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頭怒批雇主?
這是不是有點奇怪?
我猜是因為35歲這條限制線,讓這位獵頭在香港長期找不到合適的候選人,完成不了業績,有點惱羞成怒了。
眾所周知,香港早就是老齡化社會了。
不僅僅公交車和出租車司機大把60+的人,寫字樓也有大量50+歲的西裝佬在格子間裏敲電腦,一把年紀依然在「做嘢穩食」。
從這個角度,35歲以下在香港應該算職場年輕人了,這樣的年輕人當然有,但優秀的肯定是少數,至少他們對大陸知名手機公司沒那麽感冒。
為什麽?
大家看看香港大學生情況,就能管中窺豹了。
1、香港的大學生供求挺平衡。
香港教資會最近公布了年度資助全日制學士學位就業統計,數據到2023年12月31日,年度內20,773名全日制學士學位畢業生中,調查顯示,畢業生失業率2%,連續三年錄得下跌。
雖然這只是調查資助生,但也側面反映出香港大學生就業的前景算很穩定了:他們真的不差工作。
肯定不至於像大陸每年1000多萬大學生競爭,供過於求,畢業即失業。
2、香港優秀的大學生愛從醫和考公。
首先,優秀大學生,大部份出自名牌大學,也就是港八大,從平均年薪來看,港大和港中大是位居前二的佼佼者。
其次,這些優秀大學生肯定會更青睞錢途更好的職業,這從不同學科年薪也能看出來。像醫學、牙醫這類,畢業後收入基本斷崖式領先其他校友,是妥妥的「有米」中產。
除了從醫,他們還青睞政府和公共機構,也就是當公務員。
香港是出了名的高薪養廉的城市,如果我沒記錯,香港特別行政長官就是500萬+年薪。
看看港大和科大畢業生就知道了,月薪4萬+。
既然優秀大學畢業生是這樣,那有經驗加持的優秀在職年輕打工人就更是這樣了。
不知道這家大陸知名手機公司,到底用什麽待遇水平來招聘這些35歲以下優秀人才呢?
從獵頭痛斥來看,大機率吸重力不夠。
所以若真想招人,還是現實點:
要麽放寬年齡要求,要麽多拿點錢出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