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科學

準備緊急撤離!國際太空站恐要解體,中國「天宮」或成全球唯一?

2024-11-28科學

集16國之力共同建成的國際太空站和中國獨立自主研發並建成的「天宮」空間站,是目前全球有且僅有的兩座在軌執行的空間站,代表了當下「人類在太空長期居住生存」一事上的最高技術成就。 只不過,如果我們將新銳的「天宮」空間站比作「早上七八點鐘的太陽」,那國際太空站「老態龍鐘」的程度基本就是「垂暮的夕陽」了 。如今,國際太空站恐真的快要不行了……

老化嚴重的國際太空站

綜合環球時報、參考訊息和央視等媒體的報道,預計將於2031年正式退休的國際太空站已經愈發陷入危險狀態,持續了5年之久的漏氣問題始終難以被徹底解決,且很多艙壁和連線處出現了肉眼難以發現的裂縫。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專家團隊擔憂其將出現「災難性故障」,如空間站突發解體 。有訊息稱,NASA已開始啟動人員緊急撤離準備,以便隨時將目前於空間站內的7名太空人接回地球。

太空人發現的艙壁裂縫和孔洞

我們知道,太空中存在很多尺寸很小但執行速度很快的超小型隕石和顆粒,甚至是小到難以看清的太空塵埃。 雖然它們都「小到不能再小」,但憑借著可能達到每小時數萬公裏至數十萬公裏的超快飛行速度,它們與在軌運轉的空間站發生碰撞時所產生的動能和沖擊力絕不容小覷 。在這方面,無論是國際太空站還是中國「天宮」空間站,都在建造之初就將相關風險和需求考慮在內,對空間站外壁材料的強度和各艙段連線處的密封性等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太空人出艙維修艙段外壁

當然,隨著在軌執行時間越來越久,空間站因材料老化和日常磨損而出現裂縫與漏氣等問題,也是避無可避的正常現象。通常情況下,若某一艙段因問題過於嚴重、修復難度過大或修復成本大於繼續使用的價值,那較為合理的選擇就是對該艙段進行封閉和廢棄處理,這樣不會影響到其他艙段的正常運轉。 但對於國際太空站來說,其所面臨的一個倒黴且致命的事情就在於,問題嚴重的艙段中包括可用於空間站變軌和保持軌域飛行高度的艙段,即俄羅斯「星辰」艙段 ……

空間站需啟動發動機維持執行高度

受地球重力的影響,在軌執行的空間站會緩慢但切實地逐步被拉向地球。 為了防止這一點,空間站需定期或非週期性地啟動自身的火箭發動機,以確保自身保持在安全且可穩定執行的軌域高度上。不僅如此,在規避一些可能對空間站造成傷害的隕石或太空垃圾時,空間站也需要啟動火箭發動機來實施變軌 。因此,搭載有動力系統的艙段對空間站來說是極其重要的。而今,恰恰就是具備相關功能的「星辰」艙段存在較為嚴重的空氣泄漏問題,顯然說明該艙段的密封性已經達到了頗為危險的程度,進而威脅到了整個國際太空站的安全,人員緊急撤離就成了不得不做好的「最壞的準備」了。

國際太空站恐難以再修好

好吧,這倒是也不能怪誰,畢竟國際太空站本就已經是超期服役了。按照16個參與國的一致規劃和決定,國際太空站最初的使用壽命為15年,預計在2015年退休報廢。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各國多次決定對其進行延後退休處理,從2015年延後到了2020年,又從2020年延後到了2028年,而最新的一次延後退休處理已確定讓其服役到2031年,是最初預計使用壽命的兩倍多。 既然一次次地延長服役時間,那「這樣或那樣的小毛病」自然就會越來越多,最終由量變引發質變,即面臨「再怎麽縫縫補補也難以修好」的結局

中國空間站全貌

雖說相關結果是事物正常發展所致,但一個實際問題在於,若國際太空站真的在不久之後的某天瀕臨解體,乃至太空人被迫緊急撤離,那第二個集16國之力建成的國際太空站還會誕生嗎?以目前大多數國家的航天工業水平、全球政治外交形勢和各國經濟狀況,尤其是美國和俄羅斯這兩個主要的航天技術大國的關系來想,機率恐怕是微乎其微。 屆時,唯有由中國獨立完成的「天宮」空間站還能翺翔於軌域之上,這種先以「1vs16」的方式打了個平手,隨後因「同行不給力的襯托」而勝出的結果,無疑將充滿戲劇性

神舟十八、十九號航天員乘組拍「全家福」

有理由相信,無論是「天宮」空間站還是中國規劃中的下一代國產空間站,必將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成為唯一可承載人類太空事業的平台 。我們很有興趣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對太空有向往的國家會做出怎樣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