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是我內心的一道光
我最近有點焦慮,太久沒有過一場讓自己滿意的旅行了,我覺得自己被困住了。
在疫情爆發之前,我曾去過48個國家,350多個城市,我用十個年頭將旅行刻進了我的生活,我的身體,我的思維,可如今只能在回憶中尋找那種在路上的感覺...
但我又很慶幸,感謝過去十年的旅行,讓我依舊可以回味。在心力交瘁的時刻,內心始終有一束光給予我力量。
To travel is to live,這句話出自丹麥童話大師安徒生,也是我的座右銘。
全球旅行第一站,義大利:擋不住的腳步
我的全球旅行是從2011年開始的,義大利是我的第一站。那時我還在英國留學,身邊的幾個朋友商量著要去義大利,我欣然加入了他們。那會兒我還沒什麽經驗,提前訂了機票和酒店就以為萬事大吉,結果臨近出發才意識到自己還需要辦申根簽證,而簽證預約都已經滿了,得等到一個月之後,我頓時手忙腳亂,趕緊給簽證官發信件解釋情況,來來回回折騰好久,總算還是比較幸運地把簽證搞定了。這件事算是旅行教會我的第一課,之後我每次確認目的地之後都會認真做攻略,像這樣「入門級」的問題再也沒有發生過。
後來出於對朱莉婭 羅伯茨的電影【Eat, Pray, Love】的喜愛和向往,我在2019年6月再次回到義大利,這也是我為期一個月的歐洲行中的一站。
本來一切都挺順利的,直到我和朋友開車到了披薩小鎮。我們把車停在主街上,想去披薩斜塔那裏拍個照就回來。可就這麽短短一會兒的時間,回來就發現車窗被砸了,後備箱裏所有的行李都沒了,我們都傻了。剛巧旁邊路過幾位神父,我們趕緊向他們求助,手舞足蹈地講了事情的經過,他們帶我們到警察局報案,可當地的警察對這種事情早就習以為常了,說沒法保證能把我們的行李追回來,讓我們填了一個表,就打發我們走了。我也給大使館打了電話,但得到的回復是如果護照還在而且人身安全沒有受到威脅的話,他們也做不了任何事情。可想而知,最後我們的行李也沒有被追回來。
如果這件事發生在2011年我還是個旅行小白的時候,我大概會完全不知所措,好在8年多的旅行經歷早已讓我練就了一身「行走江湖」的本事和更強大的內心, 所以被偷了又如何,旅行依然可以繼續 ,我還要去很多地方:瑞士,奧地利,馬爾他,西西裏島,斯洛維尼亞...而且所幸護照和信用卡因為帶在身上所以沒有丟,於是我和朋友們就「沒有負擔」地又上路了。
幾天後同行的小夥伴先撤了,我就一個人繼續遊蕩了一個月,跑了歐洲好幾個國家。行李丟了沒有衣服穿,我就在當地買了一些最基本款的衣服和鞋,一身也就10歐20歐的樣子(70-150元),然後就拎著個塑膠袋到處走。我記得最逗的是,我到米蘭後去取之前租好的車,人家問我你的行李呢?我說我沒有行李,他們就驚嘆 wow, so cool! 我心想其實是我把所有行李都丟了哈哈。不過說實在的, 那一趟真的是我玩的最爽的一次,完全沒有負擔,反正什麽都丟了,也不用考慮每天穿什麽,化什麽樣的妝,有什麽我就穿什麽,電腦也丟了我就幹脆不想工作的事了,全身心地投入在旅行當中。
特別幸福的是,我去了心心念念的拿坡里,走過了朱莉婭 羅伯茨在電影中走過的街道,吃到了令人垂涎欲滴的拿坡里披薩。我站在路邊披薩店的窗前看師傅們用超快的手速揉面、撒料、一頓操作;捧起剛出爐的一塊一大口咬下去,感受芝士,番茄,羅勒在嘴中的碰撞融合,然後和身旁的當地人相視一笑,一起露出享受的表情,這種感覺真是很奇妙。
最特別的旅行,北韓:回到小時候
除了一些旅遊勝地,我也會去一些比較冷門的地方,比如艾爾巴尼亞,科索沃(兩國均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等等,其中在北韓的旅程讓我印象很深。
我一直對北韓充滿好奇,2019年的時候終於報了個團去看看(北韓只可以跟團遊)。我之前聽說北韓入境比較麻煩,而且去過之後如果再去歐美一些國家可能會有不好的影響,但我實際並沒有遇到這些情況。北韓的簽證是獨立的一張卡片,入境時政府會把你的護照收走,把簽證卡給你,出境時他們會把護照還給你,再把那張簽證卡片收走,所以你的護照上是沒有去過北韓的記錄的,整個過程也沒遇到什麽阻礙。
