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網訊近日,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江西省打造全國新興產業培育發展高地實施方案(2022-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著力打造全國新興產業培育發展高地,加快推動江西省經濟高品質跨越式發展。

【方案】指出,新興產業是引領我省經濟轉型升級,構建未來發展新優勢的主引擎。要求把握「穩住、進好、調優」的原則,立足全國新興產業培育發展高地定位,以體制機制改革為引領,加快新興產業創新發展、集群發展、開放發展,做大做強優勢型產業,培育壯大成長型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形成新興產業發展的良好生態,構築產業發展新優勢、新動能、新體系,為全省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方案】明確主要目標。重點圍繞做大做強航空、電子資訊、裝備制造、中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優勢型產業,培育壯大新型數位、智慧裝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成長型產業,前瞻布局氫能及裝備、生命健康、柔性電子、微納光學、量子科技等未來產業。到2025年底,全省新興產業綜合實力穩步增強,產業結構層次明顯提高,優勢型產業若幹領域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成長型產業加速發展,未來產業初步布局,形成新興產業健康發展、協調推進的基本格局,成為全國新興產業培育發展高地。
【方案】提出八個方面的重點任務。
一、「推進重大計畫。實施新興產業強鏈補鏈延鏈專項行動,梳理產業鏈短板弱項,動態釋出招商目錄,開展填空式、補位式、鏈條式精準招商,落地一批投資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重大計畫。持續推進省重點創新產業化升級工程,實施新興產業倍增專項150項左右,加速新興技術產業化。堅持「計畫為王」,加強重大計畫儲備和分類指導,完善重大計畫排程管理平台,建立新興產業計畫分級排程和協調推進機制,實行全程跟蹤服務。
二、培育優質企業。開展優質企業梯次培育專項行動,力爭在新興產業細分領域培育8家鏈主企業、15家領航企業、100家單項冠軍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構建大中小企業創新協同、產能共享、供應鏈互通的融通發展新格局。高品質培育50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3000家高新技術企業,聚焦新興領域,培育一批以獨角獸企業為代表的高成長性科技型企業,逐步壯大科技型企業梯隊。
三、壯大特色集群。實施重大新興產業基地建設工程,聚焦優勢產業,按照「一產一基地」原則,建設2-3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提升國際影響力。遴選10個左右縣(市、區)推進制造業高品質發展試驗區建設,力爭建立一批國家級制造業高品質發展試驗區。聚焦未來技術產業化,在區塊鏈、類腦智慧、量子資訊等前沿領域探索建設一批未來產業先導區,加快形成新興技術「研發+產業+套用」推進格局。
四、打造創新平台。開展高能階創新平台建設行動,構建多層次產業創新平台體系。引育創新「國家隊」,建設一批高端研發機構。做強做優省級創新平台,推進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產業鏈科技創新聯合體建設,建設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產業技術研究院、工程研究(技術)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台500家以上。培育新型研發機構,鼓勵有實力的科研機構或企業建設「飛地」研究中心、創新孵化中心。培育建設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等一批高能階產業創新公共服務平台,提供技術研發、工業設計、試驗驗證、檢測檢驗、技術轉移、智慧財產權保護等全方位技術支撐。
五、加快技術攻關。實施重大新興產業專項,運用「揭榜掛帥」「賽馬制」等機制,突破一批「卡脖子」產業關鍵共性技術,暢通技術鏈。對接國家戰略,在虛擬現實、稀土等優勢領域加強套用基礎研究,開展前沿、顛覆性技術的研究突破,打造新興產業創新策源地。實施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裝備推廣套用計劃,在細分領域再培育一批新興產業,促進現有產業新興化。深入推進數位經濟「一號發展工程」,加快數位技術創新轉化,實施套用場景「十百千」計劃,培育壯大一批數位產業新賽道。促進軍民融合,探索建立「研發—交易—孵化—落地」新模式,推進軍民技術雙向轉移和轉化套用。
六、夯實產業鏈條。實施重大新興產業工程,增強產業鏈韌性,提升產業鏈競爭力。支持以產業鏈為紐帶,加強上下遊配套和分工協作,深化產業鏈對接,促進供應鏈多元化,維護供應鏈穩定。建立關鍵產業安全風險評估預警體系,建立同準備份、降準備份等替代機制,提高極端情況下重點產業鏈抗風險能力。強化數位賦能,推進新一代資訊科技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實施企業「上雲用數賦智」,促進研發設計、經營管理、生產加工等產業鏈核心環節數位化轉型。深入實施「贛出精品」工程,推進消費品工業「三品」行動,在新興產業領域打造一批名品、名企和區域品牌。
七、推動開放合作。深度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區域重大戰略,高品質承接沿海發達地區新興產業轉移,加快建設一批區域產業合作載體,形成具有較強放射線帶動能力的新興產業發展共同體。深入實施「走出去」戰略,在「一帶一路」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框架下引導科技創新和新興產業鏈的跨國合作,鼓勵優勢企業開展海外並購重組、開拓國外市場,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和創新鏈。
八、最佳化生態體系。實施創新創業生態體系建設工程,一體建設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新型創新創業服務組織等眾創空間,提供從種子期、創業期到快速成長階段的技術平台、投融資、市場拓展、人力資源等綜合化服務,形成全產業鏈培育模式,打造新興產業發展「放射線源」。開展服務型制造專項行動,鼓勵商業模式創新,促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相融相長、耦合共生,提升新興產業價值含量。加大新興技術典型套用示範推廣,用好新型基礎設施、清潔生產和綠色化改造、低空空域改革試點等政策機遇,拓展套用場景,推動先進技術和科技產品在產業升級、政務服務、社會治理等領域廣泛套用,以套用需求拓寬市場空間。
【方案】強調,要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政策保障、強化人才支撐、創優營商環境,確保【方案】落地實施。
(孫淑紅 汝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