳宜一起學習,共同進步,這才是青春期情感的意義所在。結局雖讓人惋惜卻也合理,有些人活在回憶裏就好了,不必相守到老,留下的永遠是對方十七八歲最意氣風發的樣子。那些年雖平淡,但勝在真實,足以引發觀眾的共鳴。所以它成功了。
這是我看完電影的一些感想,我個人是不太理解這部片子的邏輯的。我只希望以後的青春電影能多拍一些校園生活吧,我們的高中生活真的不是這樣的呀。如有不同意見,歡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