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美食

泡茶的三大要素

2025-04-15美食

泡茶技術,主要是根據不同的茶類、加工方法、茶的特性,掌握好茶的用量、開水的溫度、沖泡的時間。因此,我們將茶葉用量(茶水比)、開水溫度、沖泡時間歸納為泡茶三要素。

(1)茶葉用量(茶水比)

根據不同的茶類、加工方法和茶葉等級而定。一般來講,細嫩的茶葉用量稍多一點,成熟的茶葉用量稍少一點;加工時揉撚輕的茶葉用量稍多一點,加工時揉撚重的茶葉用量稍少一點。

普通綠茶、紅茶、花茶,以1克茶葉,沖開水60~70毫升為宜。容水量250毫升左右的茶杯或茶壺,投放3~4克茶葉。

烏龍茶,習慣濃飲,茶湯量少而味濃。因此,烏龍茶沖泡時用茶葉量要增加,通常以幹茶體積在茶壺中所占比例來衡量,中小型茶壺(400毫升以下)茶葉用量約為茶壺體積的一半或 2/3(視茶葉形狀而定),一般是1克烏龍茶沖20~30毫升開水。

普洱茶,也習慣濃飲,泡茶用量也較普通紅茶、綠茶多。細嫩茶葉,品種眾多,因鮮葉采摘標準和加工方法不同,品質特性差異很大。一般來講,揉撚特別重的茶葉用量應少一點,如南京雨花茶、碧螺春等,1克茶葉沖70~80毫升開水為宜。揉撚特別輕甚至不揉撚的茶葉用量應多一點,如開化龍頂、白毫銀針等,1克茶葉沖40~50毫升開水為宜。

(2)開水溫度

泡茶的開水,一般采取現沸現泡,以100℃的開水泡茶最為適宜,此時揭開燒開的水壺蓋,初見魚眼大小的水泡,即「蟹眼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鳴」的時候。

高級綠茶和細嫩的名茶,如洞庭碧螺春、西湖龍井、南京雨花茶、蒙頂甘露等,由於原料細嫩,泡茶開水的溫度應適當降低,一般掌握在80~90℃較為適宜。如溫度太高,會使茶葉泡熟變色,香味俱減,茶葉中對人體有利的營養成分如維生素C等也易遭到破壞。如溫度過低,有效成分浸出速度慢,等候時間太長。

白茶,加工時為保毫香以文火幹燥。因此,沖泡白茶的開水以70℃較為適宜。

(3)沖泡時間

因茶葉種類、茶葉形態和泡茶器具而有所不同。據研究測定,茶葉經沸水沖泡後,首先從茶葉中浸泡出來的是維生素、胺基酸、咖啡堿等,一般泡到3分鐘時,上述物質在茶湯中已有較高的含量。由於這些物質的存在,茶湯具有鮮爽醇和之感,但不足之處是缺乏茶湯應有的刺激味。以後,隨著沖泡時間的延長,茶葉中的茶多酚類物質陸續被浸提出來,一般浸泡到5分鐘,茶湯中的茶多酚的含量已相當高了,這時的茶湯,喝起來鮮爽味減弱,苦澀味相對增加。因此,要使茶湯有醇厚、鮮爽之感,對一般的大眾綠茶、紅茶來說,沖泡3~4分鐘後飲用能獲得最佳的味感。

烏龍茶多以小茶壺、茶多水少和現沸開水沖泡,沖泡時間宜短。通常第一泡泡45秒至1分鐘,第二泡泡1.5分鐘,第三泡泡2分鐘左右。

白茶沖泡時,要求沖泡水溫在70℃左右,一般4~5分鐘後,浮在水面上的茶葉才開始徐徐下沈,10分鐘後方可品飲茶湯。

細嫩名茶,特別是揉撚重的細嫩名茶,如無錫毫茶、南京雨花茶等,茶汁浸出速度快,沖泡時間要短,一般泡2~3分鐘就可飲用。做形用力小的茶葉,如江山綠牡丹、開化龍頂等,沖泡時間要適當延長,才能沖泡出滋味鮮醇的茶湯。

茶葉用量(茶水比)、開水溫度、沖泡時間三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品茶者可根據所選擇的茶葉、器具和自己對茶味濃度的愛好靈活運用。

本文來源:圖片來自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如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留言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