北韓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回到了小時候。 那邊的公交車、街道、建築等等都有點像我記憶中6,7歲那會兒的北京的樣子。當地人對外國遊客充滿好奇,我每次只要畫個稍微明顯一點的妝,塗個紅唇,走在街上的回頭率就特別高。當地也沒有像傳說中的那樣不讓拍照,我們的導遊反而鼓勵我們多拍一些,然後回到自己的國家去宣傳北韓。
但北韓整體還是比較封閉的,外國遊客會被很明顯地和當地人區分開。我們在那邊都是用人民幣或美金,沒有用當地的北韓圓,因為北韓圓不允許外流,而且官方匯率也不是真實的。每次導遊發現我們拿到了北韓圓,就會給我們把錢換回來。對外開放的景點都是專門為外國人安排好的,商場也是對內對外區分開的,吃飯的選單也不一樣,有一次我在餐廳點餐,一個當地人給我拿成了給北韓人的選單,我才發現他們其實有兩份選單,一份標著北韓圓,一份標著人民幣。對於這些情況我並不覺得驚訝,北韓也在慢慢開放,但應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最難忘的旅行,馬其頓與古巴:久違的感動
每當有人讓我推薦一個旅行目的地,我都會說北馬其頓(位於歐洲巴爾幹半島)。這是一個很小眾的旅行目的地。它融合了很多不同地域的風格,那裏有很美麗的湖泊,當地人民也很友好,不同信仰的人們也可以比較和諧地生活在一起。
我喜歡馬其頓是因為當時偶然去到的一個湖。那是一個沒什麽人知道的湖,我也是無意間在地圖上看到,然後一時興起自己開車過去的。那天剛好在下雨,到那裏之後映入眼簾的畫面就是雲在山上走,特別的美。湖中間有一個教堂,但它是常年藏在水下的,每年只有7月份的時候才會顯現出來。很多當地人會在這裏結婚,因為他們覺得這樣會受到神靈的保佑。當時的我站在這樣一片景色中,產生了很多很童話般的想象,也幻想有一天自己可以在這裏舉辦婚禮。由於這一刻的感動,北馬其頓成了我心之向往的地方。
帶給我類似感動的地方還有古巴。初到古巴時我其實不太喜歡那裏,覺得沒什麽意思,當地房屋的那些色彩看到後來也覺得太千篇一律了。後來我去到一個山谷住了幾天,那是一個專門種煙草的地方。有天早上起床後,我坐在房頂吃早餐,周圍飄著清晨的霧氣,朦朧中我看到那片種滿煙草的紅土地一點一點地被光照亮,心裏一下子感覺特別寧靜美好,也就在那個時刻,我突然喜歡上了古巴。
就像我很贊同的一句話, 「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你在一個陌生的地方,發現一種久違的感動。」
最想念的地方,英國:海外的故鄉
我去過的這麽多海外國家中,要說感情最深,最難以割舍的,肯定是英國。那裏是我生活了6年的地方,我剛去的時候還不到20歲,我成年後的很多行為方式、世界觀、還有生活習慣等等,都是在那邊建立的,所以這段經歷對我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那裏保留了太多我生活的銘印。我想無論我離開多久,只要再回去,都可以立馬轉換到我自己的「英式」模式。當時在義大利被偷之後,我腦子裏的第一個想法就是要不回英國待一段時間,因為那裏可以給我安全感。
英國也是我去過最多城市和地區的一個國家。我看過劍橋河畔大搖大擺的鵝群,逛過伯明罕包羅永珍的圖書館,聽過約克的古老教堂傳出的鐘聲,泡過巴斯的溫泉,喝過康沃爾郡的cider (蘋果酒),摸過斯托克的瓷杯...這些風景和人文都在我心裏留下了至深的印象。我早就想好了,等疫情平息可以出去了,我的第一站就是英國,我想再去走走之前的路,也想看看新的變化,更想去探索那些還沒去過的地方。
我的一點旅行觀與習慣
我不是一個攻略型的博主,相比去景點打卡,我更願意在旅行中去觀察和感受當地的生活,比如去街邊小攤吃東西,在當地的小酒館喝兩杯,然後時不時跟老板聊上幾句,再把這些經歷和感受用文字記錄下來,分享給更多人。我的全職工作是公關咨詢,工作之外會給一些旅遊雜誌撰稿,同時也在經營自己的社交媒體,我很喜歡自己旅行作家這個身份。
