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所有人,在買了房子的下一刻,腦海裏就開始想象 「我家要裝修成什麽風格」 。
看了一圈美圖案例下來, 覺得這也不錯,那也喜歡,但還是不知道要裝成什麽樣子 。
尤其現在,年輕人的審美走在最前沿,一些小眾的裝修風格也深受喜愛。如果搜羅了一圈兒還是不知道什麽風格更能打動你,先看看我們整理好的 5000套裝修效果圖 吧,或授權以汲取一丟丟靈感也說不定,先看看唄。
私信我:效果圖,即可。
風格,先根據需求看
看見一個空空曠曠的屋子,不知道如何下手 ,是不少住範兒粉絲在後台詢問的問題,包括身邊朋友,也會給我發平面圖,問 什麽風格合適,能不能做 。
統一回復:「風格」不是買了新房子之後,最先需要考慮的東西,而是先確定家人的生活習慣。
打個比方,本來你家房子面積還算寬裕,因為流行中式風,就
跟風買了一整套的紅木家具,光圈椅都裏外擺了三套
,風格和氛圍都做足了;
結果入住之後發現, 家裏很少來客人,有兩對圈椅從來不坐,最後全用來堆雜物 ,坐著不舒服,不得不又另買了更舒服的單人沙發。
當時覺得巨滿意的風格,讓家完全成了拗造型的樣板間
,要放在北上廣深,浪費得心都在滴血。
所以我們必須先明確一點: 在滿足基礎需求的前提下,風格是之後的載入項 。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其實真正的問題是, 怎麽用能夠買得到、買得起的東西,打造一個住得方便,看起來好看的家 。
圖源:住範兒自攝
先列出生活習慣 ,比如不常做飯,油煙不大,開放式廚房更適合;追求腳感,木地板比瓷磚更舒適;
習慣在家看電影,采光又充足的話,全屋刷深色漆也完全沒問題。
屋主想在家做影音室,深色復古風格就很合適
▼
圖源:設計師甜米
喜歡別的風格,只要 把相應的家具配合硬裝,一起改成想要的風格元素就好 。
更多參考屋子本身的格局,優先考慮房子居住者的需求,而不是刻板地照搬風格。
千萬別追「流行風格」
需求明確了,要裝什麽風格依然擺在面前很頭疼。
市面上流行的 北歐風、日式風、中式風、美式風、工業風.... 經常都被提及,更別說還有一些新的地中海風、東南亞風和簡歐等等。
圖源:Fun小鄭大夢
別急,我們先分辨一下
「真假風格」
,才能決定你真正喜歡和適合的風格是什麽。
看到風格背後的文化
不得不說,很多風格其實是 非專業「設計師」和生產廠家,專門為了忽悠人制造出來的 ,和真正的日本、美國、北歐風格差了十萬八千裏。
淘寶上一搜 「中式櫃門」 ,出來的就是 蜜汁醬肉色+老氣圖騰雕刻 ,想找幹凈、純木色的平板門反而需要大費周章。
每一種經典風格的形成,離不開當地人的生活習慣、氣候和審美偏好:
北歐風,是因為 北歐極夜長、自然景觀豐富 ,再加上北歐人 有自己動手做家具的習慣 ,所以北歐的家具設計很突出,在顏色上也很大膽鮮明;
日式風,是因為日本人
更關註自然世界的微妙變化,喜歡天然和手工質感
,追求的美是樸素和侘寂;
美式風,因為美國地大物博、歷史不長,
所有的家具陳設以放松和享樂舒適為主
,又無可避免帶有歐洲文化的影子。
就連最近流的新中式,也是大家
把中國人的審美和文化習慣,放在越來越重要的位置上
,雖然還沒正式成型,但所有人都在探索。
圖源:南也設計
不真正理解這些風格背後特定的習慣和思維,單純因為視覺偏好,把這些風格搬回自己家,
萬一以後看膩了,除了砸了重裝,沒有任何辦法
。
風格化=熱愛+預算
問問你自己, 是不是真的有足夠的熱愛和預算,去打造一個風格化的家 ,而且非它不可?
