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如何評價張藝謀電影【懸崖之上】?

2021-03-28影視

第2期:

第3期

-----------------------------------------------------------------------------------

第1期:

不得不說國師真是勞模啊,【一秒鐘】去年11月上映,5個月後【懸崖之上】就上映了。

【堅如磐石】早就拍完了,預告片都發了,就等定檔了。

【狙擊手】(原名【最冷的槍】)今年2月就殺青了,在進行後期制作了,應該能趕上抗美援朝紀念日。

【堅如磐石】原計劃是去年上映的,今年也該上映了。

所以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下半年我們還能看到兩部國師的電影,【堅如磐石】和【狙擊手】。

接下來國師還要拍電視劇【主角】。

【堅如磐石】由雷佳音、於和偉、李乃文主演,又名【懸崖之上外傳:周乙大戰謝子榮與魯明】。

【一秒鐘】由張譯、劉浩存、範偉主演,又名【懸崖之上內傳:張憲臣與小蘭】。

【狙擊手】由張譯、劉浩存、章宇主演,又名【懸崖之上內傳:張憲臣與小蘭2】。

豆瓣顯示【主角】由劉浩存、陳沖、張譯主演,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那【主角】就是【懸崖之上內傳:張憲臣與小蘭3】。

【周乙大戰謝子榮與魯明】也拍了,【張憲臣與小蘭】也拍了,根據這個規律,我們可以由此推測,國師再下一部作品該輪到秦海璐、朱亞文主演了,講述【懸崖之上內傳:王郁與楚良】。

【懸崖之上】五部曲齊活了。

接下來我們來解析【懸崖之上】中的細節。

論燒腦的話,【懸崖之上】其實並不是有多燒腦,它是資訊量太大了,細節也太多了,一刷的話是很難註意到所有細節的。

我已經看了兩遍了,但還是不能保證所有細節都註意到了,我就說說我所註意到的部份吧。

這一切還要從謝子榮叛變說起,他向高科長泄露了兩個情報。

第一個情報,是有四個特工將會前往哈爾濱執行任務,以及他們的接頭暗號。

第二個情報,是特務科有一個臥底,但不知道是誰,只知道是個男的。

第一個情報肯定是真的,但第二個情報我覺得是有疑點的。

它的疑點在於,謝子榮是真的知道特務科有臥底,還是瞎猜的?

如果謝子榮的確知道特務科有臥底,那是誰告訴他的呢,是他的上級。

臥底是底牌,是最高機密,上級不會隨隨便便就告訴謝子榮。

畢竟又不是只有這一次任務,以後還會有任務,日本是1945年投的降,也就是說周乙至少還要做十年的臥底,周乙是至關重要的。

更別說周乙已經爬到特務科的二把手了,他就更重要了,他的重要性甚至高於張憲臣他們。

所以上級正確的做法是對臥底的事保密,不僅對臥底是誰保密,連有臥底這麽一回事都保密,讓謝子榮完全不知道有臥底的存在,這才是保護周乙的最好方法。

假如上級覺得有必要把臥底的事告訴謝子榮,讓周乙和謝子榮之間有個照應,那上級絕不會僅僅是說特務科有我們的臥底,他一定會把臥底是誰也一起告訴謝子榮,從而避免謝子榮誤傷了自己人。

還記得張憲臣逃跑的時候嗎,他連殺兩人,隨後就遇到了周乙。

他為什麽不殺周乙呢,因為他知道周乙是臥底,而且看樣子他們是早就認識了。

上級之所以把周乙的身份告訴張憲臣,就是因為張憲臣執行任務的時候,周乙可能幫得上忙。

假如上級只告訴張憲臣特務科有我們的臥底,卻不說是誰,那麽在張憲臣逃跑的時候,他很可能會連周乙一起殺了。

因此,只說特務科有我們的臥底,卻不說是誰,這是很危險的。

有網友說,張憲臣以前並不認識周乙,是周乙給他回形針,他才知道周乙是臥底。

這個說法是不對的,張憲臣是早就認識周乙了,也早就知道周乙是臥底了,具體原因可以看第3期文章。

綜上所述,上級要麽會告訴謝子榮臥底就是周乙,要麽就會什麽都不說。

而謝子榮只知道有臥底,卻不知道是誰,很有可能是他瞎猜的。

而且他不僅僅是不知道臥底是誰,他對臥底的所有資訊都一概不知,只知道他是個男的。

這就更可疑了。

首先是特務科有好幾十個人,女的就只有兩個,至少我們所看到的只有兩個,謝子榮當然要猜臥底是男的了。

其次是既然上級不把臥底的身份告訴謝子榮,就是為了保密,那他為什麽要告訴謝子榮臥底是個男的呢?

