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我峨眉山的經歷
說峨眉山的旅行經歷之前,先講一講我觀察到的峨眉山的白象。
峨眉山到處都是白象,但據我觀察峨眉山的白象,可能做得有點問題。首先就是白象沒有統一。有的是兩牙白象,有的是六牙白象。按道理應該都是六牙白象,因為普賢菩薩的白象是六牙白象王。從事實的嚴謹性,和旅遊品牌打造的兩個方面考慮,應該統一為六牙白象。就算不完全統一,山門和山頂的起碼應該呼應。你得讓人知道,為什麽峨眉山要有象,而且是六牙象。雙牙六牙混亂用,會讓人不明所以,也顯得很不專業。
另外就是六牙象的造型,是不是需要考證一下。目前有六牙象的雕塑,都是並著長的,但是佛教歷史文化中,從寓意來說,這個造型是不是為這樣,是否需要嚴格考證?
畢竟峨眉山作為天下名山,普賢道場,這種很關鍵的元素,可能確實需要更用心。
這個白象的牙齒問題,讓我感覺到整個景區在做規劃的時候,有點欠考慮。不知道是否有一天會集中解決。
接下來聊聊上山的途中,遇到的一些有意思的事情吧。
出站的時候,有一個阿姨,拉著要我坐她的車,說只要九十塊。我告訴她我買了票了,坐觀光車上去,她還不放棄,竟然說沒事,買了票也可以,包車上去多方便。
山上看到一對情侶,女的一直回頭找她的閨蜜,由於回了幾次頭,被男朋友垮著臉狠狠訓斥了一頓。
路上有兩個家長,因為孩子的吵鬧,上升到相貌攀比,一個說我的娃兒絕對比你娃兒長得好,說得太肯定,又大聲,可能有一種「事實勝於雄辯」的自信,把另一個大人怔住了,但是他又沒辦法認輸,停了一下就說:我的娃兒將來比你的娃兒長得好!
到了山頂上,我發現相比六年前第一次上來,金頂上已經與時俱進,新增了大大的收款二維碼。
觀察世相總是讓我收獲良多。
因為會發現,有一部份人渴求菩薩,但內心沒有菩薩。他們只是在用名山香燭表達自己,看的跪的都是欲望,不是仁善慈悲自我證悟的精神。
不過在報國寺,我遇到了一個特別的人。
那是一個四五十歲的僧人。
我在鳳凰亭乘涼,他與一個自稱是浙江過來的佛教愛好者聊天。說了一些佛教知識,討論了一會兒當下的寺廟環境。
快六點時,這僧人看了一下表,跟對方道別,說自己要開始做功課了。於是二人各自離開。
大概半小時後,我喝完了兩瓶水,乘夠了涼,下來逛報國寺,卻見那僧人在寺廟前的雕像下跏趺坐著,眼眸深閉,神情祥和。大太陽落在他的身上,周圍人來人往,他無察無覺。
那種畫面如此安靜堅定,充滿震撼。我敬佩至極,不敢打擾,沿著紅墻悄悄遠遁。
有靈氣的地方,的確會格外吸引人。它滋養了眾生,也一並滋養了眾生的欲望。但這裏面也會有一些特別的人,讓你看到碰到大為觸動。就像這個僧人。
對我來說旅行的意義不是拍拍照,因為我本身也不會拍照。我個人覺得旅行的意義是在觀察世相中領會做自己,在發現景物和眾人中自覺自悟。這個過程,山和人都給了你借鑒和指引。
一個人有機會得到了群像的點撥,終身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