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原因很簡單。
分三個點,一個是黑色有助於散熱,一個是黑色不反光。
首先講散熱,分兩個部份: 為什麽相機是黑的,以及為什麽大炮(長焦/超長焦)是白的。
黑色吸熱效率最高,同時散熱效率也最高。
黑色表面既能有效吸收能量,也能高效釋放能量。
那什麽時候相機的這個黑色幫它吸熱,什麽時候這個相機的黑色幫它散熱?
當環境溫度比相機高的時候,黑色就會吸熱,當相機溫度比環境高的時候,黑色就有助於散熱(好像是廢話)。
那當代相機是比溫度高還是低呢? 答案是,普遍比室溫高的 。
基本上 CMOS 啊,ISP 啊還有現在 NVMe based 的高速卡啊,那都是發熱大戶嘛,很容易就把機身搞到 40 多度了,那這個時候一般是比室溫高的,黑色就有助於散熱了。
如果你的環境溫度比 40 度高的話,大機率你比相機先掛……請註意降溫。
不過說實話,黑白表面對於相機這個發熱量來說,能有差距,但不多,但多一點散熱能力總是好的(哪怕是心理上的)。
那為什麽相機鏡頭裏的長焦一般是白色呢?
也很簡單,你這個鏡頭它是基本不發熱的,它只吸熱,裏面幾個馬達就算使勁兒動,也不會有多大發熱。那這個情況下,黑色就說純純吃虧了,白色吸收的少,那整個鏡頭就涼快。
機身和鏡頭顏色的區別,就是在這裏了,一個會主動發熱而且不小(10-20W),一個不會發熱只會吸熱,那麽選擇的顏色一個是黑一個是白,就很明顯啦。
對於不同的鏡頭來說,對溫度的敏感性也不一樣,長焦鏡頭它相對來說就是比較敏感,畢竟整個體積大,熱脹冷縮影響也會更大,普通鏡頭熱脹冷縮的振幅不明顯,對畫質的影響也小,就做成黑的了。
我們舉個佳能的例子。
佳能的白色大炮塗層其實一直在進步的,比如說在以前,它調色用的是碳黑和二氧化鈦,但是碳黑吸收紅外線很厲害,於是新一代的產品它就把碳黑換成了抗 IR 紅外線的產品,然後二氧化鈦顆粒表面也鍍了一層矽,這樣整個抗熱效能就又提升了。
按佳能的說法,這個新的塗層能降低 20% 的溫升。同時,佳能較早套用螢石材料,這個材料對溫升敏感,也是他們傾向於白色鏡身的設計的原因。索尼也有類似的設計。
尼康在長焦上沿用黑色,一方面是尼康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掌握大尺寸螢石的制造技術,用更加穩定且效能接近的異常色散玻璃實作了類似的成像效果,所以他們更傾向於整個鏡頭做成黑的,更低調隱蔽,尤其是野外環境,不需要再加一層偽裝布——不過很多人還是會加就是了。
好,這就到了第二個原因了,反光。
隱蔽,基本上攝影師都會穿黑,為的就是不反光——或者說盡可能中性地反射盡可能少的光,避免給拍攝環境帶來染色和其它汙染,尤其是有大量玻璃的拍攝環境裏。
所以有個說法嘛,叫攝影師是合法的隱身人,在活動裏也好,在很多場合也好,越低調,越能方便拍攝。那一個黑色的相機,也是能夠進一步降低這種「影響拍攝」的可能。
但現在相機除了專業人士買,也有愛好者買嘛,愛好者不需要這麽嚴肅,那油漆啊貼膜啊,花花綠綠的,開心就好。
當年賓得士的入門機器就很多花花綠綠的嘛。
現在偏愛好者的,一般也會給一個白色或者銀色。
但給專業使用者的機器,估計這黑不溜丟是一時半會兒改不掉了。
工具要克制,創作才能放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