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數位

國內的自動駕駛做的怎麽樣?我了解比較知名的有百度、景馳,馭勢,圖森等公司,有人能具體說下嗎?

2018-07-01數位
資料轉載自網路,整理一些資料與大家分享

據騰訊研究院統計,截至2017年6月,全球人工智慧初創企業共計2617家。美國占據1078家居首,中國以592家企業排名第二,其後分別是英國,以色列,加拿大等國家。

根據艾瑞咨詢的數據,2020年全球人工智慧市場規模約1190億人民幣,未來10年,人工智慧將會是一個2000億美元的市場,空間非常巨大。

針對人工智慧產業鏈的三個核心,底層硬體、通用AI技術及平台、套用領域相關公司盤點。

底層硬體:國際芯片巨頭長期盤踞,中國初創企業很難進入

在人工智慧領域,傳統的芯片計算架構已無法支撐深度學習等大規模平行計算的需求,這就需要新的底層硬體來更好地儲備數據、加速計算過程。

基礎層主要以硬體為核心,其中包括GPU/FPGA等用於效能加速的硬體、神經網路芯片、傳感器與中介軟體,這些是支撐人工智慧套用的前提。這些硬體為整個人工智慧的運算提供算力,目前多以國際芯片巨頭為主。

目前在GPU領域,輝達主打工業級超大規模深度網路加速,並於日前推出了基於Volta、首款速度超越100TFlops的處理器Tesla;英特爾主要圍繞FPGA構建產業,推出了模仿人腦的人工智慧芯片。谷歌也推出了第二代TPU芯片,為自己的開源TensorFlow框架提供芯片支撐。

除了這些國外的芯片行業巨頭,在AI芯片領域國內還有眾多的初創公司,如中星微、寒武紀以及西井科技等,但在產業布局能力和研發實力方面還遠不足以匹敵國外芯片巨頭。

AI芯片:提供用來加速深度神經網路、機器視覺以及其他機器學習演算法的微處理器

雲端訓練: 谷歌(ASIC)、輝達(GPU)

雲端推理: 谷歌(ASIC)、輝達(GPU)、AMD(GPU)、英特爾(FPGA)、Actel(FPGA)、賽靈思(FPGA)、Altera(FPGA)(被英特爾收購)

裝置端推理: 高通(移動端)、深鑒科技(機器人)、寒武紀科技(移動端、CV、機器人)、地平線科技(CV、機器人、語音)、FaceOS(CV)、思必馳(語音)、聲智科技(語音)、雲知聲(語音)、啟英泰隆(語音)、耐能(IoT)、NovuMind(IoT)、微軟(VR)、華捷艾米(VR)、IBM(類腦芯片)、西井科技(類腦芯片)

視覺傳感器: 影像傳感器及視覺演算法/軟體解決方案提供商,用於捕捉和分析視覺資訊,代替人眼做各種測量和判斷

雷射雷達: 禾賽科技、巨星科技、slamtec、robosense、北科天繪、Quanergy、Velodyne LiDAR、大族雷射、中海達、擂神智慧、北醒、數位綠土

公釐波雷達: 博世、隼眼科技、Continental、DENSO、行易道科技、Delphi、森思泰克、智波科技、cheng-tech、ZF TRW、HELLA、Autoliv