謝子榮大機率是什麽都不知道,他壓根不知道特務科有臥底,一切都是他瞎猜的,而且還把這件事包裝成第二個情報,從而向高科長邀功。

謝子榮為什麽要這麽做呢?他這麽做有效果嗎?

後來高科長說,破獲烏特拉行動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借這次行動揪出內鬼。

他們的任務本來是只有破獲烏特拉行動的,是謝子榮說有內鬼,高科長向上匯報了,上級才臨時改了任務,不僅要破獲烏特拉行動,還要抓內鬼。

而且破獲烏特拉行動成了次要任務,抓內鬼反而成了首要任務。

謝子榮提供的真實情報(烏特拉行動)只是小功一件,他隨便瞎說的一句話(有內鬼)卻讓他立了大功,這就是他瞎說的成果。

這很荒誕,也很諷刺,同時也很現實。

和現代社會有點像,發真新聞沒人看,於是就有了類似於We Got This Covered這樣的媒體,每天都編假新聞來博眼球,比如小李子加盟【奇異博士2】飾演另一個地球上的蜘蛛人,諸如此類,每猜100次總有1次能蒙對。

與此同時,張憲臣等人開始執行任務了。

他們分成了一組和二組,其目的是如果一組失敗了,那還有另外一組,不至於全軍覆沒。

分開前,王郁對張憲臣說:活著的,去找孩子。

後來王郁、楚良被特務控制了,小蘭問張憲臣:他們怎麽樣了?

張憲臣說:你應該當他們已經死了。

這兩個情節直接解釋了張憲臣為什麽會冒著暴露的風險去找孩子,因為他和王郁約定好活著的去找孩子,如今他當王郁已經死了,所以只能他去找了。

如今王郁生死未蔔,如果他也死了,那孩子就徹底成孤兒了。

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著完成任務,所以他只能在還活著的時候就去找孩子。

張憲臣等人分成兩組後,高科長派老馮去接應一組,周乙和魯明去接應二組。

張憲臣輕而易舉就發現老馮不對勁了,因為他對老馮說:到哈爾濱後,你去找老夏,叫他幫我搞一把槍。

而老馮說:不用找老夏,我就可以。

但事實是根本就沒有老夏這個人。

周乙、魯明接應二組的時候,眼看楚良、王郁走了過來,魯明問周乙:是不是那個姓張的(張憲臣)?

一刷的時候沒覺得這句台詞有什麽特殊之處,二刷才發現魯明是很狡猾的。

畢竟魯明並不知道周乙是臥底,在魯明的視角中,他和周乙都不認識張憲臣。

他明知道周乙不認識張憲臣,他為什麽要問周乙:是不是那個姓張的?

第一個原因,幹這行的沒有人會覺得自己的組織是百分之百安全的,八成是有內鬼的,所以魯明隨時隨地都在給身邊的人設陷阱,隨時隨地都在試探身邊的人。

事實就是周乙是認識張憲臣的,他一眼就能看出來二組沒有張憲臣,兩個都是他不認識的人。

魯明問的問題太普通了,正如我們沒發現有什麽問題,周乙也很可能會掉以輕心。

如果他不經思考就說「不是」,直接就會暴露了他的臥底身份。

如果他說「是」,同樣很可疑,畢竟他怎麽會知道張憲臣長什麽樣?

雖然二組中男的那個不是張憲臣,而是楚良,但是是什麽原因導致周乙覺得楚良是張憲臣?

回答「是」或「不是」都是錯誤的,所以周乙的回答是:我哪兒知道?我又沒看過照片。

你看,當臥底就是這麽危險。

你以為身為臥底只要看到隊友裝作不認識就行了嗎?

