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動漫

【火鳳燎原】為什麽不火呢?

2019-03-17動漫
「很多人不知道【三國誌】和三國演義的分別。
【三國誌】是一部三國正史,記載了東漢末年至西晉初年的歷史,共分【魏書】、【蜀書】及【吳書】。作者為西晉初年史學家陳壽,以史料不正故不取用為原則。及後,南朝人裴松之由於陳壽的【三國誌】完成後,有關三國的史料,陸續被發現出來裴松之受命搜集魏晉南北朝的著作,為【三國誌】作註。故後世常以陳壽及裴松之相提並論。
【三國演義】是描寫三國時代的演義小說,並不是正史書作者為元末明初作家羅貫中。其內容主要參考【三國誌】一書連註,收集民間的傳說,戲曲及野史,再加上作者的藝術創意所寫成的。由於【三國演義】內容不分正野史之分,與及包含藝術創作,「七分真三分假」,故被定為文學著作。」
——【火鳳燎原】作者前言

央視版【三國演義】電視劇集在1994年播出,【百家講壇·易中天品三國】在2006年在國內掀起了「三國熱潮」,而香港漫畫家陳某以三國時代為題材的漫畫【火鳳燎原】於2001年開始連載,。按照時間節點算,【火鳳】作者算是較早有意識地去推廣「演義」與「誌」之分,所以在前言中如上介紹道,所想表達的便是【火鳳】這部作品便是【三國誌】的再次「演義」。

【火鳳】在三國故事上加入了不少二次創作元素,在史書和改編小說三國演義兩大陣營中創出第三條路線(類小說),故事不以傳統演義的蜀漢劉備或是三國正史的魏國曹操為主角,而以三國時代名將趙雲及最後的勝利者司馬懿為重心,當中更添加不少虛構角色,如刺客集團殘兵、水鏡八奇等。當中有部份是真實人物,有部份是野史,有部份是虛構,卻往往能串連起來發展成史實底演義的部份。

而我們在 @馬伯庸 的作品中也能看到類似的情況,在真實人物的影子中進行故事和小人物的再塑造。歷史成為故事的底色,而創作者一遍又一遍重新塗上自身的特色筆觸,陳某用文字加漫畫的形式闡述自己的三國,顯得更加有著視覺沖擊力,但作者的問題也是顯而易見,所謂,一招鮮,吃遍天。計中計,局中局的繁復使用,最終也造成了讀者的審美疲勞,缺少了樸素的力量。

作者亦為大小角色人物塑造了不少獨特性格和造型,致使一些被認為是有勇無謀的將領往往在其作品中成為智勇雙全、心思細密。其劇情發展亦以心機和謀算而為人所稱道,不時有多重的計謀隱藏當中。同樣地,漫畫中也加入了不少精辟的對白,故事內容上亦增添不少令人深思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如藉三國時代的官場鬥爭諷刺現實社會。除此之外,漫畫單行本中會插入一些全版的黑頁,一般只有一至兩句古籍短語。

本作一開始即畫出最終結局,之後則又從關東軍結盟攻打董卓開始敘述。在作品中出現不少虛構人物,如八奇之首袁方等;但也有改編部份史實及演義的人物,如趙雲和貂蟬,在虛實之間描述三國人物。除此之外,作品本身大幅描寫了人物鬥智的場景,也推翻了失敗者一無是處的原則,真正的失敗者可能只是無法比對手想到更下一步的動作,敗者並非無能之輩,佯敗者則是另有所圖。

【火鳳】系列目前已經出到74卷,作者在畫工上已經有了長足進步,但情節卻由於篇幅過長逐漸陳腐,我們已知的三大民工漫(死海火)都有類似的問題。開始時作者氣質使得作品豪氣幹雲,角色塑造相對於傳統認知的徹底顛覆。而隨著作品的知名度和受眾的增多,逐漸開始求穩的路線,缺少了些許「尖銳」,猶如少年走向暮年,少了生機,最近大火的【漫長的季節】便是本是暮年的大爺們有了英氣,重新尖銳,開始一場一往無前的自我救贖之旅。

【火鳳燎原】近期由B站出品重新動畫化,一個不為人熟知的經典三國題材漫畫再次走進我們的視野。我們也可隨著回顧這部作品,期待動畫版可以為我們帶來更多活力。