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我來選的話,我會說是廣州中山圖書館旁邊的小黃樓。坐地鐵到農講所地鐵站,下車走幾分鐘就到了,可以導航中山圖書館或者魯迅紀念館。
在清朝時這個地方是廣東貢院,是省城科舉考試的考場;後來這裏是魯迅筆下的鐘樓,現在是魯迅紀念館。但它更重要的一個角色,就是這裏是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會址,那次會議距今剛好一個世紀,在這次大會上國民黨被重新改組成了一個列寧式政黨,確定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以及敲定進行北伐戰爭。
一個世紀前就在這個屋檐下,孫文在台上操著一口廣東口音煲冬瓜在闡述三民主義,講團結奮鬥救中國;台下坐著一個毛姓湖南年輕人,孫文親筆把他的名字寫進了國民黨候補委員的名單;而在會場後排,大機率還站著一個當時還不見經傳的浙江蔣姓青年軍官。中國近代史上最濃墨重彩的三個人曾經都齊聚在這個屋檐下。當他們離開這棟小樓時,他們都躊躇滿誌都覺得最偉大的時代就要來臨,他們都在歷史上留下了獨屬於自己的一筆,中國也就迎來了近代史上最風雲激蕩的幾十年。
![](https://img.jasve.com/2025-1/499037c84b1faa38a9c4c5478675eb8d.webp)
![](https://img.jasve.com/2025-1/a7e4ec9d85134fab0ce72eee122313d7.webp)
![](https://img.jasve.com/2025-1/bce34aab95c995740c3034b009632cb7.webp)
![](https://img.jasve.com/2025-1/27c13fae6282637d0a61391fdb685632.webp)
![](https://img.jasve.com/2025-1/59a4577cda203202031d20ac3019f21d.webp)
遊覽這裏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一個瞬間是,我的孩子一踏進這裏的時候就冒出一句「這裏怎麽這麽像搞葬禮」。一聽到這我突然覺得猶如被雷擊中了一樣,是的,這裏會場不但布置的如同葬禮一樣,而且聯想到歷史也是如此,會議在1924年召開,而不久後在1925年3月孫中山就撒手人寰,再以後兩黨很快各種明爭暗鬥不斷,三年後1927年蔣就舉起了屠刀,不但屠殺共黨也殺國民黨左翼,與會者裏一大批人都倒下了。在聯想到果黨的歷史命運,它的誕生會議居然充斥著一股葬禮的氛圍,真有種耐人尋味的感覺。
這明明應該是一次團結的勝利的大會,是一場偉大事業的開端,卻演變成更激烈的流血戰爭沖突的前奏。明明是攜手打倒列強除軍閥的同誌兄弟,沒想到北洋軍閥沒幾年就打倒了,反而是同一屋檐下的同誌兄弟才是真正的終極大boss,才是最終的一生之敵。當時很多人或許只會想以後自己會犧牲在北伐和打倒北洋軍閥的路上,有幾個會想到自己會死在同一屋檐下的友黨同誌手裏呢。
歷史好像冥冥中註定了什麽,只是當時已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