這是遠遠不夠的。必須一天24小時都要註意,身邊的人說的每一句話都要仔細聽,絕不能隨口回答,因為說錯任何一句話都可能前功盡棄。

後面我會聊到金誌德,他之所以下場那麽慘,這一切都源於他對該說什麽、不該說什麽不重視。

後面我們也還會聊到周乙,他之所以能笑到最後,原因之一就是他的言談舉止非常謹慎。

前面我們說了魯明試探周乙的第一個原因,是他這個人生性多疑。

而第二個原因,我個人猜測謝子榮告訴高科長特務科有臥底後,緊接著高科長就把這件事告訴了魯明,並且叮囑魯明監視周乙,然後再讓魯明和周乙去和二組接頭。

我之所以這麽認為,有兩個原因,一是高科長並不是完全信任周乙,他還經常交給小孟一些秘密任務。

既然他可以給小孟安排秘密任務,也可以給魯明安排秘密任務。

其次是魯明對周乙的懷疑不是一次兩次,而是多次。

看樣子周乙的職位應該比魯明高,按理說魯明身為下屬不應該三番五次試探周乙,但如果這是高科長的命令,這就解釋得通了。

六人上了火車,張憲臣在衛生間畫了個表情包提醒王郁。

這個地方真的是反轉又反轉。

你以為王郁看到了張憲臣做的記號,結果後面反轉了,謝子榮把「有叛徒」改為了「一切正常」。

你以為王郁真的相信一切正常,結果後面又反轉了,她知道張憲臣不會冒著暴露的風險去寫兩句廢話,所以記號肯定被人改過。

先轉了180度,又轉了180度,到頭來又回到了原點。

雖然謝子榮改了記號,但並沒有改變結果,王郁還是知道了周乙、魯明是特務。

結果沒變,這一切就完全沒有變化嗎?

答案是否定的,過程變了。

王郁從衛生間出來後,國師專門給了王郁一個特寫,鏡頭顯示王郁在思考。

起初她很好奇張憲臣為什麽要冒著暴露的風險去寫兩句廢話,但很快她就想通了,記號被人改了。

也就是說,有人改記號,以及沒有人改記號,雖然結果是相同的,但這兩種情況下王郁的表情應該是不同的,前者應該是困惑隨即豁然開朗,後者應該是輕微的震驚隨即恢復平靜。

導演、編劇、演員顯然都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細節方面考慮得很到位。

周乙說:高科長最重視細節了。

這句話原封不動送給國師。

國師最重視細節了。

另一方面,這也說明王郁是一個深思熟慮、謹小慎微的人,如果換個人的話,說不定就會中招。

不是謝子榮太笨,而是王郁太聰明了。

這也再次說明,雖然有沒有改記號這段,結果都是一樣的,但並不代表這段就是多余的,它的作用是塑造高科長和謝子榮狡猾的人設,然後用王郁沒有中招從而襯托出她比高科長和謝子榮更聰明。

三流作品,是降低反派的智商,從而體現主角強大。

而一流作品,是反派都這麽強了,主角竟然還打敗他了,從而體現主角強大。

小蘭被特務帶走了,楚良先把小蘭是同誌的事告訴了魯明,隨後又告訴了周乙。

周乙問楚良:那另一個人(指張憲臣)呢?他在車上嗎?

楚良說:沒看見。

這一段的解讀空間就大了。

首先是周乙明知道張憲臣在車上,他為什麽要問楚良呢?

如果楚良是個傻子,把張憲臣是誰說了出來,那四個人不就全暴露了嗎?

