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十一時我在駐馬店釣翹嘴,調的平水,釣的3目,中魚票相只有兩種:頂漂和黑漂。

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刪
今天我們就討論一下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刪
當時我用的粗尾漂,9號伊勢尼,掛的老壇玉米粒。雙鉤在水中的情況是已鉤觸底一鉤懸浮或者一鉤觸底一鉤躺底(跟調的目數,玉米粒和鉤重有關)。
當翹嘴快速遊動著吃鉤時,出現的票相是黑漂。因為魚快速遊動有個慣性,直接拉動線組,帶動了浮漂沒入水中導致了黑漂。
當翹嘴就在鉤的邊上,鉤餌到位後吸入口中,並沒有以較快速度轉身遊走時,因為鉤餌被魚口托起,那魚嘴裏鉤餌的重力就消失了。浮漂承受的向下的重力變少,就會立刻往上頂,呈現出頂漂。
知道了漂相出現的原因,抓口就變得容易多啦。想要釣的好,離不開準確的把握漂相,必須自己要清楚了解作釣時雙鉤在水中的狀態才可以。

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刪
雙鉤在水底的狀態共有4種:一餌觸底一餌躺底。一餌懸浮一餌觸底。雙餌躺底。雙餌懸浮。

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刪
對不同的魚要調出不同的狀態,比如釣草魚我一般調出一餌觸底一餌懸,或者雙餌懸浮9就是釣半水),因為草魚的嘴巴前凸,喜歡遊動中離底吃餌。釣鯉魚我一般選擇釣一餌觸底一餌躺底(靈頓兼顧)或者雙餌躺底(釣大鯉魚或者滑魚時效果更好用),因為鯉魚更狡猾,嘴巴朝下,常常從水底往上吸餌。
對不同的時間段或者天氣也要選不同的雙鉤狀態,比如釣底一直沒口時,就可以嘗試下釣半水,雙餌懸浮試試,或許就是水裏溶氧量少,魚起浮不再水底導致的。比如冬天早上可能魚在水底吃鉤,中午陽光照射,水變暖,魚趨溫開始往中上層遊。作釣水層也要做出調整才能連口不斷。
不同的釣場環境也會導致選擇不同水層作釣,比如很多黑坑回鍋魚在水底常被釣起,不敢在水底吃鉤,可以嘗試下釣離底10公分或者更高看看效果。
那具體什麽時候調什麽樣呢?需要根據你的目標魚大小和種類來確定,也需要跟你當時作釣情況來調整,沒有定論,只要能釣到魚,那就是好的狀態,一直釣不到魚,但別人卻有口上魚時,可能就是釣的鉤餌狀態不對,做出調整試試就知道了。
那麽怎麽調漂,才會調出自己想要的雙鉤狀態呢?
準確的調出自己想要的鉤餌狀態。離不開自己對選用的鉤重和餌團重量對應的浮漂目數的精準把握。
舉個例子,如果我想用9號伊勢尼釣大鯉魚,雙鉤鉤距3厘米,單鉤重會使浮漂下沈1目,一個二餌使浮漂下沈3目。
我想調出一餌輕觸底一餌躺底的話,此時雙鉤雙餌的重力只剩下一鉤一餌,因為躺底的那個鉤餌重力被水底平衡掉了。可以雙鉤單餌調漂(浮漂的浮力是鉛墜+兩鉤+一餌重力),如果是調4目。則要釣4目,此時才是一鉤輕觸底,一鉤躺底。
想調出一餌觸底一餌躺底的話,這時雙鉤雙餌重量都被水底平衡掉了,露出的目數是4 四目加上被平衡掉的2鉤一餌(共5目)就是9目。也就是說釣9目左右時,此時一餌觸底一餌躺底或者雙餌躺底。
想調出雙餌躺底的話,此時依然是雙鉤雙餌重量都被水底平衡掉,釣的依然是9目或多一點(忽略了子線的重力)。子線越長,釣9目水深區間越大!也就是從一餌躺底一餌觸底開始,一直到上移浮漂(我稱為調整作釣水深)使鉛墜和八字環開始觸底,呈現的釣目才會變多!在這中間的區間,即使你上拉下拉浮漂,呈釣目也不會變。

好復雜!頭好暈
想調出雙餌離底的狀態時,調的4目會多下沈3目(增加了一個餌重)而呈現出釣1目的情況。此時如果你眼睛近視看不清,或者不喜歡釣一目,想增加釣目的話,就需要減小餌團大小,或者剪鉛皮(等於調的不再是4目,而是4目以上)。我一般都是喜歡用大浮漂掛玉米粒,因為玉米粒的重力遠小於浮漂浮力,不需要計算。只要是釣的目數比單餌調的目數少,我再把浮漂下拉至少一個子線長,肯定就是離底的狀態。想離底多高就下拉浮漂多長。
如果你也喜歡交流釣魚感受,歡迎關註我的華文頭條號,私信我,最後送上漂亮的美人魚,祝看到的釣友都爆護

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刪

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刪

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刪

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刪

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