網上很多家居博主,都是因為一次旅行,或者在國外的生活經歷,決定在自己家裏實作純正的 東南亞殖民風、老上海租界風或者曼非斯風格 等等。
曼非斯風格
▼
圖源:住範兒自攝
可以為了一個門把手,等上45天;一條踢腳線都特地從廠家定;特意淘大師設計款的限量版家具,
對審美的每一個細節都很挑剔
。
專門客製的復古門把手
▼
圖源:紅杉創意設計
同事老高家,建面106㎡, 在裝修之前,就決定了家裏要裝修成美式風 ,設計師做好效果圖給到預算報價,那是驚人的貴。
老高只好根據效果圖,去找樣式差不多的家具。
原本想著15萬內可以搞定,等到 超過20萬以後,就直接放棄控制預算了 。
好在幾乎百分百還原了效果圖
上圖為效果圖,下圖為實拍圖
▼
圖源:住範兒自攝
模仿風格需要耗費極大的精力,不能直接照搬,又要進行創新 ,對設計師和屋主的審美要求,真的有點高。
更不用說
花大精力、砸重金去尋找購買各類單品元素
了。
像人字拼和復古元素這些,小眾的東西更貴,也有門檻, 如果支付得起,又真心喜歡,那就是個人的喜好選擇了 。
大多數的人沒有這樣的執念,也沒有這樣的預算,還不如簡簡單單清清爽爽的樣子來得劃算。
你真的不需要全屋風格化
前面說了照搬風格的困難,也不是要勸退大家,而是 建議選一些更百搭和好操作的風格 ,普通人家同樣能在家的顏值上有追求。
家具最能體現風格
最好實作風格和主題性的裝飾,就是家具和配色。
不管是自己裝修還是請設計師,趁著訂房後、交房前的這段空白時間, 提前找找家具,再相應的搭配墻面顏色和地面材料 。
家具的材質和顏色,引導著全屋的配色和風格:
比如棉麻會讓人有溫馨的感覺,而皮沙發、天鵝絨窗簾就讓人感覺酷酷的、內建奢華感;
圖源:住範兒自攝
如果本身就有喜歡的顏色,那麽看中幾款家具之後(不一定要馬上訂貨),
告訴你的設計師,或者自己比較一下色卡
,你會突然發現顏色選起來沒那麽困難了:
可能同樣是藍色,深一點就沒有那麽搭你定的沙發。
圖源:住範兒自攝
就像不同地方的建築和室內裝飾風格不一樣,家具也有細微的差別:
美式家具體積大,坐感舒適;
北歐家具顏色明亮,追求精致和設計感;
中式家具更講究的是坐者的精氣神;
日式家具比較低矮,顏色素雅......
住範兒客戶軒銘家的日式茶室
▼
圖源:住範兒自攝
比起空泛的聊「簡歐」、「美式」,不如
直接了當給設計師看看你喜歡的家具,告訴他你喜歡什麽顏色、什麽材料、什麽圖案
,更接近你最愛的家。
選對家具,一件單品就能呈現出想要的風格,比起花大錢全屋打造,試錯的成本更低。
圖源:住範兒自攝
輕硬裝,重軟裝
很多裝飾公司所謂的「風格設計」,就是在硬裝上面胡亂做裝飾。
什麽歐式石膏線背景墻、羅馬柱的石膏裝飾,本來層高就矮,還要一層層的加吊頂,回家幹脆匍匐前進好了。
純屬多余的吊頂和背景墻裝飾
▼
家具軟裝沒有進場之前,
硬裝過度裝飾,除了浪費錢,還限制了家具的挑選
,喜歡的家具和硬裝不搭,說白了都是淚!
我們一直在強調 「輕硬裝,重軟裝」 ,簡單的硬裝就像一張白紙, 過多長時間也不會覺得過時,施工圖不用出那麽多,成品效果更容易把控 。
圖源:住範兒自攝
住範兒客戶雯雯家的 復古田園風 ,沒有在硬裝上做過多的裝飾,而是 靠綠植、餐邊櫃和紗簾營造氛圍 。
細節處都是小心思,比如花瓶旁邊書籍的插頁,根據季節變化來裝飾。
圖源:住範兒自攝
陽台帶有蕾絲白紗簾的窗邊,偶爾看看書小憩一下太愜意,就連
抱枕和拱形鐵藝書架
,也都營造著田園般的舒適感。
圖源:住範兒自攝
硬裝就相當於你家的膚色,買衣服要根據自己的膚色來選擇,裝修也是一樣。
「一白遮三醜」,
硬裝最簡單總不會出錯,要是真的拿捏不定,就選沒有花紋的基本款
。
真正的裝飾和風格打造,放到家具軟裝部份;
就算過個三五年,想要更換不一樣的風格,撤掉家具就回到了白紙狀態,方便改動。
換個家具和裝飾,完全不一樣的風格
▼
圖源:住範兒自攝
最好搭的,是現代主義風格
有人可能會問,家具的樣式也不少,選擇和搭配的難度不過是從100分降到了70分,別急, 最好搭配又經典不過時的,還是首推現代主義風格 。
不會為了裝飾而裝飾,把功能融入到家具本身的造型裏,設計核心以功能為主;
再借助工業批次生產的優勢,壓低成本 ,現代風格在二戰後成為唯一的主流。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現代主義風格座椅,
直接影響了現代家具的樣式
▼
很多人以為現代風格就是「性冷淡」、「冷冰冰」,或者造型特征就是極簡。
但其實
現在的主流家具,但凡拋棄多余裝飾,把功能和造型進行融合,都是現代主義風格的家具
,只是造型不一樣而已。
我們想要的北歐、新中式、日式或者極簡風,可能 不需要一比一還原,靠現代風格設計的北歐、中式和日式家具就可以 。
現代風格的北歐、中式和日式家具
▼
像住範兒北京屋主Chris和妻子Aima,兩人的家在家具和色調的選取上都極具現代感。
喜歡動物圖案,餐廳整面背景墻,
保證簡約的黑白格調下
,客製了英國品牌的動物彩繪藝術桌布。
圖源:住範兒自攝
餐桌椅精挑細選
,捷克品牌TON餐椅,搭配大理石紋餐桌,和櫻桃紅略復古的丹麥Normann藝術吊燈,幹凈利落,裝飾得不多不少剛剛好。
圖源:住範兒自攝
說到底, 選擇適合自己的裝修風格 ,必須 先根據自己的居住需求看,不被流行風格洗腦,簡單的硬裝+有風格的家具 ,就能輕松實作。
你家是什麽裝修風格?在評論區跟大家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