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旅行

負責任的旅行 | 海獅叼走小女孩兒,然後呢?

2017-05-27旅行

上周六(5月20日),溫哥華的列治文漁人碼頭上,一個華人小姑娘在觀看海獅的時候突然被海獅咬住裙子拖入海中。幸虧女孩的外公反應迅速,立刻跳入海中將她救了出來。

如果你還不知道這件事,可以看一下下面的視訊:

溫哥華列治文漁人碼頭,小女孩被海獅拖入水中_騰訊視訊 https://v.qq.com/x/page/x050787mvhx.html
視訊 by Michael Fujiwara

本周初,這段視訊傳遍網路。除了像大家一樣盛贊外公的勇氣與敏捷的反應,我們也在想: 這樣的事情,究竟為什麽會發生?

在溫哥華本地,這件事也早已引起了討論。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加拿大廣播公司(CBC)等新聞巨頭都紛紛進行了報道。但在他們的文章中,更多的卻是對這件事的反思。

圖:加拿大廣播公司5月22日的報道(女孩被海獅拖入水中後,這個家庭因為他們「魯莽」的行為而受到抨擊)

這些報道中除了對事件本身的敘述,還透過采訪等形式指出了家長對於女孩的監護不到位,而更多的人則批評是由於當事人違規投餵海獅才導致被攻擊。當然,在這裏我們也必須要說一句公道話:從視訊中可以看出投餵海獅的並不是這位小女孩,而是距離鏡頭稍遠的另一位遊客。

雖然批評的物件不對,但這些批評依然說出了一件值得我們註意的事—— 聚集在碼頭邊的都是野生海獅,而在與野生動物相處時,「投餵」可以說是一大禁忌。

事件發生後碼頭上已經新增了禁止投餵海獅的標識,Photo by Meera Bains

旅行時,你很可能碰到各種各樣的野生動物。加拿大海岸上的海獅、歐洲林地間的黇鹿、澳洲樹叢中的袋鼠、美國國家公園中的棕熊……是的,你肯定不會拿著手裏的三明治去餵棕熊,既然如此,也請不要去投餵一只體重可能達到數百公斤的海獅(以及其他任何野生動物)。

野生動物看起來可能呆萌、可愛,但你卻永遠無法預測到它們下一秒會做些什麽。
Photo by Butterfly austral CC BY SA 3.0

事實上,投餵野生動物不僅會給自己帶來危險,也很有可能傷害到它們。生活在野外的動物們有自己的棲息地、食物鏈和捕食的方式。如果總有人投餵它們,它們就會對投餵產生依賴,改變原有的捕食模式。

今年 2 月,許多外國媒體都報道了巴哈馬會遊泳的豬正在神秘死亡。而調查後得出的原因竟然是由於旅行者們投餵的食物——小吃、啤酒,甚至是蘭姆酒。這些食物不僅讓生活在這裏的豬失去了尋找食物的能力,而且由於一些旅行者把食物扔到沙灘上,還導致它們吃進了大量的沙子而死亡。

不投餵、不打擾才是我們熱愛這些生靈的正確方式。

為此,窮遊錦囊建議旅行者在旅行中盡量註意以下幾點:

  • 不要觸摸野生動物,人類會有遭到動物襲擊或跟動物之間相互傳染病毒的危險。大多數野生動物的行為不可預測,也不習慣與人類親近,故經常性被觸摸會給動物習性帶來極大的幹擾,導致它們不能正常地生活;
  • 不要餵養野生動物,如在遊船觀光時向船外拋食物,利用食物吸引動物,或者在營地或者野餐地留下食物, 餵養會擾亂動物自然的捕食模式並且會使動物養成依賴而不去學習捕食技巧。習慣了被餵養得動物會跑到人類居住的地方,偷食和侵害莊稼,獵捕牲畜和家禽,造成許多麻煩;
  • 不要為了吸引動物靠近而發出特定聲音,如拍手,吹口哨或者學鳥叫等,這種行為會影響動物的行動和生活模式,讓它們受到驚嚇甚至陷入危險;
  • 減少或拒絕觀看動物經訓練後非自然的娛樂性表演。如海豚、虎鯨、白鯨表演、大象表演、任何馬戲團動物表演,並且盡可能避免與被圈養的海豚或其他水生動物遊泳;
  • 不要購買不永續生產的野生動植物商品,包括珊瑚,龜殼,象牙,河馬牙齒,大象皮毛,貝殼,野生動物皮草,和硬木等,這些都是頻臨滅絕的物種,購買這些商品會刺激更多獵殺野生動植物的行為。

  • 讓我們在旅行中共同實踐「負責任的旅行」,還是那句老話——「讓喜馬拉雅山去改變你,而不要去改變喜馬拉雅山。」

    本文知乎先發於專欄:對世界上癮,未經授權嚴禁盜用或轉載。

    歡迎關註:

    知乎機構號:@窮遊錦囊

    知乎專欄:對世界上癮(國外) &錦繡山河走遍(國內)

    窮遊錦囊微信公眾號:qyerguide

    下載有用、有趣、能救命的 「窮遊錦囊App」,獲取全新的旅行靈感及實用的旅行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