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文史

釣魚的時候怎麽打窩都沒口?你看看是不是這個原因?

2019-01-03文史

野生魚往往每天有巡遊覓食的習性,也就是魚覓食會走「魚道」,往往釣魚人摸準了「魚道」的位置,魚獲就有保證!找不到魚道,有時甚至會空軍。即使你像李大毛老師一樣一盆一盆的打窩,也不一定有口!

釣魚的時候怎麽打窩都沒口?你看看是不是這個原因?

魚道的分類

  1. 是釣友們常說的好釣位 ,比如比較平整岸邊出現的凹凸區域(也就是鏵尖和回水灣),長方形水塘的中間腰部,正方形的四個角以及野生水域的水草區域
  2. 是人們無法用肉眼辨識的魚道,比如現已被水庫、大型河道淹沒的舊河道,水下的斜坡或者是深溝區域。
  3. 是若隱若現的一類魚道,比如江河等水域深淺交匯處

對選擇釣位的建議

1、尋找所釣水域水底地形的變化之處,有句話是深中釣淺,淺中釣深。一般情況下在溝河底部比較平整的時候找具有凹槽、斜坡或者是鍋狀深坑等地方。如在淺水區尋找時,應註意深坑與深溝,而在深水區域尋找時則應註意高台與土炕,尤其需要註意坡面與平整面的交界處。

釣魚的時候怎麽打窩都沒口?你看看是不是這個原因?

2、在水面較寬的河道水域尋找時,選水域的狹窄地段,而在平整的岸邊尋找時,則應註意凹凸之處。

釣魚的時候怎麽打窩都沒口?你看看是不是這個原因?

3、在遇到有多條河流交匯的情況時,應該註意河水拐彎處的深水區域,以及有兩條河流最終匯成一條河流的匯合區域

4.找水草,老釣友特別清楚,釣魚的時候有時選在水草邊上,很可能事倍功半。在有陽光的白天裏,水草附近的水體大多都有著較高的含氧量,此時,魚兒和生活在水域中的其它生物都喜歡在這樣的地帶待著。另外,水草也可以成為某些食草魚類的食物。當水草比較密集的時候,其隱蔽性就會很高,魚兒在這呆著也有安全感,即將產卵的魚兒大多樂意在水草裏繁殖後代。每年的三四月份開始天亮前都可以聽到很多魚在水草裏普通亂跳,所以水草的附近是不錯的釣位之選。

釣魚的時候怎麽打窩都沒口?你看看是不是這個原因?

5.找進水口,魚兒大多都有逆流這麽個特點。因此,釣者要優先考慮將釣位選在進水口位置,因為幾乎任何時候這些地帶都有活水在流著,所以無論是魚兒喜愛的氧氣還是它們生存所必需的食物,在這個地方的量相對來說都要比其它地方多一些。既有吃的又可以暢快呼吸,魚兒的活性自然就高起來了。只要溫差不是特別大,魚兒往往會在這個地帶開口攝食。

6.看風向,決定到底是背風而釣抑或迎風施釣因為下風向溶氧量更高,水面堆積的浮遊生物也更多導致魚喜歡在下風向待著。當風力不是很大的時候,釣者是可以考慮迎風釣魚。當然要在在風不會影響拋竿的前提下。

7.看水流定釣位。若出釣的時候趕上上遊進行放水,新註入到水域中的活水就會帶來不少的魚兒。魚兒因為到了陌生的環境會格外謹慎。不是蹭著水域邊遊動,就是躲到草中不出來。此時此刻,釣者將釣位定在距離岸邊不遠的那些水草邊是極好的。常釣黑坑的釣友都知道在放魚當天釣魚,釣岸邊經常比釣坑中間魚獲更多,特別是釣場近岸和中間水深差不多時尤為明顯

8.魚在不同氣壓下所在水層是不同的。比如草魚雖經常在中層,但也常常能在水底釣到它,若水質不太好的話,魚兒一旦出現了浮頭的現象,是很難再吃餌的。此時,釣者就不要白白浪費心力了。不如回家休息一會兒,等到過幾天水體清澈的時候再開始釣魚。若目標水域流動性不大,最好的方式是於淺水區域中尋找深一些的地帶作為釣位。

9.老釣位長期有釣友打窩作釣,對魚慢慢形成了一個影響就是那裏有東西吃,更容易聚魚。

10. 堤壩、水底亂石處、水草處,會形成自然魚窩

釣魚的時候怎麽打窩都沒口?你看看是不是這個原因?

11. 橋墩、岸邊凸起處、廢舊船塢處以及水邊房屋等有人類活動場所的地方

釣魚的時候怎麽打窩都沒口?你看看是不是這個原因?

12. 河流中心阻隔處、凹處、水層分布區

釣魚的時候怎麽打窩都沒口?你看看是不是這個原因?

常見魚類的魚道

1、鯽魚的魚道,鯽魚是一種比較謹慎的魚類,一年四季都可釣到。一般而言在有水草且向陽的水域、水庫、湖泊的凹凸之處、多股水流的匯集之處以及水底多雜物的地方都是鯽魚經常活動的地方。在野釣的時候,釣友們則需要註意河流的拐彎處、比較寬廣河面的緩水區域以及多水草的水域

2、鯉魚的魚道,因鯉魚生性謹慎狡詐,需要多花一些心思。應該多註意地形復雜、水底深溝、緩坡與平面交界處以及深淺水域的交界處,因為根據鯉魚的生活習性與覓食習慣,我們可以知道鯉魚多群聚覓食於這些地方。除此之外,野釣河道靠近水草的地方也會是不錯的釣點

3、草魚的魚道,比較喜歡在淺水水域的水草下以及雜草叢生的湖泊與河道當中。因草魚的食量較大,需要經常尋找食物,所以釣友們應該註意岸邊有樹木、蘆草茂盛以及水草茂盛的水域,一般有落葉堆積的水面都是草魚比較喜歡的地方。

總之,魚道是結合了岸邊地形,水底地形,水底情況(是否有雜亂石塊,枯樹枝,水草等)水深的綜合判斷。季節和氣溫變化也特別關鍵,比如有句話說春釣灘,夏釣潭,秋釣蔭,冬釣陽說的就是氣溫對選擇作釣水深的影響。

釣位的選擇是根據魚的 驅溫性、趨氧性、驅食性做出的判斷。 雖然這三個特性同等重要,但在不同季節的排序是不同的。

春季,魚到了繁殖季節,需要補充大量的食物,但是春季氣溫適宜、氣壓不低,所以春季選擇釣位,食物是第一要素。

在夏季野釣,水溫太高低壓天氣也不少,所以夏季首要考慮溶氧,再考慮水溫最後才是考慮餌料的因素。夏季魚類可以躲在溶氧量豐富水溫低的魚層,到晚水溫下降再出來覓食也很正常。

冬季野釣,主要垂釣鯽魚為主, 冬季深水中水溫更高,此時魚類處於半冬眠的狀態,吃餌而溶氧量都要求比較低,所以冬釣選擇釣位盡量釣深水。

釣魚,如果屁股做不對,怎麽都白費,屁股一做對,上鉤的魚兒就排隊。歡迎釣友關註華文頭條號,交流釣魚感受。最後送上福利

釣魚的時候怎麽打窩都沒口?你看看是不是這個原因?
釣魚的時候怎麽打窩都沒口?你看看是不是這個原因?
釣魚的時候怎麽打窩都沒口?你看看是不是這個原因?
釣魚的時候怎麽打窩都沒口?你看看是不是這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