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遊戲

【星際公民】定下了發售日,反倒讓十年老粉們動搖了

2024-10-27遊戲

【星際公民】是至今遊戲史上眾籌金額最高,同時也算是最具爭議性的計畫。

在一些人看來,這是一個巨大的開發無底洞,永遠不會有做完的一天;但在支持者眼裏,【星際公民】雖然離實作定下的目標還很遠,但從來不是原地踏步——如今的【星際公民】已經實作了很多驚人的技術突破,制作公司CIG的成果有目共睹,他們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來證明自己。

在雙方的爭論中,【星際公民】的單人劇情模式【42中隊】也總被推到風口浪尖。

和目標是超大型多人沙盒遊玩的【星際公民】不同,單人模式【42中隊】被描述為一個線性、電影化敘事的遊戲:玩家扮演一名軍方飛行員,和其他角色一起執行各樣的任務,駕駛戰機或者直接拿起槍支參與到一些關鍵的戰事中。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就是【星際公民】版的「使命召喚」。

不過【42中隊】也和【星際公民】一樣,長期陷入開發泥潭中,遊戲早已錯過眾籌時承諾的2014發售時間點,又在之後的十年中一次次的跳票,甚至一度進入杳無音訊的狀態。

連野心更小,更具有開發可行性的【42中隊】都一再跳票,無疑是讓更多人對【星際公民】計畫抱持了否定和質疑的態度,畢竟如果連線性流程的單人遊戲都無法完成,那麽要如何實作規模更大的【星際公民】呢?

今年的10月19日,【星際公民】官方展會「公民控」上,事情發生了一些變化,玩家們首次看到了一個可玩且相對完整的遊戲流程——CIG的工作人員現場實機演示了【42中隊】長達1小時的序章遊玩部份。

在這個序章Demo中,玩家們不僅看到了人類龐大的海軍艦隊和外星種族剜度的正面交戰,也親眼目睹了【星際公民】中那些售價昂貴的主力艦實際戰鬥的風采;

售價3000美元的「標槍」驅逐艦開啟武器艙蓋發射魚雷的一幕,讓不少標槍「船主」大呼過癮

此外還有飾演過「超人」和「傑洛特」的知名演員亨利·卡維爾飾演精英飛行員投身戰鬥。

更為重要的是,在實機Demo的最後,CIG還給出了一個預計的上市時間:兩年後的2026年。

看到【42中隊】再一次有了確定的發售年份,自然是讓不少【星際公民】的玩家們歡欣鼓舞,但也有一些【星際公民】的玩家對此並不滿意,甚至在官方論壇上表達不滿,而他們也有自己的理由在。

一名玩家發帖稱,2026年這個發售日就像是給ta「肚子上來了一拳」

1

由於被放了太多次鴿子,星際公民玩家眼中的「兩年後」已經成了一個梗。

在官方論壇一個貼文下面,玩家們開起了「兩年後」的笑話

在計畫最早的2012年KS眾籌頁面上,【星際公民】和【42中隊】的預計交付時間是2014年11月,但由於【星際公民】的開發目標在那幾年大幅擴充套件,也導致這個最初的交付日期失去了意義。

之後,CIG給出了新的發售目標:2016年,並給出了一個振奮人心的宣傳語「響應號召」(Answer the Call)。他們還請到了業內大牌演員,錄制了一段由英國演員蓋瑞·奧德曼飾演的畢肖普上將發表激情演說的視訊,演說結束後,雕刻著「2016」字樣的42中隊LOGO出現在了畫面上。

和現在所發生的景象幾乎如出一轍。

但隨著2016年真的到來,遊戲再一次被延期,很多「響應征召」的玩家,迎來的則是漫長的等待。

而在之後的歲月中,CIG時不時會把【42中隊】拿出來進行宣傳,每次的宣傳視訊都如同「響應號召」一樣制作精美、鼓舞人心,而每當這個時候,玩家們的情緒就又開始躁動起來。

由於很多時候,CIG並沒有給出明確的發售時間,而兩年這個時間點符合很多人對於遊戲宣傳和發售時間的基本認知,幻想兩年後玩到【42中隊】是每個【星際公民】的玩家的「必修課」,而每次的「兩年之約已至」時迎來的都只是失望。久而久之,「兩年後」就變成了自嘲梗,指【42中隊】的正式發售似乎就在地平線上隨時可見,卻又始終無法達到。

海外社交媒體上【星際公民】玩家以「響應號召」官方頁面為基礎制作的自嘲梗圖

甚至CIG自己也在無意間強化這個概念,如CIG的COO卡爾·瓊斯在2022年接受采訪時就曾提過「(42中隊)還需要至少一到兩年」。

而就在一年前的2023年「公民控」上,公司CEO凱瑞斯·羅伯茨宣布,玩家們心心念念的【42中隊】已經「功能性完成」(Feature Complete),只剩下「打磨」工作了。再一次,【星際公民】玩家們看到了希望,紛紛開始討論遊戲的發售日,而不出意外,大多數人猜測的又是兩年後的2025年。

因此對於一些玩家來說,在2024年看到官方宣布發售日為2026年時,非但沒有驚喜,反而還產生了一種熟悉的疲憊感:怎麽又是兩年,不是去年就只剩打磨了麽?

