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不少商業片,對器材反倒沒有那麽講究。
舉個例子,不少人說到器材,言必「底大一級壓死人」。但有沒有想過,各路電視台的節目,大多是3CCD/CMOS拍的,單顆傳感器大小也就是1/3-1/1.5寸。別說跟全片幅比了,這三顆傳感器加起來面積也就是M43級別。
而更早一點的攝影機,3CCD/CMOS的,單顆傳感器在1/2-1/4的都有。比如現在二手市場上巨量的索尼PMW-EX280,單顆傳感器就是1/2寸。
為什麽?
因為電視台布光講究。
我以前參加過一些電視節目錄制,現場掏出手機測光,光線亮度被精準的控制在ISO100 1/50s F2.8的水平。
換句話說,商業場景下,器材不重要,讓攝像師傅把昂貴的松下攝影機和富士龍鏡頭拿下來,換上手機,畫質也不會有太大差距。
只是流程上的差異。
再舉個例子,十多年前的事,我有個朋友,開了個小工作室,拍淘寶圖,客戶來了就展示5D2+24-70,客戶走了就用索尼A65+18-55,一年幾十萬次快門,而5D2始終85新(沒錯5D2也是二手來的)。
我自己小型商單拍攝倒是都用的手機。
當然,手機出圖作為商業廣告大型噴繪打印最多的應該是蘋果,各家不如好好學學這個。
——當然,我覺得手機距離正式當商業機器,害差一步
啥時候手機能當引閃器啊~
商拍用常亮燈當然問題不大,但畢竟閃光燈功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