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風拂水,在古色古香的建築中穿越時光;沈浸體驗,與傳承大師面對面感受非遺魅力;夜幕降臨,於霓虹燈影間玩轉文藝潮流……
近年來,在文化為城市賦能的時代趨勢下,首都文化供給穩步提質增效。多維度文化要素百花齊放、各種類場景內容推陳出新,不同年齡、愛好的人們,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一款,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正不斷增強。
撫今追昔話農桑
京味活動頻出圈

「將近九百年前,有位畫家兼詩人,畫了一大長串畫。不僅得到當朝皇帝的大力推崇,皇後還為其題詞,被外國人稱作世界最早的科普巨作。」
「大家看,畫面中人物都彎著腰,牛的尾巴都夾起來,體現他們用力幹活兒的細節,非常真實生動。」
「我們說國家社稷,社為土神,稷為谷神,兩者是農業社會最重要的根基,是中華民族的立國之本。」
……
台上,一位身穿布衫、頭發花白的老者邊展示投影片邊娓娓講述。在他面前,二十余位聽眾聚精會神,有的做著筆記,有的則將感興趣的內容直接拍攝下來。
上周日,在角樓圖書館一層,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太廟)原研究室主任賈福林,作為主講嘉賓,帶領人們詳細梳理了耕織文化的背景起源、價值意義,欣賞與品評了歷代各版本耕織圖。撫今追昔間,人們對中國傳統農桑文化、「男耕女織」的美麗小農經濟圖景有了進一步了解。
「真長知識,看到古人那麽早就能使用復雜的農具,很佩服祖先的智慧!」有聽眾感慨。記者註意到,席間還有四五位隨家長前來的小朋友,遇到熟悉內容競相「搶答」,十分投入。炎炎夏日裏,角樓圖書館沈靜陰涼,伴隨一縷木香,令人心生安穩。

▲賈福林為市民講解耕織文化
時光轉回2017年10月,左安門角樓以圖書館的身份重張,對廣大市民免費開放。它佇立在護城河畔,小巧玲瓏、含蓄低調。推開古色古香的大門,十足京味兒則撲面而來。
一層作為活動與展覽展示區,女紅用的線板、收古董的小鼓、鐺鐺車的鈴鐺……北京城的悠長歲月,都在靠墻擺放的一溜兒老物件裏凝固了。二層的閱讀空間內,柿子、石榴、太師椅,又令人憶起四合院的生活趣味。
除向市民提供閱覽服務外,角樓圖書館更以豐富的文化推廣活動見長。就拿最近這個周末來說,除了賈福林的「耕種天下」主題講座,人們還可以在「水墨牡丹」繪畫藝術課上,學習如何既保留牡丹花的艷麗,又畫出清新通透的感覺。在「光影初現北京城」主題講座中,透過豐富的圖片、繪畫、檔案文獻等資料,看到規制宏大的舊日京城……
記者發現,這些活動都很受歡迎,往往名額放出不久就被預約一空,不少展覽、講座還曾因創意十足而頻頻「出圈」。秉承打造「最北京」圖書館的初衷,角樓圖書館以其鮮明特色,為讀者提供了一處溫情的文化心靈空間。
存量空間迎轉身
綜合體大有可為

「叮叮當當刻瓷聲,大千世界在其中。」起源於宋、興盛於清的刻瓷藝術,集書法、繪畫、雕刻於一身,有「瓷器上的刺繡」之譽。
在北京電子城新媒體園區內的「夢想書坊」,北京市工藝美術大師、市級非遺計畫「北京刻瓷」第四代傳承人周曉明,將這門藝術向觀眾進行了全方位的詮釋,令人感受到其可視可觸的肌理效果所傳遞出的意韻之美。
體驗環節中,現場觀眾更能親自動手,「以刀代筆」在纖薄的瓷盤上創繪。雖是幾朵線條簡單的花卉,想要雕琢得流暢清晰,也不免令人捏了把汗。