在官方論壇上,有的玩家抱怨為何遊戲打磨階段需要超過三年

2

「再多等兩年」聽上去並沒有多久,但並不是所有玩家都有這種奢侈。

不知不覺間,距離【星際公民】最初的發售目標已經過去了10年,對於那些早期的眾籌者而言,這10年的等待也改變了很多。在最初眾籌時還單身,如今已經成家立業開始帶娃的不在少數,很多玩家已經沒有年輕氣盛時的精力和反應,而一些大齡玩家則幹脆擔心自己和遊戲哪個更能熬。

對於一些身患重癥的玩家來說,【42中隊】不斷地推遲,甚至可能讓自己這輩子都沒有機會見到它。

在官方論壇上,一名癌癥四期的玩家表示【42中隊】的延期對ta和類似境地的玩家並不樂觀,這不僅僅是一次推遲,直接關系自己是否還能玩上【42中隊】

【星際公民】玩家對於其他玩家的離去並不陌生,在各類社交媒體和視訊網站上,都能看到一些公會成員釋出圖文視訊紀念他們逝去的朋友。

一名【星際公民】玩家的視訊展示了他們是如何在遊戲中紀念自己逝去的朋友

位於【星際公民】主城之一的弧光星上的「瑞克紀念機場」,也是官方為了紀念一位在2018年去世的玩家「Seanriker」而設立的。

3

很多人擔心,兩年後會再被放一次鴿子。

一般來說,作為遊戲宣傳的一部份,遊戲的發售日宣傳往往跟隨著預購開啟,這樣看完預告心潮澎湃的玩家們可能趁著勁頭下單購買。

但實際上,新玩家們並沒有辦法從CIG的官方商店買到【42中隊】,更確切地說,【42中隊】已經下架一年多了。

在2023年夏,CIG官網上的【42中隊】遊戲資格包毫無征兆地從商城中消失,而在之後幾天,「捆綁銷售包」之類的漏網之魚也紛紛被下架。

曾經指向【42中隊】購買連結的地址如今只會返回404

以至於不少玩家猜測是否和歐洲地的法律有關,比如德國法院就曾在2018年禁止零售商預售沒有確定發售日的遊戲。雖然總部身處英國的CIG未必會受到這些案例的直接影響,但不能排除他們會規避潛在的法律風險。

直到大概一周後,CIG才主動聲明平息玩家的猜測和不安,他們說【42中隊】的下架僅僅是臨時性的價格調整,等團隊確定新的價格後就會重新上架。

不過到了2024年底,【42中隊】依舊沒有重新上架銷售的跡象。

至於是CIG一貫的拖拉性子讓他們沒有第一時間更新網上商城,還是說他們自己也對2026這個發售視窗沒有信心,那就不得而知了。

Demo中的一些細節,也讓人感覺CIG的確還有很多需要打磨的內容。

【42中隊】的實機演示的確相當精彩,不過仔細觀察的話,會發現有近一半的時長都是不可操作的過場動畫。在可操作的環節中,也只有大概中間的十多分鐘的固定炮台射擊和最後短暫的第一人稱射擊玩法算得上是戰鬥。並且沒有【星際公民】和太空類玩家最關心的駕駛飛船進行戰鬥的場景。

劇情高潮部份,遊戲標題中的「42中隊」給敵艦來了一次漂亮的突襲,但很可惜這裏並非實操遊玩環節

即使如此,在現場演示中的Demo還是崩潰了兩次,最終階段的大門也出現了Bug無法互動,導致展示提前結束。眼尖的玩家還發現了NPC瞬移、飛船莫名旋轉之類的「無傷大雅」的小Bug。

盡管【星際公民】的玩家經歷過多人沙盒模式的「磨礪」,早已對各種稀奇古怪的穩定性問題和互動Bug習以為常。但【42中隊】作為以線性流程為主的單人遊戲,沒有伺服器效能的制約,玩家的行動也更可控,在最佳化上應該是比【星際公民】的多人模式更好的,更何況是遊玩內容相對有限的序章環節。

一次崩潰出現在炮塔射擊環節,而另一次則出現在觀看過場動畫時

考慮到在序章之後逐漸會開展駕駛飛船進行探索、戰鬥的內容,玩法的自由度和復雜度肯定要比炮塔射擊要高不少,潛在bug也只多不少。考慮到CIG一向不是以「勤勉」而聞名,很多【星際公民】中的常見bug,在玩家匯報後持續數年都持續存在,【42中隊】是否打磨兩年是否就能真的端上來,誰也說不好。

結語

對於【星際公民】的玩家來說,每年的公民控展會,就是例行的「畫餅充饑」。由於遲遲見不到實物,玩家們對於【42中隊】這個單機模式的看法,往往在「很棒的單人遊戲」和「壓根沒做的幌子」之間反復橫跳。

不過比起以往而言,今年的【42中隊】「大餅」的確有些不同,玩家們第一次看到了完整可執行的遊戲序章,也包括了實操的戰鬥場景,就連遊戲的崩潰和bug也變相提高了可信度,這的確是這麽多年來【星際公民】玩家們距離夢想成真最為接近的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