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美文

「郭副院長,我們等您回來」

2022-08-02美文

瑪多,位於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平均海拔4500公尺以上,高寒缺氧,是國內人類生存條件最惡劣的地區之一。近日,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記者前往瑪多采訪,推出「瑪多法院幹警高原奉獻記」系列報道,展現當地法院幹警踐行初心使命,戰勝缺氧、偏僻等困難,透過巡回審判、優先調解、普法等形式,為當地人民群眾提供優質司法服務的故事。

「郭副院長,我們等您回來」

——瑪多法院幹警高原奉獻記之三

「小索快把我扶下來……」郭海洋喊。

聽到呼喊,索積成和幾個同事一起把郭海洋從火車的上鋪扶下來。郭海洋說自己頭疼,要下車買個藥。剛下火車,郭海洋就昏迷了。

2019年12月21日,青海省瑪多縣人民法院部份幹警前往廈門進行培訓,火車到達甘肅天水站的時候,副院長郭海洋突發腦梗,被送往醫院搶救。

去參加培訓,卻到現在還沒回來

晚上7點,郭海洋被送到醫院,醫生問是否要打溶栓針。

「醫生說打溶栓針的成功機率只有0.8%。我說這就相當於沒希望了是吧?醫生說不打就更沒希望。」索積成低著頭回憶,「我當時給郭副院長的妻子打了電話,問她怎麽辦,她一直在電話裏哭。然後,我就給我們當時的院長卓瑪才旦打了電話,他說,‘從現在開始,我替他們家人做決定,所有的後果由我來承擔,你就跟醫生說把針打上。不要亂不要慌。’」

打針的過程中,原本昏迷的郭海洋突然從病床上坐起來,一下把胳膊上的針拔掉了,隨後他瞳孔放大,開始嘔吐。隨即,郭海洋被送進重癥監護室。

進入重癥監護室後,郭海洋的病情依然危險,索積成提出轉院。醫生說,以病人現在的狀況看,留在這,家人還能見他最後一面,要是轉院中途去世,責任誰來承擔?

索積成嘆了一口氣,說:「他這麽一問,我都不知道說什麽了。我又給院長卓瑪才旦打電話問怎麽辦,他說根據實際情況,你覺得應該怎麽辦?我說最好轉院,有一絲的希望,我們已經問過了,那家醫院規模大。院長說,那就轉院。」

到另一家醫院大概需要半個小時,索積成趕緊找了救護車。把郭海洋從重癥監護室推出來的時候,郭海洋身上的衣服已經都被脫掉和剪掉了,醫院的被子又不好拿走,索積成急忙拿出自己的身份證和1000塊錢給了醫院,說明天還被子。隨後,大家趕忙把郭海洋擡上救護車。

索積成回憶,轉院的過程中,郭海洋的瞳孔已經開始放大,身體開始變得冰冷。到了醫院,因為兩個醫院的資訊是聯動的,醫生看到郭海洋的檢查和治療資訊後,就說再打一針。

「醫生讓我在後面把他看好,不能讓他動。我就一直手壓著郭副院長,針打到快一半的時候,他的眼睛睜開了。看到他睜眼,我就松了一口氣。轉到搶救室,醫生又給他打了幾針,又做了一些常規的治療後,他就能結結巴巴地說話了。」索積成的語氣中透漏出一點輕松。

淩晨3點多,郭海洋出了搶救室。郭海洋的妻子、卓瑪才旦以及以前在瑪多法院工作過的一些人都來了。當時,郭海洋左半身不能動,索積成對他們說:「你們不要哭,郭副院長頭腦還是很清醒的。」

目前,郭海洋一直在西寧做康復治療。

瑪多屬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全縣平均海拔4500公尺以上,全年無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之別,氧氣含量只及東部平原地區的60%,自然條件十分惡劣。

即便能夠適應高原的生活,但長期缺氧帶給人身體的傷害一直存在。在高原,許多人都患有高原病,不少人出生即患有心臟病,郭海洋也是其中之一。

據了解,2012年至2021年,果洛州在職幹部去世146名,平均每年去世超14名,每25天就有一名幹部在工作崗位上去世。

「在郭副院長的身上,我看到了法律的溫度」

郭海洋出生於1982年,在瑪多縣花石峽鎮長大,父母來自河南,經營一家小賣部。因為經常幫父母賣東西,所以在花石峽,很多人都認識他。因為郭海洋的父親是木匠,所以人們都叫他「郭木匠的兒子、郭法官。」

「我和他一起出門,路上經常有老鄉跟他打招呼。」索積成回憶。每次院裏有普法宣傳、執行案件或者巡回審判時,郭海洋都積極帶頭參加,遠在牧區深處的人們大多也都認識他。

由於海拔高氣候寒冷,瑪多四季都可能下雪。下大雪,公路被淹沒在山裏,無法辨認哪裏是路,哪裏是山。汽車走在山裏,兩邊的積雪比車頂都高。郭海洋站在車走出來的雪溝裏,沒人能看見他。

郭海洋(右一)在下鄉普法。

李明是瑪多法院執行局的法官助理,她選擇入黨,是因為郭海洋。

一個執行案件的案款是15000元,被執行人買了申請執行人的牛後又賣掉,沒有付給申請執行人這筆錢。申請執行人家裏條件很差,住的是土坯房。一直找不到被執行人,法院決定采取司法救助。