監控網路攝影機: 海康威視、大華、宇視科技、Tiandy、Towe、漢邦高科、泰科、亞安科技

自動駕駛網路攝影機: 索尼、Hella、Panasonic、博世、ZF TRW、大陸、OmniVision、Mobileye

3D體感: Microsoft、蘋果、華捷艾米、淩感、Vidoo、Orbbec

技術驅動層:演算法和計算力成主要驅動力,開源化是趨勢

技術層是人工智慧發展的核心,對套用層的產品智慧化程度起到決定性作用,在這一發展過程中,演算法和計算力對AI的發展起到主要推動作用。

技術層主要依托基礎層的運算平台和數據資源進行海量辨識訓練和機器學習建模,以及開發面向不同領域的套用技術,包含感知智慧和認知智慧兩個階段。

感知智慧階段透過傳感器、搜尋引擎和人機互動等實作人與資訊的連線,獲得建模所需的數據,如語音辨識、影像辨識、自然語音處理和生物辨識等。

認知智慧階段對獲取的數據進行建模運算,利用深度學習等類人腦的思考功能得出結果,如機器學習、預測類 API 和人工智慧平台等。在此基礎上,人工智慧才能夠掌握「看」與「聽」的基礎性資訊輸入與處理能力,才能向使用者層面演變出更多的套用型產品。

當前,國內的人工智慧技術平台在套用層面主要聚焦於電腦視覺、語音辨識和語言技術處理領域,國內技術層公司發展勢頭也隨之迅猛,其中的代表性的企業包括科大訊飛、格靈深瞳、捷通華聲(靈雲)、地平線、SenseTime、永洪科技、曠視科技、雲知聲等。

AI通用技術:AI通用技術公司開始向產業鏈上下遊延伸,用整套解決方案

深耕垂直領域

電腦視覺 :透過電腦視覺演算法及軟硬體為客戶解決人臉辨識、影像辨識、視訊分析等需求的解決方案提供商:

騰訊優圖、阿裏巴巴、三星、微軟、Intel、百度、搜狗、商湯、曠視科技、依圖、雲從科技、Yi+、格靈深瞳、Sensingtech、VISCQVERY、飛搜科技、圖普科技、極限元、觸景無限、獵戶星空、深醒科技、雲飛勵天

人臉辨識: 曠視科技、騰訊優圖、螞蟻金服、FaceID、漢王科技、Facethink、思源科安、雲飛勵天、商湯科技、雲從科技、依圖科技、百度、阿裏、騰訊、科大訊飛、閱面科技、獵戶星空、格靈深瞳、中科奧森、平安科技、海鑫智聖、飛搜科技、漢柏智慧、人人智慧、中德宏泰

視覺辨識: 三固科技、Perceptln、雲天勵飛、博雲視覺、徑衛視覺、飛搜科技、人人智慧、埃爾森智慧、魔視智慧、億圖視覺、速感科技、碼隆科技、深晶科技、圖麟科技、圖漾科技、黑眸科技、神目科技

語音辨識: 智慧語音透過語音辨識演算法及硬體為客戶提供語音辨識/合成/互動等軟體/解決方案及智慧硬體產品的廠商:

科大訊飛、微軟、Nuance、搜狗、百度、捷通華聲、騰訊、阿裏巴巴、思必馳、雲知聲、聲智科技、出門問問、普強資訊、靈伴科技、極限元、Rokid、標貝科技、語智科技、Speakin、智齒客服、助理來也、京東 JIMI 智慧客服、紫冬銳意、納象立方

自然語言理解: 透過自然語言處理/語意分析等技術提供智慧聊天、對話、問答、客服機器人的技術及軟體服務商:

搜狗、百度、微軟、阿裏巴巴、騰訊、小i機器人、圖靈機器人、三角獸、來也、追一科技、EMOTIBOT、智言科技、驀然認知、分音塔科技、新譯科技

機器學習|知識圖譜: 透過知識圖譜/機器學習技術為企業和個人提供大數據分析、輔助決策服務:

搜狗、百度、騰訊、阿裏巴巴、微軟、第四正規化、愛拼、艾耕科技

雲端運算、大數據、演算法是構成人工智慧的三大要素,通用人工智慧技術逐漸融入主流雲端運算平台,並結合大數據分析服務各行各業。

大數據服務: 國雙、天雲大數據、數據堂、明略數據、易觀、Talkingdata

OS: 安卓、ROS、微軟、圖靈機器人、Linux

雲端運算服務: 微軟Windows Azure、Cloud Foundry、Red Hat OpenShift、Google App Engine、百度Baidu App Engine、阿裏Ali Cloud Engine、新浪Sina App Engine、騰訊雲、華為、OneNET、金山雲、青雲、沃雲、七牛雲、華勝天成、世紀互聯

