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僅僅是想記錄。
後來因為是門外漢在門口徘徊,開始看影展,學習攝影史,看大師的影集,每天都是新事物,很開心,拍糖水片,風景片,買器材,向外尋找,自以為走了很多地方,拍了很多照片,看了很多影展,買了很多影集,大師作品如數家珍,甚至成了攝影師辨認學家和觀點背誦大師。
然後有一天在翻某沙龍攝影師照片的時候,看他透過形變拉山,拉角落裏的「破壞畫面」的淺色物體的時候突然就生理性不適了。
有點像和弦套路流行歌聽膩的感覺。我發覺了內心一直存在的一個疑惑,攝影就是為了表達美嗎?我以為看了這麽多影展和作品,自己一直知道這個答案,但是這時我才認識到了內心並沒有接納它。而因為這次生理性的不適,我的內心終於真正接納了這個答案:關鍵並不在於美,關鍵在於表達,關鍵在於傳遞當下,有時候甚至需要創造時空來傳遞。很多大師的影集我以前半懂不懂也是因為這個疑惑沒有被真正解決。
而我也認識到,自己的攝影技術僅限於小燈補光,僅限於簽證,機票,開車,蹲點,擺架子按快門,僅限於後期拉曲線,校畸,降噪,蒙版曝光,僅限於可憐的審美。
而關於自己的糖水風景,星空,山河,它們的本體就在那裏,千萬年也不會變,我的raw跟它們比起來什麽也不是,對比度,飽和度,高光,陰影,焦距,光圈在它們面前只顯得蒼白無力。最重要的反而是它們面前的自己,和陪著我一起的家人朋友,但是愚蠢的我卻盯著監視器。
我這輩子應該不會透過攝影謀生了,也沒有興趣在朋友圈騙贊,在斜杠攝影師方向發展對我成為了一種負擔。我真的沒有那麽多要透過攝影這個手段來表達的欲望。這個時期非常糾結,一度非常排斥按快門。
向內尋找最後慢慢幫我和解了。我開始包容一切,不再被意見所影響,糖水風景沒有錯,形變拉山也沒有錯,攝影師固守偏見也沒有錯,因為作品裏感受不到美而噴也沒有錯。它們只是不同,很多人知道很多攝影的道理,但是也僅限於知道,記住;並沒有理解,接受。
我也大部份回歸了記錄,不過感謝過去十幾年來的學習和投入,讓我可以用自己的審美和技術更好的記錄。有時遇到讓人有沖動的主題,我也會從心出發,拿起相機去漲漲快門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