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俠中武功最強的主角是張無忌還是石破天?

黑暗之中,石破天瞧不清來人相貌,只道是長樂幫尋仇,急叫:「莫傷了叮叮當當!」揮掌拍出。那人輕噫一聲,出掌相抵,雙掌一碰,不發半點聲息。
石破天只覺一股泊然綿密的掌力直推過來,內力之強,前所未遇。他自修成俠客島太玄經,諸脈貫通,一旦交手,無須分辨對方招法套路,自然而然便生出反制之術,真氣鼓蕩,將其內勁逼回。那人贊聲:「好俊的功夫!」掌勢未收,又是一股渾厚之極的力道疾推而至。
來人正是張無忌。他沿路尋找小昭,錯踏時空,誤闖長樂幫,甬道中聽得對方腳步輕盈,出掌奇捷,還道是波斯教高手率先來襲,不敢小覷,一出手便使上了九陽神功。
兩人手掌這麽一搭上,各催內力相抗。張無忌心道:「聽他聲音年紀不大,波斯明教居然有這般人物!他方才叫甚麽叮叮當當,多半是招呼幫手,暗中不知還伏有多少強敵,萬不可大意了。」潛運神功,加力送出。
石破天察知對方內力充盈厚實,源源不絕,也頗吃驚:「長樂幫以貝先生武功為冠,但與這人相較,差距太遠,縱是龍木兩位島主復生,也未必有此修為。當今之世,何來這般高手?」擔心丁珰安危,連問:「叮叮當當,你沒事罷?傷的重不重?」丁珰迷迷糊糊應了一聲,又昏睡過去。
石破天大是焦急,他左掌與張無忌相抗,右手便朝對方胸口檀中穴抓來,只想數招之間把敵人打倒,速戰速決。張無忌揮掌拂開,順勢扣他脈門。不意石破天手腕一翻,已然避過,招法不變,仍是朝他胸口抓到。張無忌身子略側,並拳擊他肩胛,以攻為守,後發先至。拳到中途,石破天五指彎回,輕觸其肘,托開來拳,轉為丁家十八路擒拿手,借勢反擒。黑暗之中,二人聽風辨位,雖目不能視,但變招靈動,仍是迅敏之極。
張無忌以九陽神功融合乾坤大挪移心法,武功幾已隨心所欲,無往不利,但眼前這少年顯然更勝一籌:內力禦敵、開口呼喝、出招搏擊,幾乎同時施為,一心三用,渾不擔心真氣外泄為敵所乘,武功之高,端的令人畏怖。
十余招拆將下來,張無忌屢遇兇險,深知稍一不慎,性命堪虞,當即收心攝念,沈著應對。他此刻施展的乃是武當太極拳法,尤擅近鬥,這些年來他長居淩霄宮,得太師父詳加點撥,運用之法,深獲竅要,雖是單手過招,然威力之盛,殊不下於雙手齊使。
石破天耳聆丁珰呼吸勻和,暫無大礙,心中登時寧定,這時鬥到酣處,內息龍虎交會,陰陽調和,出招之際罡氣漸聚,隱隱發出風雷之聲。他離開俠客島後便隨阿秀隱居大雪山,以他武功之高,日常自也無人與他餵招切磋,不期今番一入江南便逢勁敵,酣鬥之下,將「俠客行」二十四句劍訣化為擒拿之法,運使羅漢伏魔功,出招越來越是淩厲。
暗道中勁風呼呼,二人各展其能,激鬥不休。拆到四十招上,張無忌單憑太極拳對敵已感艱澀,當即拳勢倏變,改使新創的六合綿掌相抗。此掌法講究的是道家「靜慮」要旨,張無忌牢守三豐真人「掌隨意動,存乎一心」之訣,掌心貼附敵手,不離方寸,借勢揮送。
又鬥片刻,張無忌漸感不支,只覺對方妙著紛呈,直似滔滔江水,永無窮盡,不但無法反擊,便要謹守門戶也是難能。其時他早已料到這少年絕非波斯教徒,只是形格勢禁,不得不竭力一搏,久戰不下,眼看行將落敗,當即一聲斷喝:「且住!」太極勁一發即收,擺脫膠著,倒躍尋丈。
石破天酣戰入迷,收勢不及,暈乎乎還待欺近,聽他當頭棒喝,神智立清:「他讓我別打啦。」停下步子,說道:「在下狗雜……那個石破天,得罪勿怪。未請教兄台高姓大名?」張無忌拱手道:「不敢,在下武當派弟子張無忌。石少俠武功通神,張某欽佩之至。」他辭去明教教主之後,便以武當弟子自居。
石破天啊的一聲,抱拳還禮,說道:「原是明教張教主,失敬失敬。我在摩天嶺曾聽謝先生說起過你,張教主俠義武勇,力抗元軍,為先朝一等一的英雄豪傑,不意在此得見尊範。」這些年來,阿秀教他讀書識字,授些日常禮儀,石破天倒也把這些外交辭令練得頗為純熟。
張無忌心道:「黑暗之中,哪裏見得到什麽尊範?這位小兄弟也是質樸之人。」他不識謝煙客,料想石破天口中的謝先生便是義父謝遜,微微一笑,道:「不敢當。此處多有不便,你我出去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