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生兒期(neonatal period)指自胎兒娩出臍帶結紮時開始至28天之前,按年齡劃分,此期實際包含在嬰兒期內。由於此期在生長發育和疾病方面具有非常明顯的特殊性,且發病率高,死亡率也高,因此單獨列為嬰兒期中的一個特殊時期。在此期間,小兒脫離母體轉而獨立生存,所處的內外環境發生根本的變化,但其適應能力尚不完善。此外,分娩過程中的損傷、感染延續存在,先天性畸形也常在此期表現。
2、嬰兒期自出生到1周歲之前為嬰兒期(infant period)。此期是生長發育極其旺盛的階段,因此對營養的需求量相對較高。此時,各系統器官的生長發育雖然也在持續進行,但是不夠成熟完善,尤其是消化系統常常難以適應對大量食物的消化吸收,容易發生消化道功能紊亂。同時,嬰兒體內來自母體的抗體逐漸減少,自身的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抗感染能力較弱,易發生各種感染和傳染性疾病。
3、幼兒期自1歲至滿3周歲之前為幼兒期(toddler period)。體格生長發育速度較前稍減慢,而智慧發育迅速,同時活動範圍漸廣,接觸社會事物漸多。此階段消化系統功能仍不完善,營養的需求量仍然相對較高,而斷乳和轉乳期食物添加須在此時進行,因此適宜的餵養仍然是保持正常生長發育的重要環節。此期小兒對危險的辨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都有限,因此意外傷害發生率非常高,應格外註意防護。
4、學齡前期自3周歲至6~7歲入小學前為學齡前期(preschool period)。此時體格生長發育速度已經減慢,處於穩步增長狀態;而智慧發育更加迅速,與同齡兒童和社會事物有了廣泛的接觸,知識面能夠得以擴大,自理能力和初步社交能力能夠得到鍛煉。
5、學齡期自入小學始(6~7歲)至青春期前為學齡期(school-age period)。此期兒童的體格生長速度相對緩慢,除生殖系統外,各系統器官外形均已接近成人。智慧發育更加成熟,可以接受系統的科學文化教育。
6、青春期(adolescence period)年齡範圍一般從10~20歲,是從兒童到成人的過渡時期。這是一個由一系列內分泌變化導致性成熟並形成生殖能力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生理、心理和情感發展的過程。女孩的青春期開始年齡和結束年齡都比男孩早2年左右。青春期的進入和結束年齡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約可相差2~4歲。此期兒童的體格生長發育再次加速,出現第二次高峰,同時生殖系統的發育也加速並漸趨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