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旅行

去泰國或者東南亞國家旅行還安全嗎?你還敢去嗎?

2025-01-07旅行

不是敢不敢的問題,是應不應該的問題。

其實我剛剛從泰國玩回來(還發過想法),本來還有幾個曼谷和芭提雅旅遊vlog,也不打算釋出了,因為我覺得這個時候,任何宣傳泰國旅遊的物料,都不應該放出來。

看到很多說「我去了泰國怎麽安全得很?被拐的都是不聽勸去偏僻地方的」的發言,我尊重每一個人的個人選擇,但我不建議的原因,安全問題是其次,「利益較量」才是關鍵。

如果真如局勢分析,泰國對緬甸園區拐賣詐騙行為的縱容包庇,是因為他們沒有動力幫助其他國家共同嚴格執法;或者更嚴重的,有隱藏的利益鏈條,導致他們的不作為,那如果現在大家因為安全問題不肯去泰國旅遊了,「受損利益」超過了既得利益,我相信他們一定會制定政策,甚至哪怕只是為了作秀也要出台一些政策、打擊一些代表來彰顯自己的安全性。

這樣一來,也許未來的泰國旅遊會更安全,緬北詐騙也不會那麽囂張,是壞事變好的一點希望。

所以我現在不管泰國安全不安全,為了有可能可以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未來,我都呼籲大家暫時不要去泰國旅遊了。

也希望大家在發言之前,真的真的真的多想一點,在輿論場上也許每一個人的發言都很重要,也許每一個人的態度都能影響未來局勢的發展。

千萬不要為了表達自己還沒弄清楚的立場就激情表態,多想一點,為了每一個像我們一樣的普通人。

另外我覺得王星這件事裏,我們普通人最不應該做的就是「搞對立」。

比如「明星撈回來了普通人就沒人管了」?

其實中國在打擊電信詐騙犯罪方面真的做了很多,最典型的國家反詐系統app和一些影視作品不遺余力的宣傳就已經讓國人的防騙意識比以前強了很多。

但這次正因為被救的是小有名氣的公眾人物,才會讓這件事發酵到連泰國都不得不重視的程度,咱們不得不承認,普通人和公眾人物性命等同,但輿論影響力不同,事實上,在國與國的較量中,輿論戰也是很重要的戰場,如果是普通人的解救過程,肯定無法造成泰國近10億的旅遊損失(數位未驗證)。

更別說,引起如此重視後,受益的也是每一個普通人。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都在說王星救出來了,那50個普通人怎麽辦?

可是你想想,如果不是「王星事件」帶動的影響力,我們甚至不知道還有那麽多人深陷其中,甚至也不可能,在網上掀起這麽鋪天蓋地的報道和轟動,更不可能知道如今的騙術已經如此「量身定做」了。

不是說普通人的遭遇不值得被關註,而是人的註意力有限,絕大多數人只可能關註到與自己有關或各領域最知名的那麽幾個人身上,前者我們會最感同身受,但想要最大化影響力,就得運用後者的影響力。

所以不要搞對立的意思,是不要把一件事割裂開看,每一類人在事情的開發中都期待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要解決一個難題,需要的是頭部註意力挑起熱點、民眾關註度集中轟炸、更多普通人延續影響,集合各方力量才能解決,哪怕只是想要得到持久的熱度和關註,這一些環節都必須緊密銜接、互相促成,而不是互斥關系;

就算要搞對立,我們要搞的,也是普通中國人和中國籍詐騙犯的對立,而不是受害人與受害人之間的對立。

不要搞對立,而是應該巧妙「借力」,讓名人明星為解決事情而服務,咱們從傳播的角度去看問題,讓事情變好,才是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