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雪蓮 實習生 張丹
1994年出生在山東高密的荊兆剛目前是青島理工大學的一名博士生,但同時,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青島科潤時光先進潤滑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法人。今年是他在青島理工大學的第九年,也是他創辦公司的第三年。他先後為學校畢業生提供了十幾個就業崗位,為學校在校生提供實習幫助。

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找到創業靈感
在青島理工大學就讀本科期間,荊兆剛的學習成績一直穩定在專業前三,連續兩年獲得國家勵誌獎學金,並先後獲得了青島理工大學「優秀學習標兵」、「優秀學生幹部」、山東省「優秀畢業生」等榮譽稱號。雖然這些成就沒能讓他成功保研到「夢校」,但是讓他養成了保持優秀的習慣。
2017年,荊兆剛選擇了摩擦學這個相對沒有那麽熱門的研究方向,在青島理工大學開始了他的研究生生活。讀研期間,他參加了數場國際學術會議和全國學術會議,接觸到了摩擦學研究方向的最前沿。也正是透過這些學術會議,荊兆剛了解到國內油膜測量裝置發展緩慢。透過進一步的市場調研,他發現摩擦學的研究過程中確實存在這種實驗裝置的短缺,而他所在的青島理工大學摩擦學與表面工程實驗室有此方面的研究基礎和專利技術。經過與實驗室多個老師的溝通探討,荊兆剛意識到研發出一種新的油膜測量裝置這個想法是可以實作的。

「我是相當於站在這些很厲害的老師的肩膀上才能做成這件事」,在談到創業契機的時候,荊兆剛如是說。抱著這個想法,荊兆剛與實驗室的其他學生和老師一起,合力進行產品的研發。「過程真的很熬人,早來晚走是我們的常態」,為了證明裝置的可靠性,荊兆剛和團隊成員做了很多實驗,搜集到了大量數據。透過與國外裝置的數據比對,荊兆剛發現他們的裝置已經可以達到相同的甚至更好的效果。至此,能夠實作奈米級油膜測量的光彈流潤滑油膜測量儀正式問世。
選擇碩博連讀,選擇創立公司
裝置研制出來之後要不要商品化?當時研二在讀的荊兆剛選擇了碩博連讀,這意味著他有更多的時間來做科研,也能穩定下來有更多的精力來經營公司。正是這個選擇給他打了一劑「強心針」,讓他選擇成立公司。2019年5月27日,荊兆剛正式創立了青島科潤時光先進潤滑科技有限公司,入駐了學校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
公司成立之初,荊兆剛忙得不可開交。為了對實驗裝置生產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他不斷地與供應商和代加工廠聯系溝通,了解每個零件的生產以及配件的價格,一段時間下來,他已經能對生產的每個環節如數家珍。為了推廣產品,他經常在各大高校和科研機構之間奔波。在公司成立後一個月,荊兆剛終於簽下了第一筆訂單。
但是荊兆剛的忙碌並沒有因為第一筆訂單的簽署而終止。為了提高產品的知名度,荊兆剛帶領團隊參加了各種創新創業比賽。同時,作為一名博士生,他也有科研任務在身。「時間上的沖突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但是咬咬牙也總會挺過去的。」功夫不負有心人,荊兆剛帶領團隊在2021年相繼獲得了第七屆山東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初創組銀獎和青島西海岸新區2021年「青藍匯」創新創業大賽三等獎。

領獎照片(左二為荊兆剛)
不斷創新,考慮尋找合夥人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深諳此理的荊兆剛並沒有止步於初創產品,而是對其不斷地進行完善和更新。「如果你的產品一直保持在最開始那個狀態的話,它的功能以及可操作性就不可能滿足市場的需求。」一方面,他不斷收集客戶的反饋。另一方面,作為一名博士生,他所在的實驗室也引進了該裝置,這也使得他能夠更加方便地獲得產品的真實使用反饋。為了進一步對裝置進行完善,荊兆剛把這些反饋中提到的問題逐一羅列出來。他發現,與其將裝置進行整體升級,不如將其模組化,這樣不僅能降低成本,也使得以後的更新叠代能夠更加便利,從而大大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全國摩擦學大會展覽偵錯裝置(右一為荊兆剛)
除此之外,裝置先前存在的自動化水平較低的問題也得到解決。在將產品進行縱向升級的同時,荊兆剛帶領團隊研究設計出了其他摩擦學領域的一些裝置,橫向擴大了產品的覆蓋範圍。價格優勢與品質保證使得公司的訂單量穩步上升,不僅先後與河南大學、中國計量研究院、中科院蘭化所等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達成合作,也與一些企業簽署了訂單。
「創新則興,守舊則亡」。雖然公司現在發展勢頭正好,但荊兆剛對未來仍有著更高的追求。「第一是推進產品更加多樣化,在摩擦學領域的覆蓋面更廣一些。第二呢,因為現在是大數據時代,我們想透過對現有的數據進行系統分析來輔助產品的開發。」在談到自己未來的打算時,荊兆剛表示自己目前的第一任務是完成學業,在博士畢業後會專心著手公司的營運。「因為個人的想法還是比較局限,我自己的眼界可能也沒有那麽開闊,下一步我想找幾個誌同道合的人,大家一起合作將公司營運得更好。」
熱血青年,致力於回饋社會
荊兆剛的朋友圈裏有一條名為「從緊張到自豪,我是一名固定獻血者」的推播,這是一篇以自述的方式講述固定獻血者的心路歷程的漫畫,也是荊兆剛身為一個固定獻血者的真實寫照。
從2013年第一次獻血至今,荊兆剛已經連續無償獻血9年,他依舊清楚地記得自己第一次獻血的日子:2013年11月22日。這一天,黃島發生輸油管爆炸事件,站在獻血隊伍裏的他第一次感受到了災難離自己如此之近。對於事故的發生,相較於慶幸,荊兆剛更多的是感到心痛。「災難面前生命是脆弱的,但我想我一定要做點什麽」。於是,荊兆剛將獻血這件事堅持了9年。
九年來他無償獻血12次,每年都會去獻全血,風雨無阻。「很有幸今年能評上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銅獎’,但是離金獎還有好大距離,我會一直堅持下去。」
作為企業創始人,他先後為學校畢業生提供十幾個就業崗位,也為學校在校生提供實習幫助。他還參與了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起的「月捐計劃」。身為捐款人,荊兆剛希望自己的錢能夠真真切切地幫助到那些身處困境的兒童。「我想的是有多大力就出多大力,這是好事,應該多做一些的。」

創業建議:創業前要先調研,然後堅持再堅持
作為「過來人」,對於有創業意願的大學生,荊兆剛給出了四點建議:「首先前期一定去調研好市場,開闊自己視野之後再去決定做還是不做。其次,如果說真的是做了,那就堅持下去,過程不可能一帆風順,一兩個月問題都得不到解決也是常有的事,最起碼要抱著解決問題的決心。第三點是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這並不是說要刻意拉攏,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真誠地與人相處。最後一點也是我一直堅持的一點就是‘吃虧是福’,不管是創業還是為人,不要太去計較個人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