「說走就走」或者」窮遊「這些概念對我來說不太受用。我每次出行之前會做很多功課,即使是去一些比較冷門、冒險的地方,也首先要確保人身安全,然後再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按計劃出遊。旅行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方式,目的地也可以多種多樣,但我覺得無論選擇去哪,怎麽去,還是要提前做好準備,這樣才能保證玩的安全、舒服。
每到一個地方,我一定會打卡3個地方:住一家當地的青年旅社,逛一個當地市場,去一個當地的大學。 我的旅途習慣基本都是一大早出門,玩到天黑才回住處,所以我對住宿一向沒有太高的要求,有一張幹凈的床,安全、便利足矣。青旅其實是最合適我的選擇。我住過快100家青旅了,各式各樣的不乏特色,我在布達佩斯住的是一家古堡改的青旅,裏面有螺旋而上的樓梯,美輪美奐;在阿姆斯特丹市中心住了一個由老教學樓改建的青旅,公共區域是一個階梯教室;還在根特住過運河的船上青旅,和‘船長’坐在船頭攤著吉他唱歌… 我喜歡在青旅裏認識世界各地的朋友,跟他們一起去探索城市,一起喝咖啡喝酒,一起自駕去另一個地方,分享各自的旅途,了解彼此的國家,碰撞很多想法。 旅行中最美的事情,其實就是把路上聽來別人的故事,也寫進了自己的旅途故事; 而我,也成了別人旅途故事中的小小角色。
市場是一個很有煙火氣息的地方,我可以看到各種當地特色的食材,以及真實的了解當地的物價。而且很多地方的市場周邊也都有餐廳,賣著最地道的本地美食,價格實惠。所以,逛市場是更好融入一個地方最快捷的方式之一。我還記得我在希臘雅典去Athens Central,那是當地最綜合的農貿市場,包括室外的蔬菜攤,室內的魚攤,戶外的肉店,還有一些賣香料之類的店。真是琳瑯滿目,非常熱鬧。我在旁邊找了家小餐館,點了一份沙拉,那個沙拉的醬是用當地產酸鮮奶油做的,老板說這個菜只有本地人會點,他非常詫異我竟然吃的下,於是就給我各種在我看來奇奇怪怪的小食,炸個肉丸啊,煎個青椒啊什麽的讓我嘗,問我還能否吃得慣。就這樣我吃了好多種當地特色民間美食,於我是非常有意思的一段旅途經歷。
一個城市裏最具有年輕活力和希望的地方,我一直覺得是大學,所以沒去一個城市,我總會到那裏的校園去逛逛。記得當年在紐約我去到哥倫比亞大學,一個個穿著樸素的學生抱著書來來往往穿梭,身旁教室窗裏奮筆疾書的身影,圖書館門口散落著幾群學生在討論著什麽,還有那布滿藤蔓的古老的教學樓… 沒有車水馬龍的喧囂,那撲面而來的學術氛圍,讓人心生向往,我好想重返學校‘回爐深造’。
疫情, 在「困局」中等待飛奔
疫情開始後我就沒再出境過了,也很久沒有一場酣暢淋漓的獨自自駕之旅,很多時候我覺得自己被困住了。但其實困住我的不僅是疫情,還有「長大」的自己。過去的這十年我需要顧慮的東西還不是很多,尤其上學期間相對自由,我可以投入很多時間和精力去旅行。後來即使工作了,我還是能很坦然地請假一個月,甚至裸辭去玩。現在受疫情的影響,整個大環境變得十分緊張,但更重要的是我自己的心態也在發生改變。隨著年齡的增長,我任性的空間變小了。我還是很向往世界,但我不確定自己還敢不敢再做出似「裸辭出去瘋狂玩一兩年」這種決定,我要考慮的現實因素變多了。
前兩天和朋友去唱K,有人點了一首周杰倫的【莫吉托】,看著mv裏這麽近又那麽遙遠的風景,我突然覺得很想哭。後來我又重溫了一遍【Eat, Pray, Love】那部電影,裏面有一個俯拍羅馬街道的鏡頭,一瞬間我又被觸動了。我告訴自己不能放棄旅行,我是真的很需要也很熱愛出去看世界的感覺,這早已成為我不可割舍的一部份。雖然眼前仍有很多問題沒解決,但我想總會有一切好轉的一天,等到各種限制都放開的時候,我一定會激動地「飛奔」出去吧。
關於我
以「一人一車一行李箱」的方式,去過48個國家400+城市的紅唇姑娘
公眾號 Skaey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