▲周曉明(中)指導觀眾體驗刻瓷技法
環顧四周,「夢想書坊」的大面積木色與花藝產品錯落搭配,顯得簡潔溫馨。琳瑯滿目的書籍與文創產品,吸引了不少周邊白領與居民前來光顧。
作為朝陽區「城市書屋」之一,「夢想書坊」是由政府主導、社會營運、多方參與的泛社群文化綜合體。主理人張玉彪介紹,電子城這間店面,已是「夢想書坊」在京開辦的第10家空間。除了可供閱讀、辦公、會客,還非週期性組織各種藝術體驗、文化交流活動。
例如7月以來,由夢想書坊、電子城新媒體園區聯合主辦,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和中國傳媒大學社會創新與公共文化研究中心支持的【對話非遺】系列活動,每周都會在書坊舉辦1到2期。「北京刻瓷」是上一期的主題,本周一,「八達嶺長城傳說」又如約而至。
天界神仙、帝王將相、農民商人、狐鬼精怪……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八達嶺長城傳說凝聚了延慶千姿百態的民俗風情,是中國長城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該遺產北京市代表性傳承人池尚明40年來走訪、收集、撰寫長城傳說200余篇,延慶鄉民文化的精髓、特色方言等都得以原汁原味地保留。
在活動現場,除介紹非遺計畫相關情況外,池尚明更為觀眾講述了數個具有代表性的傳說故事。剛及花甲之年的他聲音抑揚頓挫,猶如評書表演,跌宕情節引人入勝。據悉,接下來還將有花絲鑲嵌制作技藝、北京象牙雕刻、天壇神樂署中和韶樂等諸多非遺計畫與傳承大師陸續登場,為人們帶來一系列非遺盛宴。

▲池尚明(右)講解八達嶺長城傳說
在城市更新背景下,以文化為支點啟用存量空間,「夢想書坊」這樣有特色、有品質的公共空間越來越多。閑暇分時,或許推開一扇門,就可偶遇一場新書分享,轉過下個街角,便能邂逅一場藝術展覽。氤氳的文化氣息,正漸漸融入京城百姓的日常休閑生活。
文化消費新玩法
沈浸解謎逛市集

視線西移,傍晚,東四附近靜謐的胡同間,不斷有年輕人結伴而來,仿佛在尋找著什麽。
「當你收到這封邀請函,說明你已經準備前往體驗黃金世界了。它固然美好,現在卻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手持「L先生」發來的邀請函,隆福大廈是他們的目的地。領取裝有神秘任務手冊的黑色信封,伴隨讓人不由想要搖擺的熱力電音,一場「懸疑之旅」徐徐展開。
若說當下最受年輕人歡迎的,莫過於各類解謎遊戲。自上周五起連續兩個五六日,在隆福大廈與緊鄰的隆福寺北裏文創園,別開生面的【黃金世界】懸疑大會正火熱開啟。
個性潮玩、手作配飾、復古皮具、舊書畫報……記者看到,活動現場近百家市集攤位次第排開,木架、白棚、串燈的搭配顯得清新文藝,隨手一拍都很「出片」。
而與以往潮流市集有所不同,這裏更是懸疑大會的實景場地。據介紹,參與者需按照任務手冊與工作人員指引,前往各打卡點收集線索或蓋章,以破解故事最終結局。這些打卡點和線索便隱藏在市集攤位之中——找到某種標誌,便能收集到一枚印章,和指定攤主進行交談,即可獲取線索關鍵詞……邊吃邊逛邊解謎,「沈浸式」的新鮮玩法令人大呼過癮。

▲懸疑大會市集現場
作為劇情「終點站」,活動期間,隱藏在隆福大廈9層的隆福文化中心也驚喜開放。網路平台上,這處露天空間已經被不少網紅達人視作「北京最美天台」。夏日夜風習習,亭台樓閣、紅墻黃瓦、青松燈影交相輝映,古韻氣質拉滿。每逢整點,還會有演員以話劇表演的方式,向觀眾呈現懸疑大會的故事結局,體驗感十足。
「感覺整個劇情挺完整的。」「很好逛,比想象中還要有趣!」社交平台上,已經有不少參與者釋出了體驗筆記,曬出打卡大片、逛吃戰利品等等。引得人們紛紛種草,計劃「安排」「走起」。
工業風與藝術風相結合,古老與潮流相碰撞。在更新亮相後的隆福寺,近年來各類高品質文化主題活動、新穎的青年文化市集接連不斷,早已成為年輕群體的文化消費新地標。如今,隆福寺二期正在建設中,未來將致力於打造具有北京特色的街區式文化商業,與故宮、王府井一同形成「文化金三角」,向公眾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文化供給。
來源: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