物聯網平台: 特斯聯、機智雲、氦氪、深智雲、雲智易、AbleCloud、艾拉物聯、青蓮雲

場景套用層:AI與場景深度融合,領域套用更加廣泛

套用層主要是基於基礎層與技術層實作與傳統產業的融合,實作不同場景的套用。隨著人工智慧在語音、語意、電腦視覺等領域實作的技術性突破,將加速套用到各個產業場景。

套用層按照物件不同,可分為消費級終端套用以及行業場景套用兩部份:
  • 消費級終端包括智慧機器人、智慧無人機以及智慧硬體三個方向;
  • 場景套用主要是對接各類外部行業的AI套用場景。
  • 近年來,國內企業陸續推出套用層面的產品和服務,比如小i機器人、智齒客服等智慧客服,「出門問問」、「度秘」等虛擬助手,工業機器人和服務型機器人也層出不窮,套用層產品和服務正逐步落地:

    ·IBM 最早布局人工智慧,「萬能Watson」推動多行業變革;

  • 百度推出「百度大腦」計劃,重點布局無人駕駛汽車;
  • 谷歌的人工智慧業務則較為繁雜,多領域遍地開花,包括 AlphaGo、無人駕駛汽車、智慧手術機器人等;
  • 微軟在語言語意辨識、電腦視覺等領域保持領先。
  • 除此此外,家電行業也掀起了人工智慧的熱潮,不少家電企業都瞄準了人工智慧,潛心研發AI技術,將其套用於家電產品。今年以來,長虹、美的、格力、格蘭仕等都在向智慧制造轉型,試圖立足「Smart Home」,將人工智慧和智慧家庭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智慧家居: 切入智慧家居領域的AI技術及解決方案提供商:

    百度、阿裏巴巴、小米、搜狗、出門問問、360、雲知聲、科沃斯機器人、Emotibot、三角獸、圖靈機器人、Rokid、思必馳、聲智科技、機智雲、地平線機器人、公釐科技、渡鴉科技、雲丁科技、西默科技、lifesmart、百芝龍智慧科技

    服務機器人: 擁有家用/商用智慧服務機器人技術並提供硬體產品的廠商

    科沃斯機器人、優必選機器人、360、京東、Slamtec、Roobo、Canbot、Geek+、 ARTrobot、Rokid、小米、出門問問、小魚在家、擎朗、快倉、智言科技、達闥科技、庫柏特、極智嘉科技、深之藍、梅卡曼德機器人、克路德機器人、智齒科技、真機智慧、海默機器人、樂聚機器人、揚天科技、ROOBO、優愛智合、普渡科技、前進演化者機器人、雲問機器人、AICRobo、megarobo、工匠社、雲跡科技、珞石機器人、若貝特機器人、上海元趣、靈伴即時、墨子AI、拓野機器人、北冥星眸、蘿蔔科技、遊爾機器人

    人機互動: Versa、葉浪智慧、吉斯卡、翼石科技

    行動裝置及軟體: 將AI技術用於智慧型手機/可穿戴裝置/無人機等軟硬體技術及解決方案提供商

    百度、搜狗、阿裏巴巴、出門問問、科大訊飛、華為、曠視科技、微軟、來也

    無人機: 大疆創新、億航智慧、Yuneec、極飛科技、零零無限、零度智控、TOPXGun、奇蛙智慧、擴博智慧、德知航創、3D Robotics、Parrot(派諾特)、AscTec、Microdrones、AEE一電、PowerVision、智慧鳥、紅鵬、Flytrex Sky、Skycatch、華科爾、獨角獸FPV、澄星、YUNEEC