「那時,司法救助是幾千塊錢,然後,郭副院長就拿出了自己一個月的薪資給了當事人,湊夠了案款。我當時就問他,那你這個月怎麽辦?家裏孩子老人都要有花銷啊。他就說這個可以想辦法,父母還有存款。」李明坐在辦公桌前回憶說。

「當事人實在是太困難了,如果沒有錢給他的話,他就會覺得法院沒給他辦實質性的事情。我作為一名黨員,做的都是力所能及的事。」李明的眼睛裏閃著光:「以前我並不太理解黨員的含義,剛進入法院工作的時候我也不是黨員。當時郭副院長這句話就讓我對黨員有了新的認識,那時是真的體會到了黨員在為人民服務。」

這件事之後,李明送出了入黨申請書,現在她已經是一名黨員。「在郭副院長的身上,我看到了法律的溫度。」

郭海洋(右一)在下鄉過程中與牧民交談。

2017年9月,索積成和郭海洋一起調解一件婚姻糾紛案,女方要求由法院分配兩人名下的180頭牦牛。「我們早上10點從單位出發,從柏油路到公路,公路到沙子路,沙子路走完又是凹凸不平的草地。」到達當事人家的時候,太陽快下山了,剛好趕上他們放牧回來。

「有些母牛剛下了小牛,為了公平,我們就說這頭母牛帶著小牛分給女方,那麽男方分到的下一頭牛就應該大一點。」索積成說,「當事人就說可以,只要是法院來分,就可以。」

分完牛是晚上10點,當事人還要求法院到兩人瑪查裏鎮的家去分毛毯、鍋碗瓢盆等物品。郭海洋等人連夜趕過去,郭海洋讓男方女方各站一邊,然後就開始一件一件分,分完已是淩晨兩點多。

索積成還記得,郭海洋給他講過剛到法院上班的時候,條件更為艱苦。當時需要單位出人到花石峽村裏教藏族群眾漢語漢字,郭海洋說自己是花石峽人,於是就去了。到了發現,幾個人住一間小平房,窗戶上的玻璃只剩三塊,其他的都碎了,幾張硬紙板鋪在地上就是床;被子裏是一個個羊毛疙瘩,一動被子,羊毛疙瘩就從這邊滾到那邊。郭海洋這樣堅持了一個月。

「從沒見他跟誰紅過臉」

「咱們這裡海拔高,你千萬別感冒,如果身體有什麽不舒服,就告訴我們,我們去給你買藥。」索積成剛來這裏上班的時候,郭海洋對他說了很多生活上需要註意的地方。前幾年,瑪多流浪狗比較多,「白天人多的時候,狗就趴在路邊,也不咬人,但是晚上那些狗就聚集在一起,會追人。郭副院長當時也提醒我要小心流浪狗。」索積成清楚地記得。

肝包蟲病是牧區常見的一種疾病,蟲卵透過狗排出的糞便粘附在狗和羊的毛上,人吃過被蟲卵汙染的食物後,就會感染。後來,索積成需要經常下鄉工作,郭海洋提醒他要小心這種病。「剛開始和他一起下鄉的時候,我還不會開車,都是郭副院長開。」

「單位裏有勞動的時候,他從來不缺席。打掃衛生、清理垃圾這些活,他都和我們一起幹。」索積成說自己很敬佩郭海洋。

郭海洋(左一)外出工作。

立案庭庭長才偵措剛到瑪多法院的時候,郭海洋是辦公室主任。「我來這的第一天,是他接我的,當時給我安排了一間平房先住著,是他家隔壁。當時是我父母送我來的,他就跟我父母說:‘叔叔阿姨你們就放心,我們會照顧好她的。’」

郭海洋說到做到了。「他可勤快了,周末的時候我睡懶覺,睡到九十點的時候,他做飯的香味就從窗戶裏飄進來,我就給他發資訊,我說可別做好吃的了,我都睡不著了,他就請我去他家吃飯。」才偵措越講越難過,「有時候周末我睡得沈,媽媽給我發資訊我沒回,媽媽就會著急,就聯系郭副院長,然後他就來敲我的門,讓我給我媽媽回資訊。我父母來看我的時候,郭副院長就邀請我們一起包餃子。」

才偵措忍不住淚流滿面:「在我心裏,他就像一個大哥哥。我和他一起工作這麽久,從沒見他跟誰紅過臉。」

才偵措的父母聽說郭海洋生病後也非常難過,郭海洋在西寧住院期間,才偵措的父母還做了飯帶去醫院看望郭海洋。

郭海洋生病後,因為母親年齡比較大,無法照顧他,做老師的妻子請了假,照顧他和孩子。「他們夫妻倆都瘦了。」才偵措說。

「郭副院長,你幹啥呢?」前幾天,索積成和郭海洋進行了視訊聊天,「他說他在練字,這是康復訓練的一種。以前他是練習用筷子夾豆子,現在夾豆子對他來說很輕松了。」

「他雖然在西寧,但心裏一直記掛著瑪多。我們有時候會發微信,他就會說看到工作群裏有新人進來了,會問院裏最近工作怎麽樣,還說好想回來跟我們一起奮鬥。我們就跟他說:‘郭副院長,您好好養病,我們等您回來。’ 」才偵措說。

來源: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

作者:吳凡 | 編輯: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