周乙問這個問題的原因在於,一組總共就兩個人,如今他們知道了其中一個人的身份,那麽當務之急就是確定另一個人是誰。

他們身為特務,這是基本操作。

既然是基本操作,那麽魯明和周乙兩個人至少要有一個人問這個問題。

周乙見魯明沒問,那就只能他來問了。

這也再次說明魯明是懷疑周乙的,所以他才不問楚良另一個人在哪兒,而是什麽都不說,就等著看周乙會不會問。

所以周乙是必須要問這個問題的,哪怕是冒著暴露張憲臣的風險也必須問。

去接二組的時候,魯明就給他挖了個坑等著他跳進去,魯明本來就懷疑他,如果他不謹慎點,魯明就會加重對他的懷疑。

魯明沒有問這個問題,如果周乙也沒問,那麽魯明完全可以把這件事上報給高科長,他完全可以對高科長說:我之所以不問這個問題,就是為了考驗周乙,看他問不問。結果周乙果然沒問,謝子榮說的內鬼很可能就是他了。

魯明三番五次給周乙設陷阱,也再次說明高科長很可能把有內鬼的事告訴了魯明,並且叫魯明監視周乙,以及隨時試探周乙。

小蘭被特務帶走後,楚良把小蘭的身份告訴了周乙、魯明,這段遭到很多人吐槽。

我個人覺得這不是槽點,理由如下:

首先,楚良只說了小蘭的身份,沒有把張憲臣曝出來,這就說明他不傻,他並沒有完全相信周乙、魯明,他是留了一手的。

其次,我們來分析一下他把小蘭曝出來的利弊。

有兩種情況,好的一種情況是,周乙、魯明不是特務,是友軍,這樣的話他們四個人就可以聯手救出小蘭。

壞的一種情況是,周乙、魯明是特務。

假如周乙、魯明是特務,他們也一定會把小蘭救出來,一方面是可以增加王郁、楚良對他們的信任,另一方面是可以多控制一個人。

周乙、魯明要想把小蘭救出來,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是來軟的,他們可以對王郁、楚良說:我們有偽造的特務證件(其實是真的),我們可以用假證件直接把小蘭接走。

隨後他們找到抓小蘭的特務,亮出他們的真證件,並且說他們在執行任務,從而把小蘭接走。

第二種是來硬的,直接硬搶,他們一共四個人,把小蘭救出來完全沒問題。

假如周乙、魯明是特務,無論是來軟的還是來硬的,他們都可以把小蘭救出來。

與此同時張憲臣也沒有暴露,一舉兩得。

假如楚良不把小蘭曝出來,那小蘭就只能由張憲臣來救了。

雖然我們都知道張憲臣成功把小蘭救出來了,那是因為你是觀眾,你把整部電影看完了,你有上帝視角。

在這件事發生之前,我們是不知道這個結果的。

我們回到這件事的開始,回到小蘭剛剛被特務帶走的時候,你站在楚良的角度想想,把小蘭的身份告訴周乙、魯明,叫他們去救小蘭,以及不告訴他們,而是讓張憲臣去救小蘭,兩個方案哪一個把小蘭救出來的機率更高?

如果周乙、魯明是特務,他們可以直接接走小蘭,而張憲臣只能來硬的。

如果周乙、魯明是友軍,再加上王郁、楚良,他們加起來是四個人,而張憲臣只有一個人。

無論周乙、魯明是不是特務,都是把小蘭的身份曝出來的情況下,救出小蘭的機率更高。

即便周乙、魯明是特務,他們也可以把小蘭救出來,同時也沒暴露張憲臣,唯一的缺點是小蘭也會被特務控制。

簡而言之,楚良把小蘭的身份曝出來,以及不曝出來,結果就是小蘭活著,但被特務控制了,以及小蘭沒被特務控制,但是死了。

這兩種情況哪種更好呢?

楚良覺得前者更好,所以他選擇把小蘭曝出來。

而王郁覺得後者更好。

為什麽王郁覺得後者更好呢,因為如果她、楚良、小蘭三個人都被特務控制了,如果特務對他們三個都嚴刑拷打,他們三個人其中有人泄露情報的機率肯定比兩個人更大。

如果他們當中有人泄露了情報,很可能導致行動失敗,甚至會害死張憲臣,從而團滅。

也就是說,如果小蘭被控制,團滅的機率就會提高。

所以王郁的做法是下車,坐下一趟車,不管小蘭了,張憲臣能把她救出來當然更好,救不出來那也沒辦法。

從小蘭被特務帶走的那一刻,王郁就當她已經死了。

而楚良則是相反,他無論付出任何代價都要救出小蘭,盡管這麽做的結果可能是他們三個全都被特務控制。

楚良的做法有錯嗎?

沒有錯,因為周乙也是這麽想的,周乙從來都覺得活著比什麽都重要,所以他才會叫張憲臣挾持他,所以他才會阻止楚良自殺,所以他才會叫小蘭把毒藥交給他。

那王郁的做法有錯嗎?

也沒有錯,因為張憲臣也是這麽想的,王郁、楚良被特務控制後,張憲臣也是當他們已經死了。

綜上所述,楚良把小蘭曝出來,以及不把小蘭曝出來,這兩種方案都有利有弊,很難說哪個方案更好。

最終他決定把小蘭曝出來,不是他不專業,這是他深思熟慮的結果。

這也表達了他的態度:他希望小蘭活下去。

這裏順便說一下,楚良覺得活著比什麽都重要,這是對隊友。

而對自己,他是很狠的,譚寧願服毒自殺,也絕不連累他人。

如果隊友有危險,我無論如何也要把他救出來。

如果我暴露了,那我就把最後一顆子彈留給自己。

楚良不是自私,不是不成熟,也不是不專業,而是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王郁提議下車,坐下一趟車。

魯明說:要不你們先走,我們(我和周乙)想辦法把小蘭救出來。

魯明為什麽要這麽說呢?他為什麽要把王郁、楚良放走呢?

因為上一秒楚良才對周乙、魯明說小蘭是我們的同誌,我們得救她,下一秒王郁就說坐下一趟車,魯明懷疑王郁已經知道他們是特務了,所以試探一下王郁。

你以為魯明叫王郁他們先走,他們就真的可以先走嗎?

那你就太天真了。

只要王郁敢說:好吧,那我們先走吧。

魯明立即就會意識到他們已經暴露了,既然如此他就不會偽裝了,車站到處都是他們的人,他會直接下令逮捕王郁、楚良,下一步就是嚴刑拷打。

王郁當然也知道說「好吧」的後果是什麽,所以魯明叫他們先走,她還真不敢說「好吧」,而是說:不行,這樣的話我們都會暴露。

張憲臣把小蘭救出來後,特務開始查票,只要是去哈爾濱的全都抓起來。

張憲臣假扮特務,把一對去橫道河子的小夫妻的票掉包了。

其實假扮特務是次要的,如果他只是假扮特務,他換票的計劃是無法成功的,因為小夫妻一直都看著他的,換票最關鍵的一環是想辦法轉移小夫妻的註意力。

這時,他聽到有人在說話,他不管說話的是誰,也不管對方說的是什麽,他連忙答應了一聲,這才是最重要的一步,這一步成功轉移了小夫妻的註意力,換了票。

有人說張憲臣放棄了小蘭,其實沒有。

他換完票後,他想找小蘭,但沒找到。

他沒看見小蘭,小蘭也沒看見他,所以他們只能各走各的,到了哈爾濱再會和。

很多人說小蘭沒什麽用,那我們就來看看小蘭發揮了哪些作用吧。

老馮用槍挾持張憲臣後,是小蘭大叫了一聲,給張憲臣反擊制造了機會。

前面我們說了,楚良他們有四個人,而張憲臣只有一個人,楚良他們四個人把小蘭救出來的機率是很高的,而張憲臣想要一個人把小蘭救出來是很困難的,這也正是楚良決定把小蘭曝出來的原因。

那是誰改變了這一結果呢?