    智慧駕駛: 為智慧駕駛提供視覺傳感器/解決方案及整車的技術/產品提供商,不含車載智慧語音語意廠商。

    馭勢、Momenta、奇異點汽車、蔚來、圖森、易航智慧、Minieye、景馳科技、Smarter Eye、Zong Mu、極自、飲冰科技、極目智慧、清智科技、智行者科技、Roadster.ai、Drive.ai、圖森為了、FMC汽車、未來黑科技、踏歌智行、中科慧銀、斑馬數智、極奧科技

    行業套用: 將AI通用技術套用於金融、安防、建築、醫療、教育、零售/電商、視訊/娛樂/社交等領域,或傳統行業透過研發AI技術賦能自身業務以實作降本增效、提升使用者體驗的公司。

    金融行業: 曠視、商湯、依圖、雲從、博易識道、Yi+、捷通華聲、第四正規化、京東金融、Pintec

    安防行業: 曠視、商湯、依圖、雲從、特斯聯、海康威視、東方網力

    醫療行業: iCarbonX、騰訊覓影、搜狗明醫、天智航、康夫子、萬裏雲、匯醫慧影、醫渡雲、羽醫甘藍、醫拍智慧、推想科技、圖瑪深維、體素科技、E診斷、迪英加、智成科技、視見醫療、雅森科技、海鵝科技、聯影醫療、匯醫慧影、深睿醫療、PereDoc、倫琴醫療、人和未來、希氏異構、康夫子、博實股份、妙手機器人、璟和技創

    企業服務: 布本智慧、閃銀奇異科技、深蘭科技、冰鑒科技、法裏、飛蟬智投、News Break、PaperWeekly、Video++、BigQuant、墨丘科技、特斯聯科技、華瑞新智、DeepBrain、妙盈科技、華瑞新智科技、追一科技、Aibee、文安智慧、助理來也

    教育行業: 科大訊飛、高木、百度作業幫、IPIN、優必選、雲知聲、學霸君、小猿搜題、英語流利說、嘿哈科技

    客服行業: 小i機器人、圖靈機器人、三角獸、驀然認知、Emotibot、靈伴科技、追一科技、智言科技

    視訊|娛樂: Yi+、愛奇藝、Viscqvery、極限元、圖普科技、華捷艾米、Video++

    零售|電商: 阿裏巴巴、京東、曠視、Yi+、甘來

    建築: 曠視、商湯、特斯聯、小庫科技、馬良行

    法律: 華宇、法狗狗、法律谷、理脈

    招聘: 拉勾、IPIN、輩出

    新聞資訊: 今日頭條、騰訊、微信公眾號、一點資訊

    以下為國內知名投資機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代表性投資

    真格基金: 地平線機器人、智齒科技、格靈深瞳、助理來也、億航無人機、潑辣熊、零零無限科技。

    紅杉資本中國: 地平線機器人、格靈深瞳、助理來也、大疆科技等。

    IDG資本: 小i機器人、智齒科技、SenseTime、碳原子科技、芋頭科技、零零無限科技、科沃斯機器人等。

    創新工場: 藍胖子機器人、小雨在家、易致機器人、曠世科技等。

    金沙江創投: 地平線機器人、零零無限科技、天機等。

    北極光創投: 圖譜科技、前進演化動力等。

    啟明創投: 雲知聲、曠世科技等。

    東方富海: 億航無人機、永洪科技等。

    聯想之星: 曠世科技、思必馳、樂駕等。

    晨興資本: 地平線機器人、碳原子科技、美洽等。

    英諾天使基金: 臻迪智慧、通用機器人、速感科技等。

    GGV紀源資本: 億航無人機、深之藍水下機器人、元趣味等。

    湖杉資本: 天博智、元趣等。

    光速安振中國創業投資: 助理來也、小魚在家等。

    高通: 雲知聲、七鑫易維等。

    線性資本: 地平線機器人、芋頭科技等。

    經緯中國: Camera360、永洪科技等。

    達泰資本: 金石機器人、永洪科技。

    極客幫創投: 異構智慧、碳原子科技等

    以下為【互聯網周刊】與eNet研究院評選的2017年度人工智慧企業前十強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