是小蘭。

小蘭能在張憲臣救她的時候幫上忙,那張憲臣就不是一個人了,而是兩個人了,直接將成功率提高了兩倍。

張憲臣去打特務的時候,是小蘭勒住了特務的脖子。

她勒脖子的時候還有個細節,她非常嫻熟地轉了一圈,從而勒得更緊,這就是她訓練7個月的成果。

還有她下車後,被一個特務發現了,特務正要對她開槍,她連忙按住對方的手指,讓對方無法開槍,這操作絕不是一兩天就能學會的。

她不僅阻止了特務開槍,而且在身體素質不如對方的情況下,反殺了對方。

而且預告片中,有特務聽到了槍聲,跑了過來,於是小蘭躲在火車下面。

這身手,已經稱得上是真正的特工了。

所以不是網友說的那麽大動靜都沒人聽見,是有人聽見了的,但不知道為什麽這個鏡頭被刪了。

Release……

以上都是小蘭的武力值的體現。

重點在於,武力是她的短板,她真正的優勢還不是武力,而是她的記憶力,這是其它隊友所不具備的,這也是她不可替代的原因。

小蘭和張憲臣接到上級的指示後,他們不能留下情報,得盡快把它銷毀。

如果是你的話,你能迅速把那麽一長串數位全部記下來,而且幾天之後都不忘,還能一字不錯地默寫下來嗎?

你知道這有多難嗎?

很多人沒看懂張憲臣他們的任務具體是什麽,簡單地說,他們的任務就是找到王子陽,然後把他送出境。

但是,他們不知道王子陽現在在哪兒,需要破譯上級的指示。

如今王郁、楚良被控制了,而張憲臣、小蘭沒有密碼母本,要想破譯上級的指示,唯一的辦法就是把情報背下來,然後再想辦法破譯情報。

如果能買到母本就買,買不到再想別的辦法。

但無論怎樣,必須先把情報背下來,而且幾天都不能忘,而他們當中只有小蘭有這個能力。

並不代表能飛檐走壁、以一敵百、武功蓋世才是特工,張憲臣他們是一個團隊,團隊講究的是團隊合作,並不是說把所有最能打的全部聚起來就是一個團隊了,像小蘭這種在記憶方面有天賦的也是很重要的。

她的武力值不需要很高,能自保就足夠了,難道一定要她像葉問一樣說:我要打十個?又或者是像冷鋒一樣直接單挑坦克才不算弱嗎,才不算沒用嗎?(沒有說【葉問】和【戰狼】不好的意思)

後來張憲臣、楚良犧牲了,王郁也受了傷,四人組基本上被團滅,但也沒關系,因為只要小蘭還在,任務就不算失敗。

只要小蘭還在,再加上周乙的密碼母本,他們就可以破譯上級的指示,從而和第二批特工會和,繼續完成任務。

所以別說小蘭沒什麽用了,如果沒有小蘭,烏特拉行動是無法成功的。

很多人說,張憲臣明知道逃不掉,為什麽不自殺。

這個我們下期重點講,這裏簡單說兩句。

之所以張憲臣不自殺,是因為他還有一個任務沒完成,也是他死前最後一個任務。

還記得張憲臣說過這麽一句話嗎:我這個身子出去也是廢的,倒不如廢物利用一下。

周乙同意了。

於是張憲臣說:我該怎麽做?

周乙說:上那輛白車。

而那輛白車,正是金誌德的車。

張憲臣上金誌德的車的確不是偶然,是周乙叫他這麽做的,因為這是栽贓嫁禍金誌德的其中一步。

很多人說,【懸崖之上】不如【風聲】。

這句話沒有錯,但這是一句毫無意義的廢話。

畢竟【風聲】是公認的國產諜戰片天花板,【風聲】要是那麽容易就被超越,還能叫天花板嗎?

和天花板比,都是耍流氓。

就好比馬雲沒有比爾·蓋茲有錢,所以馬雲就很窮嗎?

同樣的,雖然【懸崖之上】達不到【風聲】的高度,但這也並不能說明什麽,並不代表【懸崖之上】就沒有可取之處,更並不代表【懸崖之上】就是爛片。

支持理性探討、對比,但踩一捧一、引戰不可取。

周乙為什麽不陷害別人,偏偏陷害金誌德呢?

因為金誌德犯了一個錯誤,而周乙正好可以利用他犯的這個錯誤。

金誌德犯了什麽錯呢?

周乙又是什麽時候開始為陷害金誌德布局的呢?

張憲臣為什麽沒有懷疑叛變的人是周乙呢?為什麽無條件相信周乙呢?

張憲臣因為找兒子而被逮捕,是否顯得他不專業?

高科長蠢嗎?如果不蠢,他的智慧又體現在哪裏呢?

王郁說俄語的時候,是在向楚良通風報信,說其它人是特務嗎?